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143號潛艦 (1940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U-143號(德語:U 143)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十六艘II-D型近岸英語Coastal submarine潛艦(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德意志造船廠承建,於1940年8月10日下水,至同年9月18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四次巡邏作戰,共計擊沉1艘同盟國商船,容積總公噸為1,409公噸。1945年5月5日,U-143號在黑爾戈蘭島投降,隨後被轉運至英國,於12月22日在「舷窗行動」中被翁斯洛號驅逐艦英語HMS Onslow (G17)以火砲擊沉。

快速預覽 歷史, 納粹德國 ...
Remove ads

設計

II級潛艦是從一戰德意志帝國海軍UB級UF級近岸潛艦英語Coastal submarine發展而來。其外觀尺寸小,造價便宜且易於生產,在很短時間內便能造好。這款艇具在設計上吸收了為芬蘭海軍定製的歐洲水鼬號英語Finnish submarine Vesikko的優點,是非常出色的訓練艇。但由於它們體積較小,在海面上容易劇烈顛簸,因此也被德國人戲稱為「獨木舟」(Einbaum)。儘管如此,一些II級艇在訓練任務與戰鬥行動中表現相當出色,許多II級艇的衍生型號也相繼被建造出來。[1]

U-143號是一款用於近岸水域作戰的II-D型單殼體德語Einhüllenboot潛艦。與前型相比,它的司令塔更大、塔後部增加了高射砲發射平台,艇身外部殼體兩側還設計了醒目的鞍狀水箱。[2]鞍狀水箱除了能利用在壓載水艙英語Ballast tank和燃料箱中以提高活動半徑之外,對於潛艦在暴風雨天氣中的航行也有好處。艇只的全長43.97公尺、舷寬4.92公尺、高8.4公尺,並有3.93公尺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則分別增加至314公噸和364公噸。II-D型艇採用兩台曼海姆發動機廠英語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MWM)生產的六缸四衝程350匹公制馬力(26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各配備36個AFA德語Varta AG蓄電池組的205匹公制馬力(150千瓦特)西門子-舒克特德語Siemens-Schuckertwerke(SSW)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7節(23.5公里每小時),水下7.4節(13.7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8節(15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5,650海里(10,46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6海里(104公里)而無需充電。它採用雙軸和兩副直徑為0.85公尺的螺旋槳,具備在80-150公尺的深度運行的能力,緊急下潛需時30秒。[3][4]

武器裝備方面,U-143號在艇艏內置有三具管徑為533公釐的魚雷發射管,呈倒三角形布置,其中左舷一具、右舷一具、底部的中線上還有一具;它們合共配備5枚G7型德語G7 (Torpedo)魚雷,或可攜帶最多12枚TMA水雷。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20公釐30式高射砲德語2-cm-Flak 30作為甲板砲英語Deck gun。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3名軍官及22名水兵。[4]

Remove ads

歷史

1939年9月25日,海軍造艦局正式將十六艘II-D型潛艦(U-137至U-152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德意志造船廠。其中U-143號於1940年1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同年8月10日下水,至9月18日在前U-18號艇長、海軍中尉恩斯特·門格森德語Ernst Mengersen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5]該艇的主保城市德語Patenstadt賴興貝格,故而在艇身的司令塔上漆有該市的紋章。直到1941年,船員們在艇內都會佩戴飾以金龜子圖案的船形帽,因此U-143號也有著「金龜子艇」(Maikäferboot)的綽號。[6]

完成海試後,該艇先是以訓練艇身份編入駐基爾的第1潛艦區艦隊服役至11月2日,隨後成為駐梅默爾第24潛艦區艦隊英語24th U-boat Flotilla的一份子,繼而從1941年1月1日開始以教學艇身份換編至駐戈滕哈芬第22潛艦區艦隊英語22nd U-boat Flotilla。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後,它又從1941年4月1日至9月12日期間被抽調至駐基爾的第3潛艦區艦隊英語3rd U-boat Flotilla作前線艇,然後重返第22區艦隊恢復教學艇職責。隨著蘇聯紅軍於1945年初發動東波莫瑞攻勢,德國人被迫放棄戈滕哈芬基地,U-143號遂跟隨區艦隊自1945年2月起移駐威廉港。同年5月5日,該艇在黑爾戈蘭島盟軍投降,並於6月30日從威廉港轉運至英國的瑞安湖英語Loch Ryan。作為「舷窗行動」的一部分,U-143號於12月22日凌晨03:15在由丘比特號巡防艦英語HMS Cubitt拖曳至指定地點的途中,因發生纜繩斷裂而被驅逐艦翁斯洛號英語HMS Onslow (G17)就地以火砲擊沉,沉沒地點大致位於55°58′N 09°35′W、即編號為AM-5246號的海軍網格德語Marinequadrat處。[7][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143號共執行過四次巡邏作戰,僅擊沉1艘同盟國商船。[8]

Remove ads

作戰巡邏

1941年4月19日,U-143號在海軍中尉哈拉爾德·格爾豪斯的指揮下離開基爾執行首次巡邏。穿過威廉皇帝運河後,該艇因大霧而一度滯留在布倫斯比特爾,繼而前往北大西洋法羅群島昔德蘭群島奧克尼群島赫布里底群島游曳。它在返程途中曾於5月13日在挪威的卑爾根停留以維修潛望鏡,然後途經布倫斯比特爾和威廉皇帝運河於5月18日到達基爾。在此次29天的航行中,沒有任何艦船被擊沉或擊傷。[9]接下來的兩次巡邏分別於6月9日至29日和7月6日至21日執行,同樣是去往與此前相同的海域,但格爾豪斯均一無所獲。[10][11][7]

直到8月17日至9月12日執行的第四次巡邏中,U-143號才取得服役生涯中僅有的一次戰功:8月23日23:47,註冊公噸位為1,409公噸的挪威貨船英格號(Inger)在蘇格蘭路易士角英語Butt of Lewis西北約30海里(56公里)處被格爾豪斯發射的魚雷擊沉。由於不明原因,該船受命由兩艘武裝拖網船英語Naval trawler護送返回尤灣英語Loch Ewe。它被兩枚魚雷擊中並立即沉沒。其中一艘救生艇浮出水面,3名倖存者救出了另外11人,但至翌日上午便再也沒有看到其他倖存者。共有7名挪威船員和2名英國砲手喪生。[12]

襲擊歷史摘要

更多資訊 日期, 船名 ...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