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Remove ads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文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係響1898年6月9號,由大清同埋英國北京簽訂。

Thumb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專條內容係,英國向清廷租借香港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嘅地方,同埋附近包括大嶼山等二百幾個島,將香港境址擴展到后海灣大鵬灣,為期99年,直至1997年6月30號為止。不過,清政府同時間保留九龍寨城嘅管治權,兼且繼續喺九龍寨城派駐官員。

建議

Thumb
專條地圖,初地界係沙頭角河同深圳河口
Thumb
修正後係沿沙頭角河同深圳河

擴展九龍界址,係1894年由遮打港督羅便臣提出嘅[1][2]

當時香港島九龍半島無險可守,香港個港亦唔係全個喺英治之下,有部份係大清。一旦其他敵對歐洲勢力打入香港,又或者喺大嶼山等島駐紥,到時會無得守。而且當時香港島有人口密集,鼠疫橫行,需要分散人口減低風險。同埋,香港島同九龍半島亦都無可能糧食自足,重有係工業亦要地發展[2]

之後由The Chamber of CommerceThe China Association同埋The Navy League力推,尤其係後者[1]。而英國海軍同陸軍都有份提防務意見[1]。港督羅便臣推動英國政府[1]。而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Claude MacDonald)同大清打交道[1]

談判

1898年3月,俄羅斯帝國迫大清租旅順大連共25年,引起英國不安,所以英國借勢迫大清租威海衞同等年期,7月1號簽《訂租威海衛專條》。同時訂下如果廣東廣西有任何租借地,會另要求租地以求平衡。同期3月,法國想染指廣東、廣西,4月迫大清租廣東西部嘅廣州灣。英國乘機以平衡勢力為由,竇納樂迫大清畀英國擴址200英里,6月9號簽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99年。之後11月16號,大清亦迫住租廣州灣畀法國。

移交

Thumb
香港總督接收新界公告

1898年6月9號簽訂之後,香港本埠並無即時公告[1]。10號,香港本地仍然未知結果,會否全部抑或部份[2]

英人並無即時收地,而係等到調查完,勘定界,諗定方針先做,先至收。原因定喺1898年4月17號正式接收,因為鄉民開打新界六日戰,結果提早一日,喺4月16號,喺九龍城大埔升旗接收新界。

影響

响專條約滿後,英國理應歸還新界,可惜大清政府早已滅亡,專條本應由中華民國政府繼承。但係,英國响1950年承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並且同中華民國政府斷絕外交關係,重因為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做咗聯合國唯一嘅代表政府,同埋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國之一,加埋1972年中英建交,因此,英國向中國就香港主權展開談判。

1970年代中期,香港商界開始留心專條約滿嘅問題,擔心港府批出嘅新界土地契約可唔可以跨越1997年,同埋港府涉及新界嘅土地契約响1997年以後重係咪有效[3][4]

1979年3月,租約將喺少於20年屆滿,為咗解決土地契約嘅問題,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首度訪華,引伸出後嚟嘅「香港前途談判」。

出面網頁

睇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