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水南天

香港本地原創粵語音樂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水南天
Remove ads

一水南天》(英語:A Tale of the Southern Sky),是一齣香港本地原創粵語音樂劇。劇目於2017年舉行7場圍讀演出,並在2020年正式公演,由香港舞蹈團演戲家族聯合演出。

事实速览 一水南天, 表演形式 ...

內容

劇目故事的背景為20世紀初至1941年的香港。[2]

故事主角潮州人陳一水,在19世紀末到香港打拼,遇上海盜徐老海搶劫米貨,明白到要掙錢讓村民脫貧,說服徐老海借出大米,在南北行街創立「譽泰隆」米行。但由俞少鴻為首的米業同行囤積居奇,謀取暴利,令民眾生活處境變得水深火熱。陳一水在公義和利益之間作出選擇,在徐老海的幫助下,大量從南洋賣入大米,成功抑制米價,拯救人民。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除了要送走家人婦孺的船隻外,其餘所有米和船皆付之一炬,粒米不留供敵,留守碼頭,要與侵略者抗戰到底。[2][3][4]

創作

香港從來就是只要肯努力就闖出一片天的地方。然而在2013年,對社會終日燥動不安有感而發,溫廸倫於是拉上張飛帆和劉穎途兩位好友,合力創作一齣可以不受演期不受預算影響的音樂劇,大家說好了就算完成都不會拿出來演的劇本,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好好說一個香港故事,既聽天命又不認命的香港人故事。

香港早期人口組成就是華洋雜處五湖四海,溫廸倫提出他對第一場的想像就是三角碼頭、有各式的船、各式人等、各種方言,這些人離鄉別井來到香港討生活,為的就是一個希望,第一首歌唱出人們被命運壓得透不過氣,但同時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活下去的盼望;想像就由這裡開始:船泊岸,出現的除了是一箱箱貨物,還有前仆後繼抵達的各種人物,其中就有家族受龍王詛咒的窮小子、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竟然是個女孩、靠海吃飯最後死在海上的船老大、還有逃難而來卻不會說廣東話的乾旦。。。

香港20世紀初的歷史吸引了張飛帆的注意,當時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因素影響,發生了維持數月的米荒,令港英政府訂立法例,保障米糧供應。後在資料搜集過程中認識到華商米行乾泰隆創辦人之子陳慈黌的故事,劇中「譽泰隆」米行參照了於1841成立的乾泰隆之故事,店舖位於又稱「南北行街」的文咸西街[5]作為塑造陳一水角色重要參考。[3]

一個月後在劉穎途的錄音室,當時還未有一首完整的開場曲,劉穎途只彈了兩個音,於是「天命」「搵食」「宿命」「整定」就成為了全劇最核心的源頭,經過廿九次修改song 1後,才開始展開其他人物場口歌曲的創作。

2017年,三人秘密進行的創作成果終於暴露,在「演戲家族」的全力支持下,予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舉行七場圍讀演出,大獲好評。後來香港舞蹈團獲得授權正式公演。[4]

Remove ads

特色

《一水南天》音樂劇結合了跳、唱、演一種藝術,而根據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所述,一水南天有一個完整故事和一些意象的東西,舞蹈則是當中的橋梁。而張飛帆認為劇中舞蹈皆為「形體動作」,無論本身是從事演員還是舞蹈員,在舞台上都無分彼此。[2]而且故事時間跨度大,指可比喻為一部耗資幾億元製作的電影,概括了香港人的特質:出力、搵食、發財。[4]

而一水南天於2020年正式演出,恰好是在反修例運動後,音樂劇涉及到社會淪陷、眾志成城的境況,合力對抗逆境,有時令人想起香港的社會議題,但在創作時並沒有太多社會狀況,而是在反映普世價值。[6]此劇亦成了香港文藝界在COVID-19疫情以來首個大型演出。[7]此劇亦是繼2004年合作《邊城》後,香港舞蹈團演戲家族相隔13年再度合作。[2][8]

劉穎途指,平常香港的劇都是花6個月構思,到了確定要做的時候只剩下3個月,令成品不理想,相比之下,一水南天的製作歷程長達7年,創作時間較為充裕。張飛帆期望,香港能藉着粵劇的先天優勢,發展音樂劇。兩人亦希望以後的創作也不會因為《港區國安法》自我審查。[4]

結尾曲

一水南天以《焚城》作為結尾曲。

香港 泛起千尺浪, 未會忘 過去有千帆往, 香港 有太多寄望, 但願這小海港 繼續發光。

電視播映

2021年2月27日,港台電視31播映《演藝盛薈:一水南天》,讓公演時未能購票的觀眾欣賞一水南天。[9]

評價

有香港獨立媒體的專欄作家認為,此音樂劇是香港本地的《孤星淚》,認為蘊藏着抗爭密碼,會令人感動。[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