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百年洪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百年洪水(英語:100-year flood)是指,在任意年份發生大規模或更大規模洪水的機率為1%的洪水事件。[1]

與百年洪水類似地,N年洪水(如千年洪水、十年洪水、500年洪水等)(英語:N-year flood),指每年的機率為1/N的洪水。
在中國大陸,百年洪水、千年洪水也常被稱作「百年一遇的洪水」、「千年一遇的洪水」,這引發了一些爭議。
百年洪水也稱為1%洪水(英語:1% flood),因為其每年超規模機率為1%。[2]
標準與用途
對於沿海或湖泊洪水,百年洪水通常的標準為洪水高程或深度,並且可能包括波浪效應。對於河流系統,百年洪水通常體現為流量。
根據預計的百年洪水流量,洪水水位覆蓋的區域可以繪製為淹沒區域,由此製作的洪泛區地圖被稱為100年洪泛區(100-year floodplain)。
美國任何河流的百年洪水流量和其他流量統計數據的估計值都可供在線查詢。[3]在英國,環境署發布了所有面臨百年洪水風險的地區的綜合地圖。 [4]
靠近海洋或大湖海岸的地區也可能被潮汐、風暴潮和海浪淹沒。[5]河流或沿海100年洪泛區的地圖可以在建築許可、環境法規和洪水保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機率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百年洪水在100年內只會發生一次。事實上,在任何100年期間發生一次或多次百年洪水的可能性約為63.4%。在德國帕紹的多瑙河上,1501年至2013年間百年洪水的實際間隔為37至192年。[6]在任何時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洪水將超過給定洪水閾值的機率Pe可以使用二項式分布表示為:
其中T是閾值重現期(例如100年、50年、25年等),n是該期間的年數。超出機率Pe也被用作自然的、固有的或水文上的故障風險數值。[7][8]在100年期間發生的百年洪水次數的期望值為1。
Remove ads
香港「五百年一遇」暴雨
香港在2023年9月7日至8日,受颱風海葵殘餘的低壓槽持續為廣東一帶地區帶來暴雨,香港在9月7日晚上11時至8日午夜12時的一小時內,天文台總部錄得158.1毫米雨量,創下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一小時最高降雨量紀錄[9],雨勢更是五百年一遇。[10]
參考2018年渠務署的技術手冊,降雨強度–延時–頻率(IDF)圖表,推算以60分鐘降雨量有156毫米,代表平均500年會出現一次的暴雨。[11]
「N年一遇」的爭議
在中國大陸,百年洪水、千年洪水常被稱作「百年一遇的洪水」、「千年一遇的洪水」。2005年7月5日,鄭州《大河報》報道,南陽市南召縣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12]。2010年7月11日,《北京日報》報道,青海格爾木遭遇「兩千年一遇」的洪水[13]。鄭州市氣象局在2021年7月河南水災後稱,從氣候學、小時降水、日降水的機率、重現期通過分布曲線擬合來看,該水災「都是超千年一遇的」。[14]
河南水災後,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接受採訪時回應稱,目前僅有1950年之後的氣象數據,而沒有可靠的、長時效的、有效的降雨記錄,從目前掌握的氣象數據來看,無法斷言「千年一遇」、「百年一遇」[15]。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接受採訪時稱「我們無法確定這是否為『千年一遇』,但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化,降雨量數據未來將持續打破紀錄。」[16]
有中國媒體批評「N年一遇」的說法,他們指出,「千年一遇」的說法「是個翻譯扭曲的例子」,「使用者的本意或許是為了突顯事件的嚴重程度,但隨之而來的誤讀總會將事件等級進一步誇大」[17]。也有媒體質疑稱,「千年一遇」可能是一種將災難無限放大從而逃避責任的託詞[18]。
英文媒體引用中國官方所用的「千年一遇」時,會將其翻譯為「once in a thousand years」而不是「1000-year flood」。[19][20]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