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香港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第四界別選舉結果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2006年12月10日朝早七點半到夜晚上十點半舉行,目的係為咗選出喺38個界別入面,分組選出六百六十四個人進入選舉委員會,用嚟喺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三屆行政長官

第四界別選舉結果

今次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係歷來最多人競選嘅一次。38個分組界別入面,15個界別一共237人自動當選,剩低23個界別有803人角逐427個席位。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全部自動當選:

汪明荃、施祥鵬(全國政協)、陳玉書、高敬德、馬介璋、吳朱蓮芬(朱蓮芬)、林樹哲、廖正亮、陳永棋、黃光漢、李澤鉅、張閭蘅(全國政協)、鄒燦基、計佑銘、施展熊(全國政協)、何柱國、鄭張永珍、李大壯、戴德豐、郭炳湘劉漢銓民建聯)、劉廼強、胡定旭(全國政協)、盧文端(民建聯)、施子清、楊孫西(民建聯)、郭炎、伍淑清、潘宗光胡應湘吳光正鄭家純、朱樹豪、榮智健羅康瑞、李家傑、蔣麗芸(民建聯)、李國強(全國政協)、梁振英、潘祖堯(全國政協)、徐展堂

鄉議局

全部自動當選:

黃耀榮、曾憲強、鄧致祥、文富穩、鄧錦良、梁福元、鍾偉平、翁志明、莫錦貴、李志峯、鄧光榮、周玉堂、香灼璣、張伙泰、劉應和、薛浩然、劉運喜、成漢強、文春輝、鄧國綱、林國昌

港九各區議會

新界各區議會

Remove ads

宗教界界別分組

根據選舉委員會嘅組成,八百席入面有四十席係由香港六大宗教提名,平均每個宗教都有六到七個提名議席[1][2][3]。當中,六大宗教嘅代表機構分別如下:

More information 宗教, 代表機構 ...

除咗基督教同天主教都有喺代表機構嘅網址入面透露參選辦法之外,其餘四個代表機構都係圍內決定,如果報名人數目超過配席位數目,就會由負責嘅選舉主任按照《行政長官選舉條例》,以抽籤方式決定邊位可以成為選舉委員會委員。

基督教代表選舉

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普選係界別入面自己舉辦嘅選舉,喺2006年10月29號舉行[3],所有喺教會登記咗嘅教友,都可以喺嗰日喺返自己嘅會堂或者全香港多個公眾投票站投票。而候選人答問大會喺一星期前嘅10月22號下午舉行,有發問對答環節,等選民可以向候選人提出問題[4]。這次選舉有27位候選人,分別代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華聯會)及基督徒支持普選連線(基支連)[4][5][6]。華聯會提倡「一堂會一票」,比起依家教徒一人一票嘅選舉制度更加保守,而基支連就直情反對選委會呢種選舉特首嘅方式,兩張名單政治取態迥異。喺選前兩日,5個獨立候選人一齊登咗廣告,成為第三張名單,由於政綱廣告登報日期係10月27號,所以畀人叫做「一零二七連線」。最後「一零二七連線」大勝,華聯會攞到1席,基支連全軍覆沒。

More information 編號, 姓名 ...
  • 總投票數目:17,473
  • 有效票數目:17,293

天主教代表選舉

根據香港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喺10月3號發出嘅通告,有意報名加入選舉委員會嘅天主教人士,可以喺10月31號前將報名信親身送交或以掛號信寄交抵秘書長辦公處。教區只會負責核實報名人嘅天主教徒身份,並喺11月1號至8號間將全部名單轉交宗教界界別分組嘅選舉主任。如果報名人數目超過七位,就會由負責嘅選舉主任按照《行政長官選舉條例》,以抽籤方式決定邊七位可以成為選舉委員會委員[7]

呢一屆有十九人報名話要參加抽籤,最後由政府抽出七個人出嚟成為選委。

宗教界選委名單

More information 代表機構, 選委 ...
Remove ads

其他界別結果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