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C-25號潛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UC-25號艇(德語:SM UC 25[註 2])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C-II型近岸英語Coastal submarine布雷潛艦或稱U艇。它由漢堡伏爾鏗船廠承建,於1916年6月10日新船下水,至當月28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其全長49.45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400公噸和480公噸,艇載武器則包括三具魚雷發射管、六具水雷滑射槽以及一門88公釐口徑甲板砲英語Deck gun。UC-25號入役後曾先後被部署至波羅的海的庫爾蘭區艦隊和地中海普拉區艦隊,並參與了地中海潛艦戰英語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通過其十三次巡邏,共直接或間接擊沉21艘協約國中立國艦船,累計總公噸位為19328公噸。1918年10月28日,隨著德軍撤離奧匈帝國,已不具備適航能力的UC-25號被其船員鑿沉普拉附近。

快速預覽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Remove ads

設計

1915年秋天,由於中立國美國的干預,U艇戰英語U-boat campaign幾乎陷入停頓,導致德國廣泛開展《國際法》所允許的水雷戰,從而使布雷潛艦的需求量相應增加。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艦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的開發部門留意到了這一點,遂以UB-II型為基礎,按照兼顧布雷效率和生產速度的要求,以41號工程的名義設計了UC-II型潛艦。為了彌補前型UC-I型的缺陷,UC-II型艇不僅更大,而且採用雙軸推進系統。然而,與前型最主要的區別在於,UC-II型艇重新運用了雙殼體德語Zweihüllenboot結構。但它並非純粹的雙體潛艦,而是一種中間過渡型;因為外層沒有封閉耐壓殼體英語pressure hull,而是作為鞍形水櫃英語Saddle tank (submarine)附在上方。[8]

UC-25號是64艘UC-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這個亞型的艇體結構與UB-II型類似,但體積更大,全長為49.45公尺,並有3.68公尺的吃水深度;由於不再考慮鐵路運輸裝載限界英語Loading gauge舷寬也得以增至5.22公尺。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400公噸和480公噸。艇只採用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500匹公制馬力(37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460匹公制馬力(340千瓦特)的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1.6節(21.5公里每小時),水下6.6節(12.2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7節(13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9,260海里(17,15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3海里(98公里)而無需充電。其潛沒需時約為48秒,能夠在50公尺的深度下運作。[3]

作為布雷潛艦,UC-25號改將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裝在艇體前部,每具儲存井內的水雷數量增至3枚,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布雷時只需將存儲井底部的蓋板打開,水雷便可憑藉自身重量滑入水中。[9]隨著滑射槽長度增加,艇體艏樓上層建築被抬高,上層建築與司令塔之間的凹陷處布置了一門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作為甲板砲英語Deck gun。但由於位置相對較低,火砲甲板在惡劣海況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沒。此外,UC-25號還裝備有三具500公釐魚雷發射管,這極大提升了潛艦的攻擊能力。其中艇艏兩具外置在兩側、艇艉一具則為內置式,並可搭載合共7枚G6型魚雷。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3名軍官及23名水兵。[3]

Remove ads

歷史

UC-25號是漢堡伏爾鏗船廠承建的首批(UC-25至UC-33號)UC-II型潛艦的首艇,由國家海軍辦公室於1915年8月29日訂購,建造編號為64。它於1916年6月10日新船下水,至當月28日在前U-17號艇長、海軍上尉約翰內斯·費爾德基希納的指揮下正式入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隨即展開海試[4]繼費爾德基希納之後,還有三人曾擔任UC-25號艇長,其中包括後來的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茲(1918年2月16日-8月7日)。[7]該艇於9月12日加入駐利鮑的庫爾蘭區艦隊,主要在波羅的海東部和芬蘭灣展開巡邏。它在芬蘭島嶼卡爾福斯凱爾和洛格斯凱爾英語Lågskär之間布下雷區,又在厄塞爾島達戈島之間設置了兩道屏障,以封鎖俄羅斯人進入索埃拉海峽的通道。[10]在此期間,共有兩艘俄國艦船因撞上UC-25號布設的水雷而沉沒,其中包括一艘隸屬俄羅斯帝國海軍掃雷艇[11]

1917年3月20日,UC-25號從基爾出發,經英吉利海峽前往地中海[12]它在途中截停並擊沉了兩艘帆船後,於4月15日抵達奧匈帝國軍港卡塔羅,並加入駐當地的普拉區艦隊(後改稱地中海區艦隊)。[1]在地中海服役期間,UC-25號參與了地中海潛艦戰英語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曾分別於阿爾及利亞的穆斯塔加奈姆、義大利的布林迪西西西里島、馬爾他的瓦勒他以及希臘的克基拉島等多處海域展開布雷巡邏,合共擊沉協約國中立國的14艘商船、2艘軍艦和1艘輔助軍艦,累計總公噸位為17725公噸。[10][11]其中,在1917年5月14-15日夜間,剛從奧特朗托海峽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Strait of Otranto (1917)中退下火線的英國輕巡洋艦達特茅斯號英語HMS Dartmouth (1911)便在布林迪西外圍被UC-25號發射的魚雷擊中並開始下沉。儘管已完全失效,但該艦仍然堅持被拖曳回港。[13]參加了同一場戰役的法國驅逐艦火繩杆號英語French destroyer Boutefeu則更為不幸,它在趕來支援英國巡洋艦時撞上了UC-25號於前一天布設的水雷,並在兩分鐘內迅速沉沒,造成大量人員傷亡。[14][15]

經過兩年多的運用,UC-25號於1918年8月7日駛入卡塔羅灣,並於1918年8月11日轉移至普拉的船廠進行廣泛的保養和大修。[10]同年10月,隨著奧匈帝國解體,德國人悉數將適航潛艦撤回本土。UC-25號此時尚未完成修復,為免落入敵手,其船員遂於10月28日將潛艦鑿沉於港內(44°52′N 13°50′E)。[1][16]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更多資訊 日期, 船名 ...
Remove ads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