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mart (汽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mart(Smart Automobile)汽車是由中國吉利控股和德國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合資公司經營的迷你車和微型車系列品牌,與同集團的梅賽德斯-賓士有多重關聯,包含設計人員和零件層面。

Smart系列的構思始於70年代就開始,最後於1998年推出首款量產。名稱來源是Swatch和Mercedes: Swatch Mercedes ART等字拼合。[1]
1982年時Swatch的總裁CEO尼可拉斯發想了一種構想,就是採用Swatch手錶風格的一種輕便汽車,他深信這種小汽車將適用於越來越城市化的世界,以解決狹小的停車問題和脫離大家庭生活的個人。他委託了熟識的AG內部工程師開始探索這一設計,他認為與其自己公司成立汽車部門還不如物色現有的汽車大廠合作,利用現有的品牌與分銷網路優勢直接切入市場。[2]他與幾家汽車製造商接洽,並於1991年7月3日與福斯汽車達成協議,共同開發新項目。但是皮區上任福斯執行長後馬上叫停了Smart項目,因為他認為福斯自己正在開發的迷你車會打到同一市場,同時認為自己公司的設計車型更好。尼可拉斯只好與BMW、飛雅特汽車、通用汽車和雷諾公司等多家廠商接觸,最後賓士同意合作此項目但必須占品牌股51%,1994年合作書簽訂,並交由賓士的美國加州設計工作室繪製圖稿。後於1998年推出首款量產。[3]
2019年3月28日吉利控股和梅賽德斯-賓士集團成立—間各佔50%股權的合資公司經營司麥特(汽車),新公司的總部將設在中國
Remove ads
產品
產年 | 型號 | 照片 |
1998–2000 | Smart City-Coupé & City-Cabrio* (*自2000年起) | ![]() |
2002 | Smart Crossblade | ![]() |
2001–2007 | Smart City-Coupé & City-Cabrio (2004年重命名為Fortwo) | ![]() |
2001–2004 | Smart K (僅限日本) | |
2003–2005 | Smart Roadster | ![]() |
2004–2006 2014至今 |
Smart Forfour | ![]() |
2007 – 2015 | Smart Fortwo | |
2008 – 2016 (小規模試用[4]) | Smart Fortwo ED (原名EV) | ![]() |
2016 – 2019 | Smart Fortwo | ![]() |
2022 – 至今 | Smart #1 | ![]() |
2023 – 至今 | Smart #3 | ![]() |
Remove ads

Smart #1[5],又名 Smart Hashtag One,是一款由 smart 公司在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Mercedes-Benz Group)和吉利控股集團(Geely Holding)的合資框架下開發,並在中國西安生產的純電動汽車(BEV)跨界SUV。它是該合資企業推出的首款車型。在此基礎上,車身更長、更低矮的掀背式 Smart #3 於 2022 年 11 月在中國亮相。吉利旗下的極氪(Zeekr)和沃爾沃(Volvo)品牌分別於 2023 年 2 月和 2023 年 6 月推出了技術相關的車型極氪 X 和沃爾沃 EX30。

2022 年秋季,Smart #1 接受了 **Euro NCAP** 的車輛安全測試。它獲得了**五顆星**的最高安全評級。Smart #1 基于吉利開發的電動汽車平台 **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 (SEA)**。**後輪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 200 kW(272 PS),最大扭矩為 **343 Nm**。**可選配的前置電機**最大功率高達 115 kW(156 PS)。容量為 66 kWh 的**鋰離子電池**可實現 WLTP **續航里程** 420 至 440 公里。車載充電器支持 **22 kW 交流(AC)充電功率**。**直流(DC)充電**功率最高可達 150 kW,這意味著車輛可在 30 分鐘內充電至 80%。
除了一**個擁有 411 升存儲空間的傳統後備箱**外,Smart #1 還有一個前備箱。
Remove ads


Smart #3[6],又名 Smart Hashtag 3,是 smart 推出的一款定位為 SUV 轎跑的電動汽車。與 Smart #1 一樣,它是在**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和吉利控股集團**的合資框架下開發的,但不同於 #1,它在常興(Changxing)而非西安生產。吉利旗下的極氪(Zeekr)和沃爾沃(Volvo)品牌分別於 2023 年 2 月和 2023 年 6 月推出了技術相關的車型極氪 X 和沃爾沃 EX30。Smart #3 基于吉利開發的電動汽車平台 **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 (SEA)**。後輪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 200 kW (272 PS),最大扭矩為 343 Nm。額外的**前置電機**,在 #3 中專屬於 **Brabus** 版本,最大功率為 115 kW (156 PS)。容量為 66 kWh 的鎳錳鈷(NMC)電池可實現 WLTP **續航里程** 415 至 455 公里。
Remove ads

Remove ads
Smart #5[7],又名 Smart Hashtag Five,是一款由 smart 公司在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Mercedes-Benz Group)和吉利控股集團(Geely Holding)的合資框架下開發和生產的純電動汽車(BEV)SUV。它是繼 Smart #1 和 #3 之後,該合資企業推出的第三款車型。
2024 年 4 月,Smart Concept #5 概念車首次展示了這款定位於 #1 和 #3 之上的全新、更大的 SUV。量產版於 2024 年 8 月底在澳大利亞亮相,並於 2025 年 4 月起在歐洲接受預訂。同樣在 2025 年 4 月,更具運動感的 Brabus 版本也發布了。該車已於 2024 年 10 月在中國上市。此外,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版本已於 2025 年 7 月在中國發布。

Smart #5 基于吉利開發的電動汽車平台 **PMA2+**。搭載較小的 76.0 kWh 磷酸鐵鋰電池和 400 伏基礎系統時,後輪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 250 kW (340 PS),最大扭矩為 373 Nm。如果選擇 100.0 kWh 的鎳錳鈷(NMC)電池,功率增加到 267 kW (363 PS),而扭矩保持不變。同樣搭載 100 kWh 電池的**全輪驅動**版本,總功率達到 432 kW (588 PS),扭矩為 643 Nm。稍後將推出另一款 475 kW (646 PS) 的全輪驅動版本,其中後置電機貢獻 310 kW (421 PS) 的功率。較大的電池採用 **800 伏系統**,最大直流(DC)充電功率高達 400 kW,而較小的電池最大為 150 kW。交流(AC)充電功率也有 11 kW 和 22 kW 的區別。製造商表示,較小電池的充電時間約為 30 分鐘,較大電池約為 18 分鐘。根據 WLTP 測量循環,續航里程分別為 465 公里、590 公里和 540 公里(全輪驅動版本)。0-100 km/h 加速時間從 6.9 秒到 3.8 秒不等。最高時速始終為 200 km/h,頂級版本除外,它達到 210 km/h。後備箱容量為 630 至 1530 升;前備箱(「Frunk」)容量根據版本不同,在未安裝前置電機時為 47 或 72 升。帶剎車的拖車重量為 1600 公斤,不帶剎車的為 750 公斤。
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版本配備容量為 41.5 kWh 的電池。結合渦輪增壓 1.5 升汽油發動機,根據中國標準,綜合續航里程接近 1600 公里。儀錶板上有三個顯示屏可供選擇,其中一個專供前排乘客使用。從次高配置 Premium 開始,#5 配備了熱泵和森海塞爾(Sennheiser)的 20 揚聲器音響系統。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四座位版本
2004年本品牌推出了四座位的長軸距版本,尺寸相當於微型車,稱為Smart Forfour,以別於雙座版的Smart Fortwo。其後於2014年7月在德國柏林進行全球首發的新一代Smart Fortwo及Forfour車系。
其他
2017年上半起,中國大陸地區的Smart汽車陸續發生數百起案例機油乳化嚴重,台灣也有類似案例,造成機油口有大量乳化物堵塞,在央視專題報導中訪問了賓士經銷商和廠家,廠家說法是有此一現象在2016年生產的某幾批次產品,但這種乳化物並不造成汽車壽命損耗,所以不需處理。然而委託石油科學院的專家卻表示,機油乳化是指防水裝置失效或效能不佳有空氣中水分侵入發動機內部與機油混和,事實上問題車的機油抽取化驗高出標準值含水量5倍,高水的機油潤滑效果下降會造成汽油耗油量增加是肯定的,但對於機器壽命的影響還須深入剖析研究,但為何水分會入侵發動機才是關鍵,是否其他瑕疵存在。[11]央視專題報導表示將在後續研究出爐後才能定性是否為不良品案件,只能持續追蹤進展。
參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