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S 43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S 433是觀測到的最奇特恆星系統之一。它位於銀河系,並且是一個食雙星、X射線聯星的系統,主星是恆星質量的黑洞[5],伴星的光譜表明它是一顆晚期的A型星[7]。SS 433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微類星體[8],它位於超新星遺跡W50的中心。

SS 433的命名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兩位天文學家的首字母縮寫:Nicholas Sanduleak和查爾斯·布魯斯·史蒂芬森。這是他們編輯具有強大發射線的1977顆恆星目錄中的第433個條目[8]。
Remove ads
位置
SS 433,也稱為天鷹座V1343,位於銀河系平面的5.5 kpc(l= 39.7°和b= -2.2°)
系統
緻密的中心天體正在吞噬伴星,伴星迅速失去質量,形成圍繞中心天體的吸積盤。吸積盤在螺旋進入主星時受到極端加熱,這種加熱導致吸積盤沿著旋轉軸發射強烈的X射線,並向吸積盤的上方和下方射出熱氫噴流;噴流中的物質以光速的26%運動[9]。伴星的質量可能比主星原本的質量低,因此壽命更長。估計它的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3至30倍[10]。從恆星的角度來看,主星和伴星在非常近的距離上相互繞行,軌道週期為13.082天。它們的軌道扁率非常輕微,但正以每秒×10−7角秒或每年3角秒的速率增加 1.0[5]。
觀測數據
來自主星發射的噴流垂直於其吸積盤。噴流和吸積盤繞著一個與地球到SS433的直線呈79°的軸進動。噴流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約為20°,進動週期約為162.5天[11]。進動意味著噴流的指向有時朝向地球,有時遠離地球的方向,在觀察到的可見光譜中產生藍色和紅色都卜勒頻移 [9]。此外,進動意味著噴流在膨脹的空間中通過時,在膨脹的霧氣中像螺旋開瓶器一樣的前進[12]。當它們撞擊周圍的超新星殘骸雲氣時,它們會扭曲成拉長的形狀[13]。

SS 433 – 可能的超亮X射線源(ULX ray source)
2004年,超長基線陣列對SS 433進行了連續42天的觀測,獲得的數據對噴流活動有新的理解。為噴氣式飛機的行動提供了新的數據和理解。看起來,噴流有時會在創造後不久撞擊物質使它們變亮。但噴流撞擊的物質似乎在某些時候會替換,但並非總是如此,導致噴流的亮度產生變化[14][15]。
SS 433的光譜不僅受到都卜勒頻移的影響,還受到相對論的影響:當減去都卜勒頻移的影響後,還存在對應於速度大約12,000公里/秒的紅移量。這並不代表系統離開地球的實際速度;而是由於時間膨脹,使得移動的時鐘在靜止的觀察者看來滴答作響得更慢。在這種情況下,在噴流中移動的激發原子似乎振動得更慢,因此它們的輻射看起來是紅移的[9]。
在2018年9月,A. U. Abeysekara等人在《自然 》Nature (journal)|Nature]]發表使用'墨西哥的高海拔水切倫科夫天文臺(HAWC)的研究結果。他們報告在空間上解析了波瓣,觀察到超過25TeV的SS 433 / W50系統的太電子伏特的γ射線,並且與單個電子群一致,其能量在約16微高斯的磁場中至少擴展到數百個太電子伏特[16][17]。
在流行文化中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進階讀物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