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合國口岸及相關地點代碼
地理編號方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合國口岸及相關地點代碼(英語:United Nations Code for Trade and Transport Locations,縮寫:UN/LOCODE)又稱聯合國貿易和運輸地點代碼[1];於航運業常稱為港口代碼。該五位英文字母代碼自1981年首次發布[2],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開發並維護,用以標識貿易與運輸鏈中的各類「重要節點」——包括海港、鐵路/公路終點站、機場、郵件互換局及邊境口岸等[3]。
沿革
1980年,當時的「聯合國電子業務標準化委員會」(現聯合國貿易便利化與電子業務中心)發布第一版《促進國際貿易程序》第16號建議書[2],提出以五字母代碼標識國際貿易貨物流動經過的港口、機場、內陸貨運站等地點[4]。代碼體係由UNECE貿易便利化工作組主導,結合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的代碼結構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地點清單,並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等組織參與[5]。1981年正式釋出首版 UN/LOCODE,收錄約 8,000 個地點[3]。
此後,UN/CEFACT 分別於 1996 與 1998 年發布第二、三版第16號建議書;2005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以 ISO 7372 《貿易數據元目錄》第三冊收錄該代碼[2]。自 2014-1 版起,中國部分與國家標準《GB/T 15514》對應維護[6]。2021 年起又陸續推出巴西等國的整批修訂案,以公開資料庫為基礎更新。
Remove ads
現狀
UN/LOCODE 由兩位ISO 3166-1國家/地區代碼與三位字母地名代碼組成。後三位在可能情況下沿用IATA機場代碼,增加聯想值並盡量避免衝突[5]。示例如下[3][7]:
對於大國而言,與地名對應且便於記憶的三字符組合日益稀缺[5]。截至 2021 年,UN/LOCODE 已覆蓋逾 249 個國家和地區、共 103 034 個地點與設施(含國際水域)[8],被全球大多數主要航運公司、貨運代理人與製造業廣泛採用[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