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N 2003fg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N 2003fg,有時也稱為"香檳酒超新星",是一顆不尋常的Ia超新星。它是在2003年被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的加法夏望遠鏡和凱克望遠鏡發現的,並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此一發現[1]。這顆超新星出現在距離地球40億光年遠的星系,它的暱稱來自1996年一首歌曲"香檳酒超新星",是英國綠洲樂隊的一首搖滾樂[2]。
![]() |
它的不尋常是因為其祖先的質量。依據當時的理解,當白矮星的質量接近1.4倍太陽質量的錢德拉塞卡極限時,就會爆炸成為Ia超新星。這個白矮星增長的質量來自其伴星,可能的演化過程包括恆星風,洛希瓣溢流[3],或雙白矮星合併事件[4]。
然而,SN 2003fg的前身星在爆炸之前的質量達到2倍太陽質量。一個被用來解釋一顆白矮星如何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機制是白矮星的高速自轉提供的離心力有效的提高了臨界質量。另一種解釋是,爆炸是由兩顆白矮星合併造成。前身星超錢德拉塞卡質量的證據來自超新星的光譜和光變曲線 -特別雖然它有相對普通Ia超新星過高的亮度,但通過光譜測量到的動能比通常情況的更小。一種解釋是,更多的動能被耗費在從比平常深的重力阱逃逸出來的過程中[5]。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Ia超新星被認為有一致的亮度,使它們可以成為測量宇宙距離的標準燭光。異常類型的Ia超新星會導致測距中產生系統性誤差影響其他工作;然而,SN 2003fg的光度曲線特徵使它永遠不會被誤認為普通的高紅移Ia超新星。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