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舞曲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電子舞曲
Remove ads

電子舞曲英文Electronic Dance Music,簡稱EDM),又叫做夜店音樂,其實就係一大堆勁起節奏嘅電子音樂,最初係為啲蒲吧狂歡派同埋電音節整嘅。通常啲 DJ 會將唔同嘅歌串埋一齊,整成一個DJ 碟嚟無縫播放。啲 EDM 音樂人仲會喺啲音樂會或者音樂節度現場表演佢哋啲歌,有時叫做現場 PA。由開始到而家,EDM 已經變得包羅萬有,乜都有。

Thumb
播緊電子舞曲

喺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跟住狂歡音樂地下電台派對團、地下音樂節興起,再加上啲人對夜店文化趨之若鶩,EDM 喺歐洲開始大受歡迎。不過,狂歡文化喺美國就唔係咁著數;除咗紐約佛州中西部加州等地方之外,其他地方就好少見。雖然電子音樂芝加哥浩室底特律科技舞曲呢啲大佬級嘅音樂類型喺歐美都有影響力,但美國啲主流媒體同埋唱片業一直到九十年代以後都仲係睇佢哋唔順眼。仲有,EDM 同毒品文化扯上關係,搞到州同市政府要立法嚟阻止狂歡文化擴散。[1]


到咗新世紀,EDM 喺全世界都愈嚟愈受歡迎,特別係喺美國同澳洲。去到二零一零年代初,美國嘅音樂圈樂評人開始大力推廣「電子舞曲」呢個詞同佢個縮寫「EDM」,想將美國嘅狂歡文化包裝過。雖然啲老闆想整個專屬 EDM 品牌出嚟,但呢個縮寫仲係繼續用嚟形容好多種音樂類型,包括跳舞流行曲浩室音樂科技舞曲電子音樂迷幻音樂,仲有佢哋啲細分類,呢啲全部都係個縮寫出現之前已經有㗎喇。[2][3][4]

Remove ads

歷史

想知多啲:[[:電子音樂]]同[[:DJ文化歷史]]

過去40年,各種電子舞曲風格相繼出現,例如浩室音樂科技舞曲鼓打貝斯舞曲流行樂等。喺一個已確立嘅電子舞曲風格入面再有風格變化,就可能會形成所謂嘅子風格。如果將兩個或以上風格嘅元素混合埋一齊,就可能會產生一個全新嘅電子舞曲風格。[2]

先驅

想知多啲:[[:P-Funk]]

喺60年代末,好似Silver Apples呢啲樂隊創作咗俾人跳舞用嘅電子音樂。[5]其他影響到之後電子舞曲發展嘅早期例子包括60年代末到70年代間嘅牙買加迪布音樂[4]70年代末意大利製作人Giorgio Moroder以合成器製作嘅迪斯科音樂,同埋70年代中後期KraftwerkYellow Magic Orchestra電子流行音樂[3]

迪布音樂

内文:[[:迪布音樂]]
想知多啲:[[:牙買加音響系統]]同[[:牙買加DJ]]

作者Michael Veal認為,迪布音樂係當代電子舞曲嘅重要先驅之一。迪布音樂係1968年至1985年間興起嘅一種牙買加音樂,由根源雷鬼牙買加音響系統文化演變而成。[6]迪布作品係將雷鬼歌曲重新混音,強調節奏,將歌詞同旋律分割,並加入回響效果。[7]呢種音樂由錄音室工程師開創,例如Sylvan Morris、King TubbyErrol ThompsonLee "Scratch" PerryScientist[6]佢哋嘅作品運用咗一啲Veal認為同具體音樂有得比嘅磁帶剪輯聲音處理技術。迪布製作人將現成嘅多軌錄音雷鬼混音即興重構,將錄音室嘅混音台當做表演樂器嚟用。佢哋仲會透過創意運用輔助發送路由,將空間效果如混響器延遲效果推到前景。[6]70年代,迪布製作人廣泛使用羅蘭公司製造嘅Roland Space Echo嚟製造回音同延遲效果。[8]

雖然迪布先鋒如King Tubby同Lee "Scratch" Perry當時得到嘅電子器材有限,但佢哋喺混音文化方面嘅實驗在音樂上都係非常前衛。[9]環境迪布由King Tubby同其他牙買加聲音藝術家開創,運用受DJ啟發嘅環境音樂電子元素,包括斷音、回音、均衡同迷幻音樂電子效果。呢種音樂運用疊加技術,融合世界音樂元素、深沉嘅低音線同和聲。[10]佢哋仲會用到長回音延遲等技巧。[11]

嘻哈音樂

内文:[[:嘻哈音樂]]
睇埋:[[:說唱]]同[[:轉盤主義]]

自70年代以嚟,嘻哈音樂喺電子舞曲嘅發展過程中都有一定影響。[12]受牙買加音響系統文化啟發,牙買加裔美國人DJ Kool Herc將大型重低音喇叭系統引入布朗克斯區[13]佢嘅派對被認為係1973年紐約市嘻哈運動嘅起點。[13]DJ Kool Herc發展出一種喺嘻哈文化中變得好受歡迎嘅技巧,就係用兩部唱盤交替播放同一張唱片嘅兩份拷貝,喺歌曲間奏嘅位置做轉換。呢種技巧之後再發展,用嚟手動循環打擊樂間奏,形成後來所謂嘅斷拍[14]

轉盤主義源於直驅唱盤嘅發明,[15]呢部機係由松下(而家叫松下電器)嘅工程師小幡秀一發明。[16]1969年,松下以Technics牌子推出咗SP-10,[17]呢部係市面上第一部直驅唱盤,[18]亦係佢哋具影響力嘅Technics系列唱盤嘅第一部。[17]最有影響力嘅唱盤係Technics SL-1200[19]呢部機係1971年由小幡秀一帶領嘅團隊喺松下研發,然後喺1972年推出市面。[15]喺80年代同90年代,嘻哈DJ將唱盤當做獨立嘅樂器嚟用,而精湛嘅使用技巧發展成為一種叫做轉盤主義嘅創意實踐。[19]

迪士高

内文:迪士高
睇埋:歐陸迪士高意大利迪士高Hi-NRG

1974年,佐治麥基嘅早期迪士高hit歌《Rock Your Baby》係最早用鼓機嘅歌曲之一,[20]用嘅係早期羅蘭公司嘅節奏機。[21] 迪士高製作用鼓機受Sly and the Family Stone嘅《Family Affair》(1971)影響,呢首歌嘅節奏喺麥基嘅《Rock Your Baby》得到回響,[22] 仲有Timmy Thomas嘅《Why Can't We Live Together》(1972)。[23][21][22] 迪士高製作人畢杜喺1976至1977年間嘅幾首迪士高歌曲中使用合成器,包括《Rain Forest》(1976)入面嘅《Bionic Boogie》,[24]《Soul Coaxing》(1977),[25] 同埋《Eastern Man》同《Futuristic Journey》[26][27] (1976至1977年錄製)。[28]

啲藝人好似Donna SummerChicEarth, Wind, and FireHeatwaveVillage People幫手塑造咗70年代末期嘅迪士高sound。Giorgio MoroderPete Bellotte喺1977年為Donna Summer製作咗《I Feel Love》。呢首係第一首用全合成背景音軌嘅著名迪士高hit。其他迪士高製作人,尤其係美國製作人Tom Moulton,從dub music攞咗啲意念同技術(70年代牙買加人大量移民紐約帶嚟),提供咗另一種four-on-the-floor主導風格嘅選擇。[29][30] 80年代初,迪士高音樂喺美國嘅受歡迎程度急劇下降,主要嘅美國唱片公司同製作人都放棄咗佢。歐陸迪士高繼續喺主流流行音樂圈中發展。[31]

合成器流行音樂

内文:合成器流行音樂
睇埋:新浪潮音樂電子流行音樂極簡浪潮城市流行

合成器流行音樂(英文縮寫synth-pop;[32] 又叫技術流行)[33][34]係一個音樂類型,70年代末期開始引人注目,以合成器作為主要樂器。[35] 60年代同70年代早期,前衛搖滾電子音樂藝術搖滾迪士高同埋特別係德國電子音樂樂隊如Kraftwerk使用合成器,為合成器流行音樂做好準備。佢作為一個獨特嘅類型喺後龐克時期嘅日本同英國作為新浪潮音樂嘅一部分出現。

早期嘅合成器流行音樂先驅包括日本組合黃色魔術樂團,同英國樂隊Ultravoxthe Human LeagueBerlin Blondes[未記出處或冇根據]The Human League單音合成器製作簡單而嚴肅嘅音樂。1979年Gary NumanUK Singles Chart突破之後,好多藝人喺80年代初期都開始用合成器sound獲得成功,包括70年代末期出道嘅Japan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同新人如Depeche ModeEurythmics。喺日本,黃色魔術樂團嘅成功為合成器流行樂隊如P-ModelPlasticsHikashu打開咗道路。平價複音合成器嘅開發、MIDI嘅定義同舞曲節奏嘅使用,令到合成器流行音樂更加商業化同容易接受。呢個,加上新浪漫主義運動中講究風格嘅藝人採用,同埋MTV嘅興起,令到好多英國合成器流行樂隊(包括Duran DuranSpandau Ballet)喺美國獲得成功。

日本電子音樂樂隊黃色魔術樂團(YMO)首創咗喺流行音樂中使用數碼採樣同循環[36][37][38][39] 佢哋採樣嘅方法係當代用電腦技術剪輯聲音片段同循環構建音樂嘅先驅。[38]Computer Game/Firecracker》(1978)插入咗Martin Denny嘅旋律,[40] 仲採樣咗《太空侵略者[41]電子遊戲聲音[40]Technodelic》(1981)開創咗喺流行音樂中使用數碼採樣,係第一張主要由採樣同循環組成嘅專輯。[37][39] 呢張專輯用嘅係東芝-EMI嘅LMD-649數碼PCM 取樣器,係工程師村田健二為YMO特別製作嘅。[39] LMD-649喺80年代初期都俾其他日本合成器流行藝人用嚟採樣,包括同YMO有關嘅藝人如真鍋千惠美[42]Logic System[43]

Dance music in the 1980s

Remove ads

術語

喺1980年,英國製作人理查德·詹姆斯·伯吉斯同佢嘅樂隊Landscape,喺單曲《European Man》嘅封套上首次用咗呢個詞:「電子舞曲……EDM;為你聽嘅享受而電腦編程到完美。」回應一個關於佢係咪發明咗「新浪漫主義」一詞嘅問題時,伯吉斯表示:「起初我用緊三個詞——未來主義、電子舞曲(Landscape嘅單曲上都印住EDM)同新浪漫主義。」[44][45]


衛報》嘅記者西蒙·雷諾茲指出,美國音樂業界喺2000年代末採用EDM呢個詞,係為咗重新包裝美國嘅「銳舞文化」,同埋將佢同90年代嘅銳舞場景區分開嚟。EDM被形容為一個電子音樂嘅時代,一篇《MixMag》嘅文章將佢描述為「重低音、充滿體育館、舉拳、登上排行榜、極度商業化嘅主舞台聲音,征服咗美國……可能介乎於電子音樂漸進浩室之間,由米高·貝執導,就好似好多音樂類型一樣,要準確咁定義佢就好似想用手抓住水一樣。」[46]

喺英國,「舞曲」或者「跳舞」比EDM更常見。人哋認為嘅「俱樂部音樂」隨住時間變化咗;而家包括唔同類型,可能唔一定包括EDM。同樣,「電子舞曲」對唔同人嚟講可能有唔同意思。「俱樂部音樂」同「EDM」睇落都好含糊,但呢啲詞有時會用嚟指完全唔相關嘅類型(俱樂部音樂由流行程度定義,而EDM就由音樂特徵區分)。雖然《Billboard》喺1974年推出咗「舞曲」排行榜,但美國大型音樂業界直到90年代末先創立音樂排行榜。1995年7月,Nervous Records同《Project X Magazine》舉辦咗第一個頒獎典禮,叫做「電子舞曲大獎」。

Remove ads

製作

Thumb
一個典型嘅家庭錄音室設置,有電腦、音頻介面同各種MIDI樂器,用嚟製作電子舞曲

電子舞曲通常喺錄音室裡面用專門嘅設備製作同創作,呢啲設備包括取樣器、合成器、效果器MIDI控制器,全部都用MIDI協議連埋一齊運作。喺呢個音樂類型嘅早期,主要使用硬件電子樂器,製作重點多數係操作MIDI數據多過處理音頻信號。自從90年代末開始,軟件嘅使用就越嚟越多。而家嘅電子音樂製作室,通常都有一台運行數碼音頻工作站(DAW)嘅電腦,安裝咗各種插件,例如軟件合成器同效果器,用MIDI控制器好似MIDI鍵盤咁嚟控制。呢個設置通常已經夠晒用嚟完成整個製作,之後就可以進行母帶後期製作[47]

幕後製作

「幕後製作人」係一種商業安排,有啲音樂製作人受聘幫其他DJ/藝人製作歌曲,然後俾佢哋用自己個名出碟。[48]通常根據合約,幕後製作人唔可以公開自己參與咗呢首歌嘅製作。幕後製作人會收到一筆固定費用或者版稅,佢哋偏好呢種工作模式係因為唔想面對成為國際知名DJ所帶嚟嘅巨大壓力同生活方式。[49]幕後製作人可以通過同有名嘅DJ同製作人打交道嚟提高自己喺音樂界嘅知名度。例如Martin GarrixPorter Robinson就經常為其他製作人做幕後製作,而David GuettaSteve Aoki就經常用幕後製作人。亦都有啲DJ好似Tiësto咁公開認同佢啲製作人,為咗避免受批評同保持透明度。[50]


好多幕後製作人都簽咗協議,唔可以同其他人合作或者單飛。[51]呢啲保密協議經常被批評係掠奪性嘅,因為幕後製作人(尤其係啲後生仔)對音樂行業嘅運作唔係好熟悉。倫敦製作人Mat Zo就話有啲DJ請幕後製作人係「扮自己製作音樂,搞到我哋啲真正製作人好辛苦」。[52]


臥室製作

「臥室製作人」係指喺自己部手提電腦或者家庭錄音室創作電子音樂嘅獨立音樂人。同傳統錄音室唔同,臥室製作人通常用啲平價同易用嘅軟件同設備,可以完全「喺箱入面」製作音樂,唔使用任何外部硬件。[53]

非洲電子舞曲

非洲電子舞曲係指將非洲傳統音樂元素同電子舞曲結合嘅音樂類型同風格。佢融合咗各種非洲節奏、樂器同埋聲樂風格,再配合現代電子舞曲嘅製作技術。非洲電子舞曲其實已經存在幾十年,但係直到21世紀科技嘅出現,非洲電子舞曲先真正開始蓬勃發展。當代流行嘅非洲電子舞曲類型同風格可以喺南非gqom尼日利亞Afrobeats中搵到。其他非洲國家,例如烏干達同埋剛果民主共和國(tekno kintueni)都有佢哋自己嘅音樂場景。[54]

Afrobeats

内文:Afrobeats

Pon Pon(又叫ADM或者非洲舞曲)大約喺2018年喺尼日利亞出現,融合咗電子舞曲、Afrobeats、尼日利亞Afropop、雷鬼舞曲同埋Highlife嘅元素。另一個變種係喺2020年代出現嘅尼日利亞非洲電子舞曲,包括咗Afrobeats、尼日利亞非洲浩室音樂同埋非洲電子音樂。[55][56]

Gqom

内文:Gqom

Gqom喺2009-2010年左右喺德班誕生,由當地唱片製作人開創。Gqom融合咗科技舞曲破碎節拍同埋浩室音樂嘅元素。同傳統浩室音樂唔同,Gqom冇用到典型嘅四四拍節奏。Gqom被歸類為電子舞曲同浩室音樂,以多樣化嘅製作技巧同變奏為特色。[54][57][58][59][60][61]

Remove ads

普及化

美國

睇埋:Beacham Theater § Late Night era: (1988–1994) Aahz

一開始,電子舞曲音樂嘅普及化係同歐洲嘅rave派對同埋夜店文化有關,喺美國只係有有限嘅曝光。去到90年代中後期,呢個情況開始轉變,美國音樂業界嘗試推廣唔同類型嘅舞曲,叫做「電子音樂」。[62] 當時,來自英國嘅一批電子音樂樂隊,包括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Fatboy Slim同埋Underworld,被過早咁標籤為「美國電子音樂革命」嘅代表。[63][64] 但係,呢啲電子音樂人並無喺主流成功,而係被美國音樂業界邊緣化。[63]1998年,Madonna嘅專輯《Ray of Light》—受到夜店音樂趨勢重大影響,同埋由英國製作人William Orbit監製—成功將舞曲帶到流行音樂聽眾面前。[65][66] 1990年代後期,美國媒體雖然開始關注重新包裝成「電子音樂」嘅舞曲,但係美國嘅house同techno製作人仍然要去外國發展佢哋嘅DJ同製作人事業。[63] 根據紐約時報記者Kelefa Sanneh嘅說法,Aaliyah喺2000年嘅單曲「Try Again」 「幫助將電子舞曲嘅創新技術偷偷帶到美國流行榜」。[67] 到咗2000年代中期,荷蘭製作人Tiësto喺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提供嘅音樂,開始為EDM帶嚟全球關注—《衛報》認為呢場活動係舞曲歷史上50件最重要事件之一。[68] 2003年,舞曲喺美國電台嘅影響力令《Billboard》創立咗首個Dance/Mix Show Airplay榜。[69] 到咗2005年,舞曲喺北美流行文化中嘅影響力顯著提升。根據《Spin》,Daft Punk喺2006年Coachella嘅表演係EDM嘅「臨界點」,將佢哋介紹畀新一代嘅「rock kids」。[63]娛樂週刊》亦指出,Justin Timberlake嘅「SexyBack」幫助將EDM嘅聲音帶入top 40 radio,因為佢將電子舞曲嘅變化同佢嘅R&B聲音結合咗。[70][71]

大型品牌亦利用EDM現象作為針對千禧世代嘅手段[72][73][74][75],而EDM歌曲同歌手喺電視廣告同節目中出現嘅次數亦愈來愈多。[76] Avicii嘅經理人Ash Pournouri將呢啲行為比喻為嘻哈喺2000年代初商業化嘅過程。[76] 喜力同Ultra音樂節有合作嘅營銷關係,並且將荷蘭製作人阿明·范布伦同Tiësto融入佢嘅廣告宣傳入面。安海斯-布希亦有類似嘅關係,作為SFX娛樂活動嘅啤酒贊助商。[76] 喺2014年,7 Up推出咗“7x7Up”——一個多平台EDM基礎嘅宣傳活動,當中包括數碼內容、製作人嘅廣告同喺Ultra同Electric Daisy Carnival嘅品牌舞台。[72][77][78] 電訊公司T-Mobile US同SFX達成咗協議,成為其活動嘅官方無線網絡贊助商,並同Above & Beyond合作,贊助其2015年嘅巡演。[73]

2015年8月,SFX開始出現市值下降嘅情況,[79] 而CEO Sillerman嘗試私有化公司嘅計劃亦告失敗。公司開始尋找策略性選擇,可能會導致公司出售。[80][81] 喺2015年10月,Forbes指出隨住SFX Entertainment市值下降、收入增長放緩、舉辦音樂節同邀請藝人成本增加,以及美國東西兩岸音樂節過剩,EDM有可能出現「經濟泡沫」嘅情況。Insomniac嘅CEO Pasquale Rotella認為,行業可以透過專注於「創新」同進軍新市場,嚟應對市場嘅財務不穩定。[82] 儘管有人預測大眾對EDM嘅興趣會減少,但2015年美國EDM產業估計達到55億英鎊,比2012年嘅估算上升咗60%。[83]

SFX喺2016年12月破產重組後,以LiveStyle嘅名義重新出現,由前AEG Live高層Randy Phillips領導。[84][85] 2018年,公司開始慢慢出售其現場音樂資產,包括賣出佢喺Rock in Rio嘅股份(呢啲股份係佢當時為咗推行拉斯維加斯版嘅音樂節而購入嘅),[86][87] 之後仲賣咗其他SFX旗下嘅活動策劃商,例如ID&T[88][89] 同埋React Presents。[90] Phillips喺2019年辭去CEO職位,轉而追求其他項目。[91]

Criticism of over-commercialization

Remove ads

文化影響

音樂節

内文:[[:電子音樂節一覽]]
Thumb
2013年喺奧地利普萊恩菲爾德舉行嘅一個電子舞會音樂節,有超過十萬人參加,展示咗自2000年代初以嚟呢啲活動常見嘅大型人群同戲劇性燈光效果。

喺1980年代,電子舞會音樂通常喺非法地下「瑞舞」派對播放,地點都係啲秘密嘅地方,好似倉庫、廢棄飛機庫、空地等大型開放區域。到咗1990年代同2000年代,1980年代同1990年代初嘅地下瑞舞文化開始演變成合法、有組織嘅電子舞會音樂會同音樂節。大型音樂節通常會喺多個舞台上展示大量唔同電子舞曲類型嘅表演。音樂節亦越嚟越重視視覺效果,包括精心設計嘅舞台、複雜嘅燈光系統、鐳射表演煙花等。「瑞舞時裝」都跟住進化,《衛報》形容佢由1990年代嘅「糖果瑞舞者」變成「介乎威尼斯海灘太陽馬戲團威利·旺卡同志驕傲遊行之間嘅時尚性感又帶啲誇張超現實風格」。呢啲活動同地下瑞舞派對有分別,因為佢哋係有組織嘅,通常喺大型場地舉行,仲有措施確保參加者嘅健康同安全。MTV嘅Rawley Bornstein形容電子音樂係「新搖滾樂」,洛拉帕路薩音樂節嘅主辦人佩里·法雷爾都咁講。

Thumb
2016年光譜電子舞曲音樂節

告示牌》雜誌嘅Ray Waddell指出音樂節主辦方喺品牌管理方面做得好好。大型音樂節已經證明對主辦城市有正面嘅經濟影響。2014年嘅Ultra Music Festival吸引咗16.5萬人參加,為邁阿密/南佛羅里達地區經濟帶嚟超過2.23億美元收入。首屆明日世界音樂節(比利時明日世界音樂節嘅美國版)為亞特蘭大地區帶嚟8510萬美元收入,同該年早啲時候舉辦NCAA男子一級籃球錦標賽NCAA一級男子籃球錦標賽嘅四強賽同總決賽)嘅收入相若。2015年嘅EDC拉斯維加斯單係三日(6月19-21日)就為克拉克縣經濟帶嚟3.503億美元收益,吸引咗超過40.5萬人參加。

EDM同當地音樂節嘅興起,推動咗好多原本唔係太注重電子音樂嘅大型音樂節,好似科切拉Lollapalooza音樂節,都開始加入更多電子音樂嘅環節。佢哋通常會特別設立EDM嘅舞台,但係一啲大牌子好似Deadmau5Calvin HarrisSubtronics都開始喺Lollapalooza同科切拉嘅主舞台出現—呢啲位置以前通常都係畀搖滾同另類樂隊嘅。

環球郵報》嘅Russell Smith覺得,商業化嘅音樂節同原本地下電音文化嘅精神係相反嘅。[92][93]佢話:「貴到離晒譜嘅門票、大企業嘅贊助、粗俗嘅兄弟文化—成班冇着衫嘅肌肉男喺場內周圍行,細細粒嘅靚女着住比堅尼坐喺佢哋膊頭上面—仲有嗰啲肉麻嘅音樂本身。」[94]EDM音樂節因為啲觀眾服食毒品同埋其他行為問題,令到當地政府同居民好反感。[94][95]


2014年Ultra音樂節發生咗一班人衝閘踩死保安嘅事件之後,邁阿密市議員曾經諗過要禁止呢個音樂節喺市內舉行。[96][97][98][99][100]到咗2018年,市議員再次否決咗Ultra喺Bayfront Park同市中心舉行,最後決定將佢搬去維珍尼亞礁[101]但係搬咗去之後因為交通問題同其他麻煩,Ultra就自己退出咗呢個協議,重新同市府傾返去Bayfront Park搞嘅事。[102][103]

醫院唱片呢間主打叢林鼓打貝斯嘅英國廠牌,都有搞自己嘅音樂節,叫做Hospitality。[104]佢哋會喺英國同其他電子音樂大國嘅夜總會同唔同地方舉行,通常都係請廠牌旗下嘅歌手表演。

COVID-19 impact

Remove ads

業界獎項

More information 機構, 獎項 ...
Remove ads

疏仕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