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洞四辅十二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是道教所特有的一种对道教經典的分类方法,道藏就是用这种方法编目的。其中的“三洞”、“四辅”又合稱“七部”。
三洞
洞就是“通”的意思,表示诵习这些经书可以达到通于神明的境界[1]。三洞的概念大约在东晋初期开始形成。到陆修静编撰《三洞经书目录》使用三洞的分类法,并且自称三洞弟子,这一概念基本定型。
三洞包括:
- 洞真部:即上清经,天寶君[a]所出。上清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章,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交付青童君[b]封於玉華青宮。又有太帝君命扶桑大帝撰出三十一卷,獨立之訣,據傳清虛真人小有天王褒以之授魏華存[2]。
- 洞玄部:即灵宝经,靈寶君[c]所出。太上紫微宮中金格玉書,靈寶真文篇目,十部妙經,合三十六卷,天真皇人[d]囀天音而辯析之。據傳太極真人徐來勒等仙真,降付葛玄,又傳授教戒訣要[3]。
- 洞神部:包括《三皇文》和其他召鬼唤神的书籍,神寶君[e]所出。小有天玉府中有三皇文,本出大有宫,皆上古三皇、八帝[f]所得授之書,以藏名山,據傳為帛和、鮑靚得之[4];唐皇室曾以三皇文為鮑靚所造,語涉妖妄,下令以《道德經》代之[5]。南宋時,有道派將三皇文與洞神籙階剝離,歸入靈寶,而以正一盟威籙以下諸雜錄,天心正法,五雷諸法,考召之文,書禁之術,隸為洞神部[6][7]。
Remove ads
四辅
随着经书的增加,通过三洞编目已经不能包纳全部的经书,于是出现了四辅的分类法,也就是辅助、补充三洞的经书。包括:
- 太玄部:辅助洞真,重玄[g]為宗。據傳尹喜於函谷關遇老子[h],拜師求道,得道德、妙真、西昇等五卷[8]。
- 太平部:辅助洞玄,三一[i]為宗。據傳老君於蜀授干吉神書,至漢順帝時,宮崇獻其師干吉所得神書百七十卷,號《太平經》[9]。
- 太清部:辅助洞神,太一[j]為宗。據傳左慈於天柱山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經,左慈又將其傳付於葛玄[10]。
- 正一部:贯穿各部。真一[k]為宗,徧陳三乘。據傳太上降鶴鳴山,授張天師「三天正法」,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祕要[11]。
这种分类法最早见于《正一法文经图科戒品》。
十二部
在四辅分类法出现之后,又出现了十二部分类法。就是将三洞各细分为十二部,共36部。而四辅则不分部。最早见于《洞真太上仓元上录》,定型于《道教义枢》。包括:
與佛教之間的關係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