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制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君主制又叫帝制,係一種政治制度,元首係由君主做,通常係終身。君主制可以再分為君主有好大權嘅君主專制,同埋權力下放畀內閣同議會君主立憲制

繼承制度通常都係世襲嘅,經常形成王朝。不過,喺歷史上都出現過唔少選舉制自立嘅君主制(即係話君主國家)。[1] 貴族雖然唔係君主制度必然嘅組成部分,但佢哋通常都係揀選君主嘅主要來源,仲要負責組成重要機構(例如議會皇室宮廷),令到好多君主制都帶有寡頭統治嘅特徵。

君主可以擁有唔同嘅頭銜,好似皇帝女皇國王女王咁。君主制可以透過同君主嘅個人關係組成聯邦同君連合同擁有附庸國領地,呢個都係君主擁有多個頭銜嘅常見原因。

君主制係最普遍嘅政府形式,直到二十世紀,好多君主制先至畀共和制取代,特別係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截至2024年,全世界仲有四十三個主權國家係君主制,包括十五個以查理斯三世國王為元首嘅英聯邦王國。除此之外,仲有好多次主權君主實體。而家大部分嘅君主制都係君主立憲制,喺憲法底下,君主保留獨特嘅法律同禮儀角色,但係政治權力好有限或者冇,同議會共和制嘅國家元首差唔多。

有啲國家雖然保留咗「王國」嘅稱號,但係冇正式嘅在位君主(好似1947年到1975年嘅佛朗哥時期西班牙),又或者長期依賴攝政制度(好似1920年到1944年霍爾蒂時期嘅匈牙利)。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韋爾德-布倫德棱柱,刻有蘇美爾王表

類似嘅社會階層形式,例如酋邦或者部族君主制,係史前時期就存在嘅。酋邦提供咗國家形成嘅概念,呢個過程由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印度河流域文明等早期文明開始。[2] 喺世界某啲地區,酋邦逐漸演變成君主制。[3] 一啲最早被記錄同證明存在嘅君主制,就包括Narmer、古埃及嘅Pharaohc.3100 BCE)同埋Enmebaragesi,一位SumerKish國王(c.2600 BCE)。

由最早嘅記錄睇,君主有時係直接世襲,而有時係喺合資格嘅成員之中選出。喺埃及中國印度[4]美索不達米亞蘇丹語系[5]、重構咗原印歐神話嘅宗教,以及其他地方,君主直接擔當同神聖職能相關嘅角色,與sacrifice直接掛鈎,有時亦會被認定具有神聖血統,可能由此建立起「divine right of kings」(君權神授)嘅概念。

Polybius 將君主制視為三種「良性」基本政體之一(君主制、aristocracy民主制),同三種「惡性」基本政體(暴君政治oligarchy暴民統治)形成對比。古典時期嘅君主通常被稱為「king」或者「ruler」(譯作 archonbasileusrextyrannos 等)或者稱作「queen」(譯作 basilinnabasilissabasileiabasilis[6]regina)。 Polybius 最初將君主制[註 1]視為共和國嘅一個組成部分,但自古以嚟,君主制就同共和制形成對照,後者係由自由公民及其議會行使行政權力。

4世紀前嘅印度教文獻 Arthasastra 詳盡闡述咗君主主義嘅倫理觀。[7] 喺古代,有啲君主制因為支持議會而被廢除,例如羅馬Roman Republic,公元前509年)同雅典Athenian democracy,公元前500年)。

Thumb
1648年歐洲各君主制同共和制嘅地圖

到咗17世紀,君主制開始受到不斷演變嘅議會制挑戰,例如透過地區議會(好似Icelandic Commonwealth、瑞士嘅Landsgemeinde及後來嘅Tagsatzung,同與中世紀town privileges興起相關嘅高級中世紀市民運動)同現代反君主主義,例如1649年英國君主制Parliament of England暫時推翻、1776年嘅American Revolution同1789年嘅French Revolution

眾多反對呢一趨勢嘅人士之一係Elizabeth Dawbarn,佢匿名出版嘅書籍 Dialogue between Clara Neville and Louisa Mills, on Loyalty(1794年)入面講到「痴線嘅 Louisa,崇拜自由、Tom Paine同美國,而後俾 Clara 講解上帝對君主制嘅認可」同埋講述女性對男性影響力嘅問題。[8]

由嗰時起,主張廢除君主制或者主張成立republic(共和國)嘅運動就被稱為republicanism,而支持君主制嘅則叫做monarchism。因而,共和國成為與君主制相對立嘅另一種政體。[9][10][11] 雖然有啲情況下,終身或甚至世襲嘅國家元首可能出現類似君主嘅現象,好似North Korea咁。[12]

隨住共和主義嘅興起,19世紀政治上形成咗多元嘅分野,包括反君主嘅激進主義保守甚至reactionarymonarchism。喺接落嚟嘅20世紀,好多國家廢除咗君主制,轉而成為共和國,特別係喺World War IWorld War II之後。

而家,全世界有43個主權國家保留住君主,其中包括15個以Charles III作為國家元首嘅Commonwealth realm。大部分現代君主都係立憲君主, 佢哋保留咗獨特嘅法律同儀式性角色,但喺憲法下實際政治權力有限甚至冇;而好多則屬於所謂嘅crowned republic,特別喺細細嘅國家入面仍然存在。[13] 喺部分國家,例如MoroccoQatarLiechtensteinThailand,即使係受憲法規定,世襲君主仍擁有超越其他任何權威來源嘅政治影響力。

根據2020年嘅一項研究,君主制之所以出現,係因為喺人口眾多同幅員遼闊嘅時期,統治效率較高,當時協調如此龐大嘅人口極其困難。研究者認為,隨住通訊同運輸技術嘅創新,君主制相對於其他政體嘅效率下降,因此逐漸衰落。[14]

根據2023年嘅研究,君主制能夠持續存在,係因為佢比其他專制統治形式更能夠應對democratization(民主化)嘅要求:「君主制可以喺轉型為民主constitutional monarchy(立憲君主制)嘅同時唔破壞領導層嘅穩定。保留統治者嘅前景吸引咗同時重視民主同穩定嘅反對派,但呢亦影響到佢哋組織同持續大規模抗議嘅能力。」[15]

Remove ads

疏示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