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是指在書寫漢字時,筆畫出現的先後次序。

基本規則

一般來說筆順的基本規則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底橫後寫,穿底中豎最後寫,由外至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辶、廴」最後寫,「凵」盆最後寫等等。但有時可能並不如此。

通行筆順

像下列這些字,不管哪裏的人,一般都會這樣寫。可視爲通行的筆順。

有些漢字獨用時,跟它作偏旁時,筆畫稍有不同。因此筆順也未必一樣。例如:

獨用時,先橫後豎,穿底中豎最後寫。
Thumb
Thumb
作偏旁時,挑筆最後寫。
Thumb
Thumb

差異筆順

然而,因地區習慣不同,或因書法流派不同,有些字的筆順可能出現差異。

因此,嚴格來講,漢字並無絕對正確、統一的筆順,只能是某一地區一時間內規定的「相對正確」的筆順。

就教育參考來說,日本文部省在1958年編訂了《筆順指導の手びき》,列出881個教育漢字的筆順[1]中華民國教育部在1996年推出《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作爲臺灣地區的教育標準[2][3]。中國大陸方面,2021年3月實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筆順規範》[4],取代於1997年同樣由國家語委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編寫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5][6]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則於2007年,在《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網上版[7]顯示了參考筆順。

但就書法界而言,書法家和書法學者並不一定認爲該地域的教育筆順合理,尤其一些跟傳統書法相左的規定,會受到批評[8]

以下是一些筆順差異的具體例子,可供參考。

書法流派差異

因不同的書法流派,有些字的筆順並不一致。例如:

「方」字

傳統書法筆順(重點:先折後撇)。
Thumb
現代寫法(重點:先撇後折)。
Thumb

「門」字

傳統書法筆順(重點:由左至右,先豎後折)。
Thumb
變種寫法(重點:先折後豎)。
Thumb

「门」字

傳統書法筆順(重點:由左至右,先豎後點),來自「門」字草書。
Thumb
簡體寫法(重點:先點後豎)。
Thumb

地區差異

在書寫字體方向不同時,筆順可能有所差異。各地的教育參考筆順也可能不一樣。例如:

「戈」字

台灣的筆順(重點:由上至下)。
Thumb
Thumb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日本的筆順(重點:先撇後點)。
Thumb
Thumb

「王、玉、主、生、青、麦、隹」等字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筆順(重點:先橫後豎,最後寫末橫)。
Thumb
Thumb
日本的筆順(重點:先寫首橫,接著寫豎,最後寫餘下的橫),也是傳統寫法。
Thumb
Thumb

「田、由、角」等字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筆順(重點:先橫後豎,最後寫末橫)。
Thumb
Thumb
日本的筆順(重點:先豎後橫),也是傳統寫法。
Thumb
Thumb

「甲、申、用、甪、⻆、甫、羊、丰」等字的中豎下方穿頭,且中豎皆最後寫,與上例不同。「」與「⻆」字形並不相同,因此筆順也有差異。

「右、有、布」等字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筆順(重點:先橫後撇)。
Thumb
日本的筆順(重點:先撇後橫),也是傳統寫法。
Thumb

「有、右」等字的首兩筆來自「又」字古文,因此傳統書法和日本筆順如此,但「左」字首兩筆來自「𠂇」字古文為先橫後撇。

「皮」字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筆順(重點:先折後撇)。
Thumb
日本的筆順(重點:先撇後折),也是傳統寫法。
Thumb

流派與地區兼備的差異

有些字不同的書法流派、不同地區規定中,筆順皆有分別。就如:

「必」字

傳統書法筆順,如歐陽詢《千字文》、王羲之《樂毅論》。
Thumb
日本的筆順,也是一種傳統寫法,蘇軾《新歲展慶帖》、鍾繇《宣示表》亦如是。
Thumb
中國大陸的筆順,董其昌《濬路馬湖記》亦如是。
Thumb
源自於草書的筆順,如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智永《真草千字文》。
Thumb
台灣、香港的筆順,傳統書法上不會這樣寫。
Thumb

「艹」字

台灣的筆順,褚遂良《雁塔聖敎序》、田蘊章田英章的書法亦如是。
Thumb
香港的筆順,王羲之《蘭亭序》、《金剛經》亦如是。
Thumb
一種書法筆順,如米芾《蜀素帖》、趙孟頫《煙江疊嶂詩》。
Thumb
另一種書法筆順,如歐陽詢部份字跡(另一部份則與王羲之同)。
Thumb
另一種筆順,容易使橫筆相連,變形作三筆。
Thumb

「臣、區、叵、医、匿」等字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目前的規定。「𠃊」筆比照「辶、廴」部件,最後才寫。
Thumb
Thumb
傳統書法筆順,拆開「𠃊」筆。也流行於日本書道。
Thumb
Thumb
另一種書法筆順,也是拆開「𠃊」筆。
Thumb
Thumb
現代寫法,由外至內。
Thumb
Thumb

作用

筆順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漢字的書寫速度和美觀性。

例如「夾」、「爽」兩字,若先寫中間(「大」部件),再寫左右(「从」部件、「㸚」部件),字體容易變得寬扁。因此正常的筆順,皆先寫「一」,再寫「从」或「㸚」部件,最後才寫「人」[9][10]

又像「生」字,傳統書法的寫法是先寫「𠂉」,第三筆寫中豎,再寫餘下兩橫[11]。楷書、行書皆然。要是改成寫了「𠂉」後,第三筆寫中間的橫,第四筆才寫豎,最後才寫底橫,寫行書時除了不美觀,更容易與「毛」字相混[12]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