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个中国政策

“一个中国”论述在其他国家或组织的理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一個中國政策(英語:One-China Policy),簡稱一中政策,是各國政府基於對“一个中国”的理解而採取的外交政策,其內容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稱的“一個中國原則”并非完全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要求与之建交之国家先承認其一中原則,並在這個原則下建立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加入某一國際組織時,也會要求其遵守一中原則。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個中國政策」的重點在於其獲得外交承認時,會同時要求對方基於其宣稱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得同時承認遭其擊敗退守臺灣中華民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1949年以後播遷臺灣的所謂「中華民國政府」,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當局[1]。但是,部分国家基于其政治立场或地緣政治考量,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認定或解释存在不同,进而构造出相对不同的“一個中國政策”。一中政策始於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先後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外交活動[2]

中華民國兩蔣時代堅持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邦交國遵守「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個立場在蔣經國政府時期開始鬆動。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蔡英文政府及後續政府皆採取務實外交政策,不再要求中國代表權、不再堅持一中政策,轉而在外交場合上強調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以及宣称海峽兩岸互不隸屬[3][4]。但马英九政府时期奉行“活路外交”,坚持在“九二共识”及“一中各表”基础上处理对外及两岸关系,實際上是過往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之變體。

Remove ads

概論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個中國原則可以用三段表述:(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3)台灣是中國(领土)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要求所有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及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都必須承認與遵守這項原則,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在這個前提下與中國進行外交與經貿往來。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邦交國,皆不承認中華民國为獨立主權的國家,并不与中華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的白皮书认为,中国政府[註 1]于1945年10月25日“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中国因此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后,取代中華民國對中國的統治,完成国际法意义上的政权更迭,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權對台灣行使主權[5]

部分國家基于自身地缘政治考虑,常以自身立場对一中原則进行解释,以便同时發展對中國大陆台灣的關係,进而产生“一个中国政策”的概念。以英國與美國模式為例,两国均同意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對於台灣地区的主權歸屬,則採取战略模糊(英語: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在有关文件的英文版中只表示「Acknowledge」(中文翻譯有爭議,隨立場不同可翻譯為“認知”或“承認”,但程度低於“Recognize”)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之立場,但並未采用「Recognize」(中文譯為“承認”)或「英語:Support」(中文譯為“支持”)等术语。在美国的有关文件中,虽然“认知”这一术语在中文版中被以“承认”的词义进行翻译,然而美國政府多次公開澄清,美國採取的一個中國政策,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並不相同[6]

中華民國方面,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蔡英文政府及後續政府,不再堅持一中原则,與其邦交國往来文书中不使用“中国”字样而以“华”或“台”作为简称,默許邦交國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經貿與外交關係,只主張中華民國為獨立主權國家,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願意在平等開放的基礎上,與任何國家發展外交關係。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與與蔡英文政府,皆願意接受雙重承認

马英九政府时期則採行“活路外交”,坚持在“九二共识”及“一中各表”基础上处理与邦交国关系,不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雙重承認,避免觸及兩個中國

Remove ads

各國模式

Thumb
各國在一個中國政策上的立場,依照建交公報等。[7]
   中華民國臺灣
  聯合國模式/法國模式
  英國模式
  加拿大模式
  日本模式
  俄羅斯
  荷蘭模式
  美國模式
  德國模式
  印度模式,但此統計上卻沒有印度
  中華民國邦交國模式

英國模式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acknowledg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at Taiwan is a provi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ve decided to remove their official representation in Taiwan on March 13, 1972.
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决定于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recognize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
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英國模式為在英文本中,“recognize”(中文譯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acknowledge”(程度上低於“recognize”,中文翻譯上有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文本中,两处皆表述为“承认”[8]。前后两处词汇,存在类似美国模式的用词差异。英國下議院曾發布政策指引,聲明「認知」與「承認」並不相同,英國不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9]

採取英國模式的國家共有九國,除英國外,其餘為大英國協成員國,如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庫克群島、斐濟、薩摩亞等,此外還有西班牙與泰國等。[10]美國除了採取這個措辭外,另外與北京以及台北方面各自提出保證。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在1999年和2023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公报中更新了表述,明确承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

有澳大利亚官员在签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公报时说:“在我们的观点中,这个模式较英国模式而言,更为接近加拿大模式。“Acknowledges”一词的语义非常类似英文的“takes note”(注意到)[11]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指出,澳洲的“一个中国”政策基礎是,澳洲不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也不將臺灣當局視為具有國際法人格的政府。雖然澳台政府之間沒有正式的官方關係,但仍保持非官方關係。例如,澳洲在台办事處不具有外交地位,而臺灣在澳洲名為「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代表機構亦同[12]

澳洲學者安德鲁·戈德温(Andrew Godwin)表示「acknowledged」就北京的立場而言指台灣是中國的一省,而這個用字的有效解釋,就澳大利亞而言「既不接受」北京的立場(指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也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省[13]

美國模式

美國採取的一中政策,在外交公報措辭上採用英國模式,但同時間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华民国提供各自的保證。

中美建交公报

關於中國對於「一个中国」與「台灣主權」的立場,美國在《中美建交公报》中聲明:

更多信息 英文本, 中文本 ...
1972年《上海公報》談到台灣主權時,將"acknowledges"譯成「認識到」。[16][1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在公报发表前夜的最后校对阶段发现「acknowledges」与「recognizes」含義的微妙区别后,认为将两词同样译为“承认”更符合中方立场,敲定“就这样吧,不改了”[18]。美国外交官費浩偉于1999年在接受访问时指出,参与谈判的美國駐北京聯絡處副主任芮效儉“完全了解中方譯成「承認」的含義,理應提出異議,但他認為芮效儉急於中美關係正常化,因此保持沈默”[19]。因而,《公报》在美方谈判人员“沉默”[19]及中方谈判人员敲定“就这样吧,不改了”[18]的情况下,由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记者会上分別以英、中文同時宣读[20][18][14][21]
Remove ads

1979年以后

1979年2月,美國副國務卿華倫·克里斯多福在此議題上表明美國認為英文才是對美國有拘束力的條文[22],即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與中華民國主權並未衝突。2009年11月,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媒體圓桌會議上也表明,關於中美聯合公報所載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在公報中「認知中國的立場……過去三十七年來,美國明白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23]。」

有人[谁?]认为,美国并未放弃其在台湾的战略利益,也一直没有放弃岛链封锁中国大陸的战略,故台湾问题一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认为是“中美关系发展中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2005年5月13日,抵达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会晤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时,再次提出“中美关系的关键在台湾问题”。美國總統與國務卿則多次強調台灣問題也是人權問題,其處理應當是和平方式且需尊重台灣之民意。

但此後美國政府一直保持模糊政策,直至2004年中,美國政府因應陳水扁政府激進動作,不得不進行了一次其不支持台獨(亦非反對)的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提及關於最終主權地位時,均使用“福爾摩沙”(Formosa),而其他時候則使用“台灣”(Taiwan)。此外,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以及美国国内法台灣關係法,但美國的態度是傾向(interest)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對)台灣(主權)問題,並未明確反對以片面或非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除履行對台撤軍承諾外,亦無規劃解決問題之時間表[24],並宣稱這樣的政策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符合台海兩岸人民的利益,同時重申自杜魯門總統所確定之「美國對台灣沒有領土野心」未做改變。

因此按照美国的说法,不論是韓戰時協防臺灣、金門砲戰時協助中華民國國軍運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內瓦會談台灣關係法的訂定及執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簽訂、1996年台海危機時巡弋台海、反對台灣公投、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等,皆無支持或反對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之立場,僅因美國的政策需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政策是清晰的、一貫的,而且沒有改變。

美國國會研究處在研究中國/台灣「一個中國政策」報告書中(日期:2007年7月9日)闡述美國的立場,並總結了五點[25]

  1. 在1972年、1979年和1982年三個美中聯合公報中,美國沒有明確說明台灣的主權地位。
  2. 美國「認知」兩岸「一個中國」的立場。
  3. 美國的政策「沒有承認」中华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
  4. 美國的政策「沒有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
  5. 美國的政策認為台灣地位未定。

這些內容在2013年美國國會研究處的研究報告中保持不變。[26]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在2014年發佈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來自華盛頓、北京及台北的關鍵聲明》[27]與《美台關係》[28]兩份報告中的總結部份說到:簡單地說,美國關注於台灣問題的解決過程上,對結果不預設立場。[29]

2016年底,唐納·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前,曾試圖以一中政策作為與中國的外交及貿易談判的籌碼[30],藉台灣為棋子[31],獲取如朝鮮核問題南海爭議、貿易等各方面議題的談判優勢,並爭取中國在有關方面作出讓步。曾表示他充分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除非和中國能在其他事情,包括貿易問題上談成協議,否則“不需受到一個中國政策約束(be bound by a one China policy)”。但中方認為此舉嚴重冒犯,遭到中方的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是中方底线,不可談判。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正式接任總統後沒有按傳統發表農曆新年的總統講話,但於2017年2月9日致函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对共同推动惠及两国的建设性中美关系的愿景及祝贺中国民众春节元宵节快乐。特朗普在9日當晚與習近平通話後表示,美國將加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並遵循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Honor America's long-standing "One China" policy)[32],同時雙方也互相邀請對方來自己國家會面。[33][34][35]

2017年6月15日,美國國務卿雷克斯·提勒森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有不同解釋,美方亦信守台灣關係法履行所有對台承諾[36]

2020年8月31日,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表示,美國長久以來的「一中政策」與北京的「一中原則」不同。中共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但美方並未對台灣主權抱持任何立場,美方認為台灣議題必須以和平、且為兩岸人民接受的方式解決。美台保持廣泛且友好的非正式關係,並依循《台灣關係法》承諾協助台灣自我防衛[37]

2020年1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接受媒体採訪時表示,“台湾一直不是中国的一部分[38]。”但美國國國務院隨後表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基于美中三项联合公报、台湾关系法六项保证,美国对台湾主权不采取任何立场[39]。實際上,蓬佩奥呼籲美國放棄「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僅「認知(acknowledges)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僅存在一個中國,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於2022年4月以在野身份發表演講時重申呼籲[40][41]

2021年10月,時任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國防部長期遵守「一中政策」,與北京主張中國共產黨擁有台灣主權的「一中原則」有所不同,美國不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國防部持續支持在符合台灣人民意願與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美國對台支持堅若磐石,有助維護兩岸和區域的和平穩定[42]

2021年11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内德·普莱斯表示,美國始終堅持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也就是六項保證、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指導的「一中政策」,並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本的「一中原則」是「截然不同」的。普萊斯還他表示美國承諾繼續支持台灣的自衛,反對任何試圖改變兩岸關係現狀的單邊行動[43]

2022年5月2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内德·普莱斯在Twitter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公開歪曲美國的政策。美國不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兩黨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台灣關係法》、《三份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44]

2022年5月22日,美國駐華大使館於Twitter轉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的內容並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公開錯誤描述美國的政策。美國並不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 - 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長久以來、不分黨派、在《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指引下的「一個中國政策」[45]

2022年9月2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内德·普莱斯表示,美國「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國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該政策自1979年來作為美國對台做法的核心,目前依然有效。美國希望看到現狀繼續維持下去,這個現狀過去40多年來鞏固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46]

2022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喬·拜登20國集團會議結束之後的記者會上再次表明,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拜登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示美國反對臺海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全世界都在維持臺海和平穩定上擁有利益。[47]
Remove ads

加拿大模式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affirms that Taiwan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takes note of this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recogniz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
加拿大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加拿大在1970年10月10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建交談判。加拿大使用「注意到中國的立場(take note of)」。這被稱為加拿大模式(Canada Formula)。阿根廷、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科特迪瓦、厄瓜多爾、希臘、冰島、意大利、黎巴嫩、馬耳他、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皆採用這個模式,惟智利于2008年、秘鲁于2016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声明中已更新表述,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指出,根据加拿大的一个中国政策,加拿大与台湾保持着非官方但有价值的经济、文化和“人民对人民”(people-to-people)的联系[48]

Remove ads

日本模式

日本国政府は、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が中国の唯一の合法政府であることを承認する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は、台湾が中華人民共和国の領土の不可分の一部であることを重ねて表明する。日本国政府は、この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の立場を十分理解し、尊重し、ポツダム宣言第八項に基づく立場を堅持す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公報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充分理解並尊重」(十分理解し、尊重し)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台灣是他們領土的立場[49]。在司法和行政实践中,日本政府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合法性,认为“台湾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因而拒绝受理中华民国政府开出的证明文件[50][51]

這個模式共有16國[10][哪個/哪些?]採用,包括丹麥、匈牙利、菲律賓等。

Remove ads

荷蘭模式

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荷兰王国政府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重申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荷联合公报》(1972年5月16日)

荷蘭政府在外交公報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尊重」(respect)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除荷蘭外,韓國[52]也採用這個模式。

法國模式

中国方面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立场。法国方面确认,法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方面重申,向台湾出售任何武器都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统一,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考虑到中方的关切,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
中法联合公报》(1994年1月12日)

法國在外交公報上,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

如俄罗斯[53]、巴基斯坦、葡萄牙等國皆採取這個模式,共有51國[10][註 2]

捷克總統彼得·帕維爾在2023年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曾發言,捷克會用自己的「一中政策」與台灣交往,不會完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中原則[54]

中华民国前邦交国冈比亚[55]聖多美普林西比[56][57]巴拿马多米尼加[58]布基纳法索[59]萨尔瓦多[60][61][62][63][64]所羅門群島[65][66]吉里巴斯[67][68]尼加拉瓜[69]宏都拉斯,都在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或恢復外交關係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Remove ads

德國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并在短期内互派大使。
中德建交公报》(1972年1月11日)
德国政府承诺坚持明确的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德国政府反对“台湾独立”,并反对旨在加剧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任何举动。

德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在外交公報上沒有明確提到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有41個國家[10][註 3]採取這個模式,歐盟也採取這個模式[70]

德国政府在中德2004年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德国坚持明确的“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反对“台湾独立”。[71]

欧盟表示,其遵循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不与台北政府建立任何意义上的外交关系。[70]但认知台湾作为经济和贸易实体的存在性。[70]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觀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表示理解、尊重或認知。[70]同時在符合歐盟的「一中政策」以及歐盟的政策目標下,歐盟支持以務實方式處理台灣的國際參與問題,包括WHAWHO及其所有技術性會議,並主張歐盟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歐盟不斷強化與台灣在經貿關係、科學、教育與文化等各種領域的良好合作關係。[72]

2023年7月13日,德國聯邦政府發布《中國戰略》報告,其中對於一個中國政策的大綱描述為:「一個中國政策仍是我們的行動基礎。德國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但我們與台灣在許多領域保持著緊密和良好的關係,而且要擴大這樣的關係。在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下,我們支持民主台灣在國際組織中參與實際工作。改變台灣海峽現狀只能以和平方式和通過協商一致加以實現。軍事升級也會觸及德國和歐盟的利益。」[73]

Remove ads

印度模式

印度于1949年12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其建交,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放外交关系的谈判中,印度同意不与中华民国建立官方关系,也不支持台湾作为中国代表加入联合国。然而,在印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尼赫鲁周恩来之间的正式通信中没有提到任何一方的一个中国政策。同样的事实是,当时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于1988年12月访问(或时任中国总理李鹏于1991年12月回访)后两国关系正常化时,联合新闻公报没有提到“一个中国”。[74]

199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印度期间,双方首次提到“一个中国”的联合声明。印度的意图可能是向中国保证,印度1995年在台北开设非官方办事处的决定并不意味着政策的改变。在此後,双边联合声明中至少又提到了“一中”四次。[74]

然而,新德里从2008年起停止公开提及“一中”政策。当时,北京发布一系列声明,主张拥有印度东部的阿鲁纳恰尔邦主权,并对查谟与克什米尔(今属拉达克)的部分居民发放另纸签证(stapled visas)[75][76]。目前,印度外交部刻意保持模糊、不愿重申所谓的“一中”。[74][76]

印度在外交公报上,未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代表,也未提到台湾。共有27國[10][註 4]採取這個立場。

中華民國邦交國模式

與中華民國保有邦交的國家,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承諾將會繼續支持中華民國保持獨立。其中,瓜地馬拉承认中华民国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国[77]

各國立场列表

Thumb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且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其“一个中国政策”模糊
  中华民国(台湾)
  与中华民国(台湾)建交
  主权国的无主权属地,或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均不建交,或者缺少资料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

截至202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8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180个联合国会员国和3个非会员国(巴勒斯坦、库克群岛、纽埃),这些国家全部都有某种形式的“一中政策”,但其涵义的清晰度有所不同。根据下表的统计,有135个国家明确承认台湾为中国领土或为中国一省,其中131个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联合国会员国、1个为联合国会员国但非建交国(不丹),约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三分之二;3个为建交的非会员国(巴勒斯坦、纽埃、库克群岛)。在剩余49个建交国中,有33个国家明确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剩余的16个国家都声明他们“有一个中国政策”或“奉行一个中国原则”,但其内涵不清晰。

亚洲

更多信息 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非洲

更多信息 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欧洲

更多信息 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美洲

更多信息 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大洋洲

更多信息 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与中华民国(台湾)建交的国家

更多信息 国家,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台湾)均无外交关系

更多信息 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各國際組織模式

聯合國模式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1971年10月25日)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承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潘基文的言辞争议

時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5年退回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官方函件中指出,“联合国认为,就一切意图和目的而言,台湾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3]

中华民国政府对联合国的这一立场表示反对,并向联合国大会致函指出,「恕我们直言,根据上述《联合国宪章》和规则的有关内容,秘书长的反应超出了他的特权范围。秘书长单方面决定,联合国认为『就一切意图和目的而言,台湾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篡夺安全理事会依据安全理事会暂行议事规则第60条作出此类决定的专有权利和义务。[224]」不过该函件旋即遭到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退回,並同时拒绝将这一问题列入大會议程[225]

維基解密在2011年揭露的機密電文顯示,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日本等國於2007年說服聯合國停止使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措辭。在文件內,潘基文会见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坦承這個措辭“用太過了”,並承諾聯合國以後不再使用[226]。但此后,联合国仍对外使用“中国台湾省”一词[227][228]

WTO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China)的代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29][230]作为台湾的代表的中华民国则于2002年作为“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1][232]

奧運模式

洛桑協議》,或稱「兩會協議」,為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沈家銘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瑪蘭奇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的《國際奧會與中華台北奧會協議》(Agreement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ausanne and the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Taipei)[233]。協議以英文簽署[234],內容確認了“中華台北奧會”(the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會旗、會徽,使中華奧會得以在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称及相应會旗、會歌的情况下,和其它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擁有相等權利,參與各項國際運動組織。中華民國在之後陸續運用類似模式參與許多和奧會無關的國際組織或會議,這種參與方式也被媒體甚至中華民國官方稱為「奧會模式」[235]

学者研究

據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研究,雖然中俄在官方宣傳上都展示支持對方,但俄羅斯官方外交文件上只有「尊重與支持」(Respects and supports)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立場,但沒有明確表達支持一個中國。這是獨特的俄國模式。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認為這個模式顯示俄國政府一向優先考慮自身利益[236]

丹麥國際關係研究所於2024年2月發布丹麥學者布·佛斯比(AndreasBøje Forsby)報告。佛斯比分析,歐盟多數成員國採取務實主義(pragmatist),主張維持現狀,只要在不挑戰一個中國政策的前提下,就會支持台灣。北歐國家在一中政策上採取外交模糊,如丹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中國政府,但對台灣主權歸屬未做任何表態。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21年11月與丹麥外長庫服特(Jeppe Kofod)會晤,主張丹麥會遵守中國的一中原則,丹麥政府未做澄清。中國駐冰島、挪威的大使,蓄意誇大,稱冰島與挪威反對分裂的中國,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與冰島、挪威的立場不同,但這兩國政府也未作公開澄清。北歐國家在中國強加一個中國原則時沒有公開反駁,將會造成中國趁機擴張其影響力,使北歐國家難以反制中國漸增的自作主張,影響北歐國家的外交空間[237]

據新加坡學者莊嘉穎在2023年發布的研究指出,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有超過180個國家支持一中原則,但各國態度上卻有微小差別。完全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立場的國家只有51國,其他國家在用字上有些微差異,雖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但對於中華民國是否為主權獨立國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擁有台灣主權,態度模糊[236][238]

註釋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