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22中型坦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22中型坦克」[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0年3月正式開始研發的中型坦克計劃的代號,是1970年代中國兵器工業系統展開代號「二四會戰」的對二代坦克裝甲車輛技術研製的產物,曾經製造了一些原型樣車,但是設計要求技術指標過高,在1974年,計劃最終被取消。[3]
Remove ads
發展史
1967年,國防科委正式下達了研製「122中型坦克」[註 1]的任務。[4] 1969年,珍寶島事件之後,當時中蘇的軍事實力的對比中國明顯是處於劣勢,中國方面決定加快二代坦克裝甲車輛的研製步伐,進一步提高新型坦克的戰術技術指標,並成立「二四會戰辦公室」(意為1970年2月4日機構成立)。因此,代號122坦克樣車於1970年3月正式開始研製。 1970年9月25日,第一輛工廠代號「122」樣車完成總裝,其繼續沿用了蘇聯坦克傳統的呈半球形鑄造炮塔和風格相似的承載輪設計,但是採用了液力傳動、液壓操縱、液氣懸掛系統(被稱為「三液車」),還採用了發動機橫置方案。[3]
但是,提出過高的技術性能要求,超出了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因此,這種方案很快被放棄。之後,研製開始轉向採用已經成熟的技術和部件繼續研製。[5] 於1971年1月17日兩輛工廠代號「1221」樣車完成了總裝,採用了機械傳動、扭力杆懸掛(機械懸掛)、機械操控等技術(被稱為「三機車」)。之後投入試車,在進行了3000千米的試車之後,發現了諸多關鍵技術和部件問題,並且導致了這種坦克方案最終於1974年被中止。[5]
後來所說「122中型坦克」特指「三液」與「三機」樣車,1978年重新提出新的國產二代坦克的研製戰技指標,之後還研製了一系列改進型的試驗樣車,包括「1223」「1224」「1225」「1226」「1226F2」等坦克預研樣車。[2] 1980年代初,「122」代號由國產二代坦克原型樣車80式坦克繼承,命名為WZ-122。
Remove ads
採用技術
第一種採用「三液」方案的「122」樣車擁有二自由度行星變速箱,具有3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轉向裝置為濕式二級行星轉向機,制動裝置為濕式制動器,兩級行星側傳動,液壓操縱。行動部分裝有可調式液氣懸掛,液壓可調式履帶張緊裝置、鋁合金負重輪及單銷金屬履帶。
第二種採用「三機」方案的「1221」樣車擁有固定軸式變速箱,具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轉向裝置為二級行星轉向機,帶式制動器、液壓助力操縱,行動部分為扭杆、葉片式減震器、鋼質負重輪。[1]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