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論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原子論係現代物理學同化學上一個重要嘅理論。呢套理論最重點個諗法係話,物質係由一大堆離散、細小嘅單位組成,而呢啲單位就係所謂嘅原子。

原子(粵音:jyun4 zi2)係構成物質嘅基本單位,世上一切嘅固體、液體、氣體... 冚唪唥都係由原子組成嘅。根據廿一世紀初嘅科學共識,每粒原子都由三種基本粒子組成:有帶正電荷嘅質子、冇電荷嘅中子,呢兩種粒子存在喺原子核入便,而帶負電荷、圍住原子核轉動嘅就係電子。
史同詞源
雖然原子概念係由現代科學正式確立嘅,但係好耐以前已經有人提出好似原子論噉嘅諗法。
戰國時期嘅宋國思想家墨子,就提出過類似嘅諗法,佢講嘅內容譯做現代粵語大致係[1]:將一件物體切成兩半,攞前一橛,將佢再切成兩半,然後再攞前一半將嗰橛切細做兩橛,想像一直重複切,切到冇得再細分為止,猶如去到一個點;前半同後半分取,就一定喺點與點之間,若果分割方式係半分,無同分無可分係冇得分割嘅。
歐語對原子嘅稱呼(例如英文:atom)源自古希臘文:ἄτομος,拉丁文作 atomus,意思係冇得再分割噉嘅意思[2]。同時中文舊時對 atom 嘅譯名莫破,據講亦都係跟住呢個意思嚟譯嘅[3]:p 15。
基本背景
假設而家冇得直接觀察原子。物理學同化學方面嘅研究者依然可以用好多方法嚟得知原子嘅存在。
佢哋可以觀察化學反應。首先,想像以下呢兩個互斥(冇可能同時成立)嘅假說[4]:
- 假說 1:物質係由大量細細粒嘅嘢(原子)組成嘅,呢啲細細粒嘅嘢係不可再細分嘅[註 1];
- 假說 2:物質冇所謂嘅原子,是但攞一嚿物質,嚿物質都係連續嘅,即係(最少理論上)斬到幾細件都得;
齋靠日常生活觀察已經可得知化學反應嘅現象:好多時,一隻物質接觸到某啲特定物質、而且又有某啲特定環境條件嗰陣,會變做第種物質,例如生鏽嘅現象噉,就算有個人完全唔識現代嘅化學知識,佢都能夠觀察得到好多金屬-尤其係鐵-喺潮濕嘅環境下掂到空氣(當中嘅氧)會慢慢噉變質,變成唔同種嘅鏽[5][註 2]。

十九世紀初嘅英國化學家道耳頓做咗大量嘅實驗同觀察。佢發現咗一個重要事實:
化學反應會消耗嘅反應物量,硬係會成整數比例-例如錫同氧之間嘅反應噉,100 克嘅錫做起反應上嚟一係消耗 13.5 克咁多氧、一係消耗 27 克咁多氧(13.5:27 啱啱好係 1:2)而兩種反應會出兩種特性上明顯唔同嘅反應產物(氧化亞錫同二氧化錫);除咗錫同氧之外,道耳頓仲試咗好多唔同化學反應,發覺無論係邊種反應,都一樣睇到噉樣嘅現象。
已知質量唔會無端端少咗或者多咗,原子論能夠解釋得到呢種現象:想像錫同氧都係由一大拃細細粒、冇得斬件嘅原子組成嘅,錫原子同氧原子喺質量等特性上有差異,而兩者之間嘅化學反應涉及錫粒子同氧粒子結合,(例如)每粒錫粒子都會同一粒或者兩粒氧粒子結合;相比之下,如果假說 2 係真,就會出現
- 「點解 100 克嘅錫唔能夠淨係消耗 20.25 克咁多嘅氧?」
基於以上呢個觀察同埋打後嘅其他實驗證據,道耳頓等嘅早期化學家就主張,物質係由原子(冇得斬件嘅細小粒子)組成嘅。到咗廿一世紀初,化學界同物理學界經已完全噉確立咗原子論-化學家都係以
- 「物質都係由離散嘅細小粒子組成嘅」
Remove ads
原子構成
電子同質子嘅發現源於十九世紀中物理學,當時嘅科學家用映像管做研究:佢哋發現,駁咗電嘅映像管(下圖嘅抽象圖解)條陰極(英文:cathode)會射一啲肉眼睇唔到嘅、有質量而且帶有負電荷嘅嘢出嚟[8][9]-
圖解:
- 圖中 fluorescent screen(熒幕)係一塊特製表面,已知呢種表面俾輻射照到嗰陣會變色;研究者發現,映像管條陰極對住嗰一忽熒幕會變色,而且佢哋仲發現如果佢哋搵嚿物體遮住條陰極,塊熒幕上面會有個「影」,即係會出現一笪冇變色嘅空間,反映嗰笪空間冇俾輻射照到;上述結果顯示,條陰極應該係射咗一啲肉眼睇唔到嘅嘢出嚟。
- 條陰極射出嚟嘅嘢會推郁輕嘅物體;噉即係表示,陰極射出嚟嗰啲嘢有動量,而一樣嘢有動量就表示,嗰樣嘢有質量同速度。有關動量、速度等概念嘅詳情,可以睇睇古典力學確立咗嘅知識。
- 條陰極射出嚟嘅嘢嘅郁動軌跡,可以因為磁場(圖中 deflecting coil)而彎曲;噉即係表示,陰極射出嚟嗰啲嘢有電荷-由打前嘅古典電磁學研究可知,物體有電荷先會因為磁場而偏轉。而且古典電磁學仲有方法按物體郁動方向點變(向左定向右、變咗幾多角度)嚟計出件物體帶嘅係正定負電荷,同埋物體嘅質量有幾大;進一步分析顯示,陰極射出嚟嘅嘢帶負電荷,而且質量好細。根據廿一世紀初嘅估計,一粒電子嘅質量大約係 9.1093837015 × 10-31 kg 咁低[10]。
打後嘅研究仲試過搵多種用唔同材料造嘅陰極,進行同樣嘅實驗。於是科學界就萌生咗電子嘅概念-原子當中有質量極細、帶負荷嘅組成部份[8][11]。而且電子嘅存在亦都表示,原子入面實係有一啲帶同等正電荷嘅嘢,所以原子整體先會帶中性電荷;及後由紐西蘭物理學家盧瑟福喺廿世紀頭做嘅一系列實驗顯示,用多種材料造嘅陽極會射出一啲帶正電荷、質量大過電子好多嘅嘢出嚟-於是乎就萌生咗質子嘅概念[12][13]。
睇埋
註釋
引述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