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VOCALOID (音樂風格)
使用Vocaloid等语音合成技术创作歌曲的音乐流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狹義上,「VOCALOID(ボカロ)」音樂風格是指使用由YAMAHA開發的歌聲合成技術VOCALOID所創作的歌曲風格流派,這類歌曲通稱「VOCALOID歌曲(ボーカロイド曲、ボカロ曲)」。[1][2][3]一般認為,這個風格流派起源於基於這個技術創造的音色庫初音未來。[4]這類歌曲的創作者被稱為「ボカロP」。[rs-v-c 1]
廣義上,由於之後類似的歌聲合成技術的發展,這個風格還包括其他公司所開發的同類軟體及所創作的歌曲,包括初音未來 NT、UTAU、CeVIO、「唱歌的VOICEROID」、NEUTRINO、Synthesizer V、VoiSona等,並使這個術語正在成為一個通用術語。[5][6]
Remove ads
概述
VOCALOID歌曲是以作為一種用戶創作內容文化而聞名,並且在niconico動畫和YouTube上廣泛傳播,使其成為最廣受歡迎的內容形式之一。[3][7]使用VOCALOID創作的歌曲在年輕人中尤其受歡迎,並已成為日本音樂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8]
這種音樂風格和文化一般認為是起源於克理普敦未來媒體創造的音色庫初音未來而帶起,[9]並憑藉該音色庫創作的歌聲風格在日本音樂界中奠定地位。[4]
歷史
1961年,貝爾實驗室使用IBM 704第一次以語音合成技術演唱了《Daisy Bell》,其主要的語音合成程序由約翰·拉里·凱利(John Larry Kelly, Jr.)和卡羅爾·洛克鮑姆(Carol Lockbaum)編寫而成,馬克斯·馬修斯編排了歌曲伴奏。這首歌的錄音已被收錄至國家錄音典藏。[10][11]
2000年時,YAMAHA的劍持秀紀和龐培法布拉大學合作,旨在開發一種能夠表達歌聲的聲源技術。[12]
2003年3月5日至9日,YAMAHA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國際樂器展覽會公示了VOCALOID技術的存在[13]。2004年3月,克理普敦推薦這套技術給Zero-G,Zero-G在日本發布了VOCALOID的第一套產品——英語男聲版的LEON和英語女聲版的LOLA,但這兩款產品在商業並不成功。[itmedia-crypton 1][14][15]
2004年11月,克理普敦吸取了ZERO-G公司的教訓後,發行了首款日語女聲VOCALOID產品——MEIKO,銷量約3000份,成績優異。[itmedia-crypton 1][16]但2006年2月發行的男聲版產品KAITO,只賣出500份。[itmedia-crypton 1]
當時,使用MEIKO創作的歌曲已經在Muzie等音樂發行網站上發布,但仍未形成「VOCALOID圈」的圈子氛圍,也沒有大量的聽眾。一般認為這是由於當時缺乏像2006年12月才上線的niconico動畫的這種用戶生成內容網站的出現。[rs-v-c 1]在初音未來之前的VOCALOID尚未形成「現象級」的風氣,或者說如果沒有初音未來的成功,VOCALOID會因為銷量不佳而逐漸消亡。[17]
Remove ads
2007年8月31日,克理普敦推出了基於VOCALOID 2技術的產品——初音未來,打開了VOCALOID產業的序幕。[rs-v-c 1][18][itmedia-crypton 1]
當時VOCALOID的銷量低迷,YAMAHA也縮減了研發力度,VOCALOID系列一度面臨停止發展的危險,然而,初音未來的出現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17][19][itmedia-crypton 1]
2007年9月5日,上傳了名為《初音ミクが来ないのでスネています(因為初音未來還沒來,我很生氣)》視頻的製作者,受到偶像大師文化的影響,被稱為「ワンカップP」,由此誕生了「ボカロP」一詞,表示使用VOCALOID創作歌曲的製作人。[rs-v-c 1]當時,官方只發布了三幅初音未來的插圖用於製作人的創作背景圖,但到2007年9月4日,Otomania發布了《VOCALOID2 初音ミクに「Ievan Polkka」を歌わせてみた(我嘗試用VOCALOID 2唱《耶娃波爾卡》)》——即VOCALOID版的《甩蔥歌》,[20]創造了一個初音未來的二次創作形象——はちゅねミク,這也推動了這些音樂的相關元素創作展開。[itmedia-crypton 2]
之後,有很多以初音未來為主題的VOCALOID歌曲視頻發布,例如2007年9月13日OSTER project發布的《恋スルVOC@LOID(戀愛VOC@LOID)》、2007年9月20日由ika_mo(鶴田加茂)發布的《みくみくにしてあげる♪【してやんよ】(把你給MIKUMIKU掉)》、2007年9月25日由kz(livetune)發布的《Packaged》、2007年10月5日由baker發布的《celluloid》、2007年10月14日由malo發布的《ハジメテノオト(最初的聲音)》等。[rs-v-c 1][8][21]由於當時niconico動畫尚未有「ボカロ(VOCALOID)」的分類,許多人將這些VOCALOID歌曲發布到「演奏してみた(試著演奏)」或「初音ミク(初音未來)」等分類中。[18][rs-v-c 1]
當時,許多使用初音未來創作的歌曲以情歌類型居多,逐漸通過評論在創作者與聽眾之間傳播開來。[itmedia-crypton 2]鮎川ぱて提到,初音未來發售最初一年,VOCALOID歌曲作為「萌系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歡迎。[22]
2007年12月3日,初音未來的版權持有者克理普敦未來媒體推出了相應的內容發布網站PIAPRO,並且發布了「角色使用指南(キャラクター利用のガイドライン)」,用於規範初音未來等系列角色的版權使用規範。[8]此後,非營利組織可以自由使用初音未來作為角色,通過PIAPRO加強了創作者之間的聯繫,並促進了與初音未來相關的創作活動。[8][itmedia-crypton 3]日本初音未來同好社群在2007年11月3日首次舉行以初音未來為主題的同人誌販賣會「THE VOC@LOiD M@STER」,VOCALOID創作者可以在這裡分發VOCALOID同人創作音樂CD。[23]
Remove ads
2007年12月7日,ryo作詞作曲的《Melt》發布於niconico動畫,不再是將初音未來呈現為「作為VOCALOID的初音未來」,而是「作為少女個體的初音未來」。自此,描繪「非VOCALOID技術,而是作為獨立個體的VOCALOID」的歌曲也逐漸湧現。[18][8][rs-v-c 1]《Melt》的問世引發了「唱見」熱潮,即由真人歌手翻唱的作品,也開始被稱為VOCALOID歌曲,並在niconico動畫上沿用「VOCALOID」標籤。[24]
與此同時,初音未來作為虛擬歌手的概念也被廣泛接受,這標誌著她的角色定位得到了顯著擴展。[25]隨著初音未來發行一年後,男性和女性的Vocaloid聽眾的比例達到了1:1,Vocaloid歌曲從作為「萌文化」的概念,逐漸轉向了將初音未來作為一種音樂類型。[22]
像2008年4月由cosMo@暴走P發布的作品《初音未來的消失》等大量「唯有VOCALOID才能實現」的歌曲相繼問世,這為利用VOCALOID軟體進行音樂創作的探索過程中,帶出了如「高速機械式念白」、「人類難以企及的寬廣音域」等演繹特性,「初音ミクのネギを振るったイエヴァン・ポルッカに似た曲調の楽曲(初音未來揮舞蔥束的耶娃波爾卡舞曲風格的曲子)」,開始被認可為一種全新的音樂流派。至2008年中期,原本以流行樂和電子合成音效為主流的VOCALOID曲風中,湧現出眾多具有樂隊背景的創作者帶來的搖滾元素,形成所謂「VOCAROCK」的興盛浪潮,[rs-v-c 1]代表作有164發布的《shiningray》、DECO*27發布的《僕みたいな君 君みたいな僕(和我相似的你 和你相似的我)》、OneRoom(吉米P)發布的《Scene》等。[rs-v-c 1]同期還出現了融合當代古典音樂與破核的實驗性作品(如Treow),以及深受前衛搖滾影響的作品(如sasakure.UK),這些先鋒派創作風格的作品亦開始獲得廣泛關注。[rs-v-c 1]
2008年8月27日,Livetune發行了以「Livetune feat. 初音未來」名義的專輯《Re:package》,成為首張主流發行的Vocaloid專輯。[rs-v-c 1]同時期,任天堂DSi軟體《Flipnote Studio》的發布,也被認為有助於Vocaloid歌曲的流行。[rs-v-c 1]
在wowaka和ハチ(米津玄師)等創作者的帶領下,不僅湧現出聚焦「VOCALOID特質」的作品,更誕生了大量後來被認為是「類VOCALOID風格」的歌曲,[rs-v-c 1][rs-v-c 2]例如wowaka的《裏表Lovers》採用的BPM 159十六分音符高速演唱,ハチ的特色音階運用(《Persona Alice》的藍調音階、《結ンデ開イテ羅刹ト骸》的旋律小調音階(Melodic minor scale))。[rs-v-c 2]此外,普遍認為「副歌轉調(サビで転調)」的手法也起源於此時期,其中包括了2010年三大熱門VOCALOID曲:wowaka的《ワールズエンド・ダンスホール(World's End Dancehall)》、DECO*27的《モザイクロール(Mosaic Roll)》、ハチ的《マトリョシカ(Matryoshka)》。[rs-v-c 2]
有評論認為,當時的那些年輕人大約在2009年開始聽VOCALOID歌曲。[rs-v-c 2]2009年時,《Melt》在JOYSOUND的卡拉OK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到2010年時,VOCALOID歌曲大受歡迎,前十名歌曲中有五首是VOCALOID歌曲。[rs-v-c 2]在卡拉OK「JOYSOUND x UGA」網站上,2011年播放的VOCALOID歌曲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7倍,這表明VOCALOID歌曲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26]2011年至2012年左右被認為是VOCALOID歌曲通過媒體更加廣泛傳播的時期。[rs-v-c 3]例如黑兔P於2011年9月17日發布在niconico動畫的歌曲《千本櫻》,[27]就通過卡拉OK和其他方式而廣受歡迎。[28][29]
隨著wowaka和ハチ的停止活動,一些認為受他們風格影響的歌曲於2011年左右開始出現。[rs-v-c 3]例如2011年11月成為「ボカロP」的kemu(堀江晶太)發布了他的首個作品《人生リセットボタン(人生重啟鍵)》,是一首節奏明快、節拍高達200 BPM、使用十六分音符的搖滾歌曲;[rs-v-c 3]トーマ(tohma)在2011年5月發布的作品《バビロン》中在ハチ的《マトリョシカ》和《リンネ》的喧鬧風格中,融入了後硬核的過度性和複雜性特徵,憑此曲一鳴驚人;[rs-v-c 3]日向電工於2013年3月發布的《ブリキノダンス(馬口鐵之舞)》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快節奏演唱等特徵,被認為是受到wowaka的影響。[rs-v-c 3]
2012年左右,以陽炎Project為代表的「Project系(プロジェクト系)」開始出現。[rs-v-c 3]椎名もた(溝口遼)於2011年1月發布的《ストロボラスト》開創了一種新的音樂類型——將「Just the Two of Us」和弦進行與「釋音斷奏鋼琴(リリースカットピアノ、Release Cut Piano)」 [註 1]相結合。[rs-v-c 4]「釋音截斷鋼琴」的演奏風格,在2012年lumo發布的歌曲《逃避ケア》、2013年150P發布的歌曲《孤独ノ隠レンボ》、2013年suzumu發布的歌曲《世界寿命と最後の一日》、2014年まふまふ(mafumafu)發布的歌曲《戯曲とデフォルメ都市(戲曲與變形都市)》等都能見到,對2016年後的VOCALOID樂曲持續產生影響。[rs-v-c 4]
而在中國,上海禾念於2012年推出的中文版VOCALOID音色庫洛天依,也在bilibili乃至中國網際網路的用戶創作內容環境,形成自己獨特的VOCALOID文化。[31]作品大多數是受到了另一類中國亞文化「古風」的影響,還有一些是融合了節奏藍調、搖滾和電子音樂等海外音樂流派。[32]其音樂風格大致可以分為6個類別,分別為:古風、鬼畜、梗曲、暗黑、御宅、日系等。[33]
Remove ads
2013年中期,隨著kemu和トーマ的活動暫時中斷,陽炎Project的媒體發展也告一段落,[rs-v-c 5]這個「Project系」衰退現象的時期,在VOCALOID發展史上被稱為「衰退期」或者「焦土時期(焼け野原)」。[rs-v-c 3][rs-v-c 4][rs-v-c 5][34]
當VOCALOID業界淪為「焦土」之際,以高速搖滾為特徵的曲風逐漸被流行風格的樂曲取代。這部分熱門歌曲代表有:suzumu發布的歌曲《世界寿命と最後の一日》、TOKOTOKO(西沢さんP)的《夜もすがら君想ふ》、ユジー的《ミルククラウン・オン・ソーネチカ》、想太的《いかないで(不要走)》、n-buna的《ウミユリ海底譚》與《夜明けと蛍》、Orangestar的《イヤホンと蝉時雨》與《アスノヨゾラ哨戒班》等。[rs-v-c 5]同期活躍的創作者還有HoneyWorks、とあ、40mP等。[rs-v-c 5]學界認為這是標誌著高速搖滾熱潮消退後,流行風格的重新崛起。[rs-v-c 5]2014年,Crusher-P憑藉《ECHO》成為niconico動畫上第一個達成一百萬播放次數的日本海外VOCALOID創作者。[rs-v-c 5]
2014年JOYSOUND卡拉OK年齡層排行榜顯示,在青少年組TOP20中,VOCALOID歌曲占據11席。[22]並且40歲年齡組中,《千本櫻》排名第5,[22]此曲在2015年得到小林幸子在第66回NHK紅白歌合戰上以演歌方式演唱。[35]
2016年1月DECO*27發布了《ゴーストルール(Ghost Rule)》,之後4月Nayutan星人發布了《エイリアンエイリアン》、バルーン(須田景凪)於10月發布的《Charles》、Nuyuri於9月發布的《Fragile》、有機酸(神山羊)的《lili.》等作品相繼走紅,推動VOCALOID文化再度復興。[rs-v-c 4]此時期湧現出以合輯形式推出的專輯《ドンツーミュージック》[36]和《モノカラーガールスーパーノヴァ》[37]為代表的舞曲搖滾風潮。[rs-v-c 4]
2016年9月,Nuyuri發布的《Fragile》促進了電子搖擺樂及以音效瞬時切斷為特徵的「釋音截斷鋼琴(リリースカットピアノ、Release Cut Piano)」的流行。[rs-v-c 4]它與有機酸(神山羊)的《lili.》常被共同歸類為「電子音樂」的範疇。[rs-v-c 4]與此同時,バルーン(須田景凪)、Nuyuri、有機酸在這個時候開始使用v flower音色庫進行創作。[rs-v-c 4]10月,バルーン(須田景凪)發布的《Charles》VOCALOID版本數日後,又推出了本人演唱的自我翻唱版MV,和田takeaki表示,這是開創了VOCALOID創作者自己親唱VOCALOID歌曲的新風潮。[18]
前面提到的作品均有使用上文提到的「Just the Two of Us」和弦進行編排——這種編曲也在日本當時流行的「ネオ・シティポップ(neo-city pop)」、「可愛未來貝斯」等音樂流派中廣泛應用,R Sound Design的《帝國少女》正是承襲這一脈絡的典型代表。[rs-v-c 4]
Remove ads
2017年,作為初音未來發布的第10周年,受wowaka等人影響的新生代創作者MARETU嶄露頭角,其作品以金屬質感的樂句與特色音色合成見長,當年投稿的四首歌曲[註 2]全部已達成一百萬播放量次數。[rs-v-c 6]同樣曾受kemu影響後轉向無合成器風格的怪力熊也推出了多首熱門作品。[rs-v-c 6]12月,Tsumiki首次發布的《トウキョウダイバアフェイクショウ(Tokyo Diver Fake Show)》引發熱潮,採用「釋音截斷鋼琴」編曲方法和200 BPM的超高速曲風在此期間形成流行趨勢。[rs-v-c 6]
與此同時,wowaka、kemu、ハチ等知名創作者紛紛回歸。[24]wowaka為了初音未來10周年及相關紀念專輯《Re:Start》製作,以《Unknown Mother Goose》復出。[38][39]作為「初音未來 魔法未來 2017」活動的主題曲,ハチ的《砂之行星》成為niconico動畫史上最快達成一百萬播放的VOCALOID歌曲[24][rs-v-c 6][40],本曲被視作對當時VOCALOID生態與niconico興衰的諷喻之作[41][42],後繼引發Nayutan星人、syudou等創作者發布新曲回應。[43][44][42]正如《砂之行星》所隱喻的,2017年標誌著VOCALOID熱門歌曲的主陣地正從niconico動畫向YouTube轉移——黑柿子的《被生命所厭惡。》正是平台轉型期的先驅之作,[rs-v-c 6]本曲由mafumafu翻唱的版本,於2020年12月在YouTube獲得超過8000萬觀看次數[45],2021年12月獲得超過1億觀看次數,並且還在第72回NHK紅白歌合戰上演唱[46]。這個階段形成了一部分VOCALOID創作者通過投稿自我翻唱作品,實現向唱作人轉型的潮流,其中有:こんにちは谷田さん(木谷龍也)、seeeeecun、有機酸(神山羊)、MI8k(YUUKI MIYAKE)、mao sasagawa(笹川真生)、春卷飯、Eve(本身兼具歌手身份)等。[rs-v-c 6]同時期還湧現出創作和風曲風的羽生迷子、一二三,和受西洋音樂影響的Guiano等多元化創作者。[47]
2018年2月,Mikito-P創作了《roki》引發廣泛關注,並且於同年12月的「YouTube FanFest」由絆愛、未來明和majiko翻唱。[48]煮兒果實憑藉2018年10月發布的《紗痲》和2019年2月發布的低速(BPM 69)歌曲《ヲズワルド》相繼走紅。[rs-v-c 6]2019年1月,繼承電子音樂與「Just the Two of Us」和弦進行脈絡的syudou作品《ビターチョコデコレーション》再創熱度。[rs-v-c 6]煮兒果實和syudou代表的陷阱音樂與嘻哈潮流,實為延續了ハチ的《砂之行星》音樂譜系的發展。[rs-v-c 6]2019年4月,同樣被歸為電子音樂的Ayase(後為YOASOBI作曲人)作品《ラストリゾート(Last Resort)》於YouTube發布。[rs-v-c 6]同期Three通過打造時長精確到一分鐘、兼具完整起承轉合與「意猶未盡」特性的歌曲,開創了新型中毒性曲風範式。[49]
柊kirai憑藉2019年8月發布的《オートファジー》、2020年4月的《ボッカデラベリタ》,成功融合俱樂部音樂與電子搖擺樂等多元風格獲得人氣。[50][rs-v-c 7]Kanaria則憑藉2020年5月發布的《百鬼祭》出道、並在8月發布的第二個作品《KING》引爆流行,以其非搖滾風格的合成器電子節拍特徵、兩分半鐘的短曲形式引發關注。[rs-v-c 7]同期創下熱門紀錄的創作者還包括:john、Peg、wotaku、獅子志司、SEVENTHLINKS、マイキP、シャノン、Aqu3ra等。[rs-v-c 7]teniwoha憑藉2020年2月發布《villain》再度回歸熱門榜單。[rs-v-c 7]
Remove ads
2020年5月,VOCALOID創作者ちいたな通過在Twitter上建立「#vocaloPost」標籤試圖形成傳播效應。[rs-v-c 7][51]2020年12月,首屆VOCALOID專題活動The VOCALOID Collection舉行,造就了柊kirai、卯花ロク、柊Magnetite等新銳創作者獲得關注。[52]2020年9月30日,手機遊戲《世界計劃 繽紛舞台! feat.初音未來》開始運營,用戶調查顯示,20歲前半及以下用戶占比達80%,其中10歲青少年占50%-60%。[53]遊戲中收錄Three的《限りなく灰色へ》[註 3]、Ayase的《シネマ》[註 4]在發布年內很快達成了一百萬次播放次數,[54]另一首遊戲中收錄的sasakure.UK創作的《不可思議的Wonders》[註 5]除了也是在發布年內很快達成了一百萬次播放次數外,還是當年熱門翻唱歌曲和TikTok熱門歌曲。[54][55][56]Mitchie M提到,當他留意到X上提到「午餐時候廣播在播放《アイドル新鋭隊》[註 6]」時,就知道VOCALOID音樂已突破原有受眾圈層。[57]除此之外,DECO*27的《ヴァンパイア》、匹諾曹P的《像神一樣吶》、Three的《Ego Rock》、wotaku的《シャンティ》等作品的翻唱視頻也在2021年期間大量湧現。[55]還有值得注意的創作現象有——Iyowa的《IMAWANOKIWA》編曲相對乾淨,但又包含了快節奏的十六分音符高速演唱、過度的高音、副曲轉調的元素,同時他的樂曲以大量使用不協和聲、突兀跳躍的旋律為特色,他這些歌曲「幾乎就像一個DTM(Desktop Music)新手隨意輸入他們想要的內容,但它仍然保持奇特的曲調控制力和連續性」;[rs-v-c 7]聲稱受到wowaka(還有他經營的樂隊Hitorie)影響的稻葉曇的《ラグトレイン(Lagtrain)》通過吉他演奏與音色庫運用展現其創作個性,兼具對前輩的尊重與獨創性。[rs-v-c 7]
2021年,Chinozo通過《再見宣言》在TikTok走紅後,[56]在2021年8月超越ハチ的《砂之行星》成為YouTube上播放量最高的VOCALOID歌曲,[58][59][60]同名改編輕小說於2021年10月25日發售。[59]2021年期間通過TikTok走紅的歌曲還有:怪力熊的《ベノム》、Nayutan星人的《惑星ループ》、Kinoshita的《ポッピンキャンディ☆フィーバー!》。[61]
2022年12月7日起,日本公告牌基於niconico動畫的播放數據與評論互動,正式推出Niconico VOCALOID SONGS TOP20排行榜,標誌著VOCALOID文化進入主流音樂統計體系。[62]
到現在,初音未來繼續在音樂領域之外快速發展,並擴展到各種媒體領域。[63]大量有關初音未來或其他VOCALOID歌曲的演唱會在日本國內外廣受歡迎,有大量VOCALOID歌曲創作出來並得到年輕一代的支持,相應創作者也日漸流行出名。[64]初音未來被列入到東京國立博物館於2022年的「150年後的國寶展(150年後の国宝展)」的候選展品中,展品介紹說:「初音未來的出現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讓更廣泛的人群,無論其專業知識或經驗如何,都能接觸到創意的世界。(「初音ミク」によって、専門的な知識や経験の有無に関係なく、より多くの人が容易に創造の世界に触れ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65][66]
音樂特徵
京都精華大學的末次智教授指出,學生創作的VOCALOID歌曲,有著歌詞量呈現壓倒性的密度,和速度感與日本流行音樂形成鮮明差異,的特徵。[67]而根據Real Sound的研究,VOCALOID歌曲副歌轉調比例顯著高於日本本土音樂。[rs-v-c 2]宮本強則指出,VOCALOID歌曲的一大特色是只需要輸入歌詞與旋律信息,即可生成人聲部分。[68]有研究人員指出,由於VOCALOID歌曲是基於歌聲合成技術生成,除非創作者刻意添加,否則樂曲中不會出現呼吸聲,因此人類需要翻唱的話,需要在適當位置人工插入呼吸音。[69]在一些著名VOCALOID歌曲中,呼吸音多插入於樂句間隙,而這些樂句通常基於音色庫的語言特性與音聲特質來決定的。[69]
有論文指出,VOCALOID之所以受歡迎,在於能演繹人類難以企及的音域與速度;與普通VOCALOID歌曲相比,流行的VOCALOID歌曲的「發音時長更短,節奏更快,語流更急促」;與真人演唱曲相比,亦呈現「節奏更高,發音時間更短」的差異;此外,還得出結論,整體而言,具有寬廣音域的作品更受歡迎。[70]
Remove ads
流派風格細分
如上所述,由於與傳統日本流行音樂的不同,VOCALOID歌曲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流派,各大卡拉OK公司在選擇演唱歌曲時都添加了「Vocaloid」選項,並發布了相應的VOCALOID歌曲流行度排行榜。[71]以下是一些對VOCALOID歌曲風格的細分類別:
- 遊戲/網絡文化VOCALOID歌曲
- 「ゲーム・ネットカルチャーボカロ曲」,歌詞有時會融入遊戲或者網絡文化俚語,例如アゴアニキP的《ダブルラリアット》就是這樣的歌手邊旋轉邊演唱了源於遊戲的用語的搞笑歌曲[72],還有otomania的《甩蔥歌》[73]。
- 快節奏的VOCALOID歌曲
- 「早口(高速歌唱)ボカロ曲」,這是VOCALOID歌曲的共同特徵,又被稱為「早口」[74]、「高速歌唱」的歌曲。[75]例子有cosMo@暴走P的《初音未來的消失》[74][75]、LamazeP的《天真爛漫機能》[76]、wowaka的《里表Lovers》[74]等。
- Vocaloid Rock
- 「ボカロック(Vocarock)」,就是搖滾風格同時兼具VOCALOID常見特徵歌曲,是2008年中期出現的風格,例子有164的《shiningray》、OneRoom(吉米P)發布的《Scene》等。[rs-v-c 1]
- 高速搖滾
- 「高速早口ロック」,例如wowaka的《里表Lovers》。[78]
- 電子搖擺樂
- 「エレクトロ・スウィング調」,例如柊kirai的《エバ》等。[rs-v-c 7]
- 舞曲電子浩室
- 「ダンスミュージック曲調、エレクトロ・ハウス曲調」,這類主要受到電子浩室風格影響,例如うたたP的《こちら、幸福安心委員会です。》、《永遠に幸せになる方法、見つけました。》等被稱為「電子+演說」類型。[79]
- 電子鼓打貝斯
- 「エレクトロ、ドラムンベース曲調」,例子有iroha(sasaki)的《炉心融解》(鏡音鈴、連知名歌曲)、さつき が てんこもり的《ネトゲ廃人シュプレヒコール》、Jin的《人造エネミー(人造敵人)》、《メカクシコード(目隱編碼)》(陽炎計劃的系列歌曲)。[rs-v-c 3]
- 釋音截斷鋼琴VOCALOID歌曲
- 「リリースカットピアノボカロ曲」,上文提過很多歌曲都帶有這個編曲。[80]
Remove ads
進入日本主流音樂界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平澤進就嘗試使用Amiga內置的語音合成功能「say」程序應用於音樂製作。2005年在專輯《白虎野》的單曲《確率の丘》,2006年在《盜夢偵探:電影原聲帶》的單曲《白虎野の娘》中,就是首次使用LOLA作為女聲和唱,並且在現場表演中也用於女聲演唱。[14]在《Eureka》雜誌的「2008年12月臨時増刊号 総特集=初音ミク」中,平澤就接受過名為「バーチャルな 「女性」 への欲望とは何か(對虛擬「女人」的渴望是什麼)」的訪談。[14]
2009年8月12日,Supercell推出了專輯《你不知道的故事》,為VOCALOID創作者以常規藝術家出道鋪平道路。[rs-v-c 2]
米津玄師最早就是用「ハチ」作為自己的VOCALOID創作者名稱去參與VOCALOID歌曲創作,直到2018年的第69回NHK紅白歌合戰才首次真人演唱歌曲。[86]同樣2018年,之前以「有機酸」作為VOCALOID創作者名稱的神山羊也開始了他的主流音樂生涯。[87]以《Charles》為代表作的バルーン在2017年以須田景凪身份出道主流音樂界。[88]VOCALOID創作者和歌手Eve的《迴迴奇譚》成為《咒術回戰》第一季的片頭曲。[89][90]VOCALOID創作者和歌手mafumafu也在第72回NHK紅白歌合戰上演唱了黑柿子的《被生命所厭惡。》。[91][92]
「夜好性」是對於由以下三個樂團所創作的一類音樂的愛好者自稱:Yorushika、永遠是深夜有多好。、YOASOBI,他們都有著與VOCALOID創作相關的經歷——Yorushika由作曲家和VOCALOID創作者n-buna與歌手suis組建而成;YOASOBI由作曲家和VOCALOID創作者Ayase與主唱ikura組建而成;永遠是深夜有多好。由於和VOCALOID創作者Nuyuri合作製作了其首部出道作品《咬住秒針》而走紅——這三組團體也作為「源自網絡文化的次世代型藝術家」備受關注,粉絲自稱「夜好性」的「好」 音同「行」,即「夜好性 = 夜行性」,創作歌曲或者組合名稱也與「夜」這個主題關聯,指這類音樂氛圍適合聽眾晚上聆聽。[93][94][95][96][88][97]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致日本全國被迫居家隔離促成了「夜好性」歌曲的流行。音樂評論家富田明宏評論到「既然被稱為『夜好性』,說明三組藝人的音樂都帶有夜晚的特質。而且,與其說是在夜晚喧鬧,更像是獨自在夜晚房間裡靜靜聆聽的類型。」[98]
YOASOBI的《向夜晚奔去》在Billboard Japan Hot 100上截至2020年6月15日保持連續三周第一;Yorushika的《花上的亡靈》在Billboard Japan Hot Animation上截至2020年7月13日排名第二。[93]YOASOBI在2020年的第71回NHK紅白歌合戰上受邀演唱《向夜晚奔去》,2021年的第72回NHK紅白歌合戰受邀演唱《群青》。[99][100]
除上面三個團隊外,美波、すいそうぐらし、詠月、yama、Sayuri、三月的Phantasia、水彩貓等藝人有時也被認為是同類型或相近音樂流派的藝術家。[101]
從憑藉演唱由VOCALOID創作者Kujira作詞作曲的《宣告春天》而引發熱議的Yama,到演唱syudou作曲的《煩死了》的Ado。一些VOCALOID創作者參與詞曲創作、與歌手組合演唱的作品也廣受關注。[102][96]《煩死了》更是獲得2021年度新語、流行語大賞的收錄前十。[103]
有部分VOCALOID創作人創作的歌曲也被用在日本動畫中,例如在《她來自煩星》中由MAISONdes feat. 美波和SAKURAmoti共同演唱的片頭曲《aiue(アイウエ)》、Tsumiki作詞作曲,MAISONdes feat. 花譜、Tsumiki共同演唱的片尾曲《Tokyo Shandy Rendezvous(トウキョウ・シャンディ・ランデヴ)》,《鏈鋸人》中TOOBOE(john)創作的片尾曲《錠剤》等。
VOCALOID創作者
傳統上,音樂人發行流行歌曲的方式有兩種:要麼委託歌手演唱,要麼自己演唱。然而,隨著VOCALOID的出現,使用VOCALOID人聲演唱成為桌面音樂(デスクトップミュージック,Desktop Music,DTM)的新選擇。[8]同時,許多VOCALOID歌曲以帶有插圖和動畫的音樂影片(MV)形式發布,這促使大量業餘用戶在網際網路上廣泛使用或產生衍生作品和用戶生成內容。[104][8]
VOCALOID創作者(或VOCALOID職人)的縮寫「ボカロP」由「VOCALOID(ボーカロイド)」和「Producer(製作人)」縮合而成。這一詞語源於2007年初音未來剛發布時,偶像大師系列的視頻創作者在niconico動畫流行暱稱為「XXP」(XX為其在遊戲中的玩家名稱),由於初音未來是一位個性鮮明的虛擬偶像,因此習慣上也將VOCALOID的音樂創作者稱為「XXP」(或統稱為「ボカロP」、「VOCALOID P」),將他們比作偶像的製作人。[rs-v-c 1][42]
一般認為「ワンカップP」是最早被稱為「ボカロP」的人。2007年8月,他看到使用MEIKO的視頻,才開始在niconico動畫發布視頻,在他購入MEIKO後的兩周後,初音未來發布,[105]由於初期缺貨,即使預定了但仍未收到產品,於是2007年9月5日上傳了名為《初音ミクが来ないのでスネています(因為初音未來還沒來,我很生氣)》視頻表達不滿,[106]之後2007年9月6日其發布《初音ミクが届いた気がしましたが(我感覺初音未來已經到來了)》視頻[107]中,有評論道「ワンカップPの次回作に期待(期待ワンカップP下一部作品)」,成為了這個稱呼的第一次出現。[108][rs-v-c 1]
跨媒體創作
2010年8月,惡之P(mothy)創作的《惡之娘》系列小說開創了「VOCALOID小說」先河,成為首部由VOCALOID歌曲改編的小說作品。[rs-v-c 3][109][110]
2011年2月以《人造エネミー(人造敵人)》出道的音樂人Jin,從鼓打貝斯風格轉向BPM超200的搖滾曲風後,其2011年9月30日在niconico動畫投稿的《陽炎眩亂(カゲロウデイズ)》引發熱潮。隨著「陽炎計劃」的跨媒體展開,原本僅局限於niconico動畫與音樂圈層的「VOCALOID」音樂類型認知度迅速提升。[18][rs-v-c 3]2012年5月,150P啟動「終焉之栞計劃」;7月,teniwoha推出「女學生偵探系列」;12月Pusu開啟「平成Project」,形成「Project系」創作風潮。[rs-v-c 3]2013年3月《千本櫻》實現小說化,多種VOCALOID曲目相繼被改編為文學作品。[111]2012年2月出版的VOCALOID小說《櫻之雨》於2015年改編為真人電影,可見影視化改編亦日趨活躍。[112][113]「Project系」風潮在2013年中期衰退,進入所謂「焦土時期」。[rs-v-c 3]
2012年,kz(livetune)作品《Tell Your World》被選為「Google Chrome全球推廣活動」廣告曲,顯著提升了VOCALOID音樂的國際認知度。[8][114]
2017年7月,格萊美獲獎團體OutKast成員Big Boi發行專輯《Boomiverse》,其中收錄歌曲《Kill Jill》有使用初音未來做背景和聲。[24][115]
2017年9月,為紀念初音未來誕生十周年,推出題為《初音ミク Sings “手塚治虫と冨田勲の音楽を生演奏で”(初音未來演唱「手塚治虫與富田勛的音樂現場演奏」)》的紀念專輯。[24][116]
2020年9月,以VOCALOID曲為核心內容的手機遊戲《世界計劃 彩色舞台!feat. 初音未來》正式上線運營。[117][118]
歌唱合成軟體的多樣化
從2019年3月發布的VOCALOID音色庫鳴花Hime、Mikoto,到2022年10月13日VOCALOID 6的發布,存在一段空窗期,但眾多融合深度學習等AI技術的產品也在此時開始湧現,如CeVIO AI、Synthesizer V、NEUTRINO。2020年使用NEUTRINO製作的《AI東北切蒲英》因其自然的歌聲,與之前的合成語音截然不同,而備受關注。[119]2021年,AHS和1st PLACE等此前發布過VOCALOID產品的公司也進入了CeVIO AI和Synthesizer V市場。[120]另外,音樂的同位體策劃使用CeVIO AI技術使用花譜作為聲源製作的音色庫可不也大受歡迎,催生了使用這套音色庫製作的熱門歌曲,例如syudou的《可愛女友》、Tsumiki的《Phony》等。[34][55]克理普敦未來媒體也於2020年11月發布了使用其自主研發的語音合成引擎的《初音未來 NT》。
圍繞VOCALOID歌曲版權的運動
2007年末,因部分VOCALOID歌曲被納入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JASRAC)管理範疇,用戶群體間爆發爭議,擔憂使用初音未來的二次創作將受到限制。事態持續發酵,直至12月25日dwango music publishing與克理普敦未來媒體聯合發布聲明,承諾未來「初音未來」相關內容的傳播將優先與創作者簽約,避免作品在簽約前被自動登記至JASRAC,由此緩解了對二次創作限制的憂慮。[121][itmedia-crypton 4]
然而當《把你給MIKUMIKU掉》被納入到JASRAC託管曲目中,儘管在卡拉OK和手機鈴聲領域的應用有所增加,但一些關於初音未來歌曲匯總網站中的歌詞與視頻仍被紛紛下架。其創作者ika_mo因被批評「唯利是圖」而最終關閉博客。此事件還導致「即使用於卡拉OK,VOCALOID曲目亦不產生著作權使用費」的異常現象。[122][123][124]DEADBALL P因此表示「委託JASRAC管理仍是現階段幾乎唯一途徑」,但「保障作者收入而小家子氣」等批評意見仍不絕於耳。[123]
在此背景下,克理普敦未來媒體於2010年11月宣布啟動音樂出版業務,旨在幫助VOCALOID創作者通過卡拉OK等渠道正當獲取著作權使用費收益。[122][124]
註腳
- 發布於2017年4月7日的《アイムハイ(I'm High)》、發布於2017年6月30日的《ホワイトハッピー(White Happy)》、發布於2017年8月25日的《うみなおし(重新分娩)》、發布於2017年9月29日的《ダーリン(Darling)》
- 最早作為2021年2月18日開始的遊戲活動歌曲,活動結束後2021年2月26日遊戲外發布
- 最早作為2021年4月30日開始的遊戲活動歌曲,活動結束後2021年5月8日遊戲外發布
- 最早作為2021年6月11日開始的遊戲活動歌曲,活動結束後2021年6月19日遊戲外發布
- Mitchie M於2020年9月9日發布,由遊戲內組合「MORE MORE JUMP!」翻唱,於遊戲初始運營時收錄。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