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lot 1,是Intel公司於1997年推出的一種CPU插槽,使用P6 GTL+匯流排協議。
類型 | Slot |
---|---|
晶片封裝 |
|
接觸點數 | 242 |
總線協定 | GTL+ |
總線時脈 | 66、100、133 MHz |
電壓範圍 | 1.65–2.80 V |
處理器 |
|
本文為CPU插座的一部份 |
Slot 1有242個引腳,與當時的Intel的Pentium II一同推出。
由於Intel享有Slot 1的專利權,其他廠商再也不能直接套用Intel的CPU接口,於是AMD公司推出Slot A配合Athlon作為對應產品。
Intel推出Slot 1用於取代Socket 7。在當時,從來沒有一種CPU插座像Socket 7一 樣支持如此多的CPU種類,包括非Intel的CPU(如Cyrix,AMD等等)。Intel希望透過推出一種新的CPU插座來獲得獨占地位,於是,由Intel持有著專利權的Slot 1隨著Pentium II的推出而登場。
Intel方面對使用這種金手指的插槽而不是與Socket 7一樣的插座來升級有一個技術方面的解釋:沒有地方放置L2快取。這是一個很引人懷疑的理由,因為Intel不久之後推出的基於Socket 370的Celeron 300A,把128KB全速二級快取記憶體配在核心內。
Socket 370本來是Intel提供給OEM廠商的廉價產品,後來迫於市場壓力,Socket 370也出現在了零售市場。這一舉動導致Slot 1和Socket 370規格的處理器與主板長時間同時生產及銷售。由於兩者共用一部份晶片組(如440BX),因此有廠商推出了轉接卡,讓Slot 1主機板藉由轉接卡也可使用Socket 370的CPU。直到1GHz的Coppermine Pentium III才終結了Slot 1規格的生產(由於Slot 1的傳輸速率達到了極限)。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