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Remove ads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是《文心雕龍》的全譯本,1999年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由黃兆傑、盧仲衡、林光泰合譯。

快速預覽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作者 ...

成書

黃兆傑於196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1970年獲得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任教,教授中國古典文學與翻譯等課程。他於1983年所作的《早期中國文學批評》(英語:Early Chinese Literaty Criticism)中收錄《文心雕龍》的《神思》、《序志》的翻譯。1999年,他與其他兩位譯者(盧仲衡、林光泰)合譯並主編出版了《文心雕龍》(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1]:19[2]:92

黃兆傑和施友忠一樣,都是在教授中國文學的過程中開始對《文心雕龍》的翻譯。此外,英國的政治文化對香港也有所影響,以及他在英國的學習經歷,創作上更為會考慮英國讀者閱讀習慣。在此背景下,主編在《原道》的註解表示,「大眾化讀者的理解與欣賞」 是他翻譯研究所關注的對象。《早期中國文學批評》中也有說「他的翻譯是面向沒有接觸過漢語的讀者,即使不是漢語專業的大學學生也可以閱讀,並由此了解中國文學的基本概念」。[1]

從翻譯策略而言,此書使用了歸化翻譯,注重傳播中國文論,以流暢性,減少學術性,增加可讀性為主。譯者角色是一般的大眾譯者,以意譯為主,釋義為輔。[1]:19[3]:25-26[4]

Remove ads

迴響

有學者依據WorldCat以統計此書在世界的館藏量。在1979年至2019年間,黃譯本的館藏量是各家譯本之中最少的,只有三家。相比之下施友忠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的有1231家、蔡宗齊的有1317家,可見他的影響力不高。[5]:67

究其理由,主要是歸於當中的思想內容簡單化,有意或者無意省略原文中的思想。此外,相比另外兩家的全譯本,負責出版的香港大學出版社並不是著名的出版社,而其他譯本要麼是有美國各大高校出版社發行,又或者是有《大中華文庫》計劃背書,相比下影響力不足。[5]:67-68

呂榮分析了此譯本,並指出此書的易讀程度大約在12級左右,在施譯本和楊譯本(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之間。相比而言,易讀性不是所有譯本中最低的。抽取《神思》篇以分析,以「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作比較,認為他的譯法最容易被讀者所理解。而「文之為德也大矣!」一句中,黃兆傑選擇譯作「Harmony such as you see in poetry, is universal」,但是「Harmony」實際沒有「文」的意是,而是解作「融合」、「協調」之意,也可指「自然界色彩的協調」,而他全文中「文」都譯作「Harmony」,可見他希望表達出原文「文」的特點,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1]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