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Vympel R-3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ympel R-33
Remove ads

R-33(俄文:Вымпел Р-33; 北約代號:AA-9 Amos)為蘇聯發展的長程空對空飛彈,主要作為蘇聯國土防空軍米格-31戰鬥機的主力武器,定位等同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AIM-54鳳凰飛彈的組合。和AIM-54的主動雷達導引不同,R-33是半主動雷達導引,因此其射程較短約為120公里,但配合米格-31的閃舞雷達相位陣列雷達,仍足以獵殺在25米低飛的戰略轟炸機或巡弋飛彈,以至在28公里高空的戰略偵察機。每架米格-31可在機腹下掛上4枚R-33飛彈。

快速預覽 R-33「信號旗」飛彈北約代號: AA-9 阿莫斯(Amos), 類型 ...

特別值得一提之處在於蘇聯研製的米格-31所擁有的閃舞雷達與R-33飛彈為世界上第一套戰鬥機載的相位陣列雷達與專屬武器系統。更有特色的是雖然R-33是半主動雷達歸向的飛彈,以傳統戰機而言理論上無法同步攻擊多個目標(例如美國的F-4搭配AIM-7飛彈),但優秀的閃舞雷達卻能以分時照明的方式同時發射四枚R-33飛彈攻擊四個不同目標。以1970年代的技術水準而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武器整合成就。

在上世紀末前俄羅斯終於推出本彈的擁有末端主動雷達的改良型,射程達一百六十公里,足和一般認為鳳凰導彈相當的射程。

在最後的第三代改良型射程終於打破了鳳凰導彈,保持空對空導彈射程的三十多年的世界記錄,但不久各國都發展新世代的中長程空對空導彈。後續是羅斯研發後繼型號,同系列的R-37超長程空對空導彈服役和開始取代本彈的作用了。

Thumb
四枚R-33 飛彈被置於米格-31截擊機前作展示,攝於1999年莫斯科航展
Thumb
R-33 飛彈被掛載於米格-31截擊機機腹下狀態。
Remove ads

各種版本

R-33
標準版本
R-33E
外銷版
R-33S
改進版本

使用國家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全球防衛雜誌第108期
  • Gordon, Yefim. Soviet/Russian Aircraft Weapons Since World War Two. Hinckley, England: Midland Publishing. 2004. ISBN 1-85780-188-1.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