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南官话

分佈於中國西南及中南半島北部且使用人數最多的官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南官话
Remove ads

西南官話,又称上江話,分佈於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廣西西藏等地以及鄰近的湖南省西北部、陝西省南部、緬甸果敢佤邦的主要语言,在老撾泰國越南等地也有部分華人使用[2]。西南官話在緬甸果敢等地區具有官方地位,是具官方地位的跨國中文方言之一。西南官話的主要特徵是古入聲不分化,整體保留或整體混入它調(陽平、陰平或去聲) [3] 。《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將西南官話分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為四川話雲南話桂柳話江漢方言(如武漢話)等。

事实速览 西南官話, 母语国家和地区 ...
西南官話川黔片黔中小片貴陽話樣本

西南官話的形成與元朝之後進入中國西南地區的移民具有很大關聯,成渝小片四川話與湖廣片武漢話音系產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話的形成年代應當更早[4]。同时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另一种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同源[5]。西南官話在詞彙、音韻等方面與北方官話相比都具有較明顯差異[6],因而在民國時期,上江話一直被認為是與粵語吳語等並列漢語族大語言區,而非官話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劃入官話[7],至今它應獨立還是划入官話中仍有爭議。西南官話的使用者超過2億,如果將其划出官話,其使用者將在全球所有語言中排第6位,僅次於北方官話西班牙語英語印度斯坦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

Remove ads

分布與分區

西南官話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區域面積最廣的漢語分支之一。據統計使用西南官話的人口超過2億,約佔中國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整個官話區人口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湘語贛語粵語閩語人口的總和。西南官話中最大的分支川黔片的使用人口超過1億。

此外,由於與漢族雜居,加上與漢族交流日漸頻繁的關係,亦有部分在中國西南部生活的少数民族日常通用西南官话。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在和汉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彝族语言发音、词汇和语法影响的西南官话口音,被称为“团结话”[8][9][10]

西南官話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四川省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的漢語地區,以及臨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陝西省南部、甘肅省南部,另在江西省贛州市老市區、湖南省郴州市市区擁有方言島[11]。鄰近雲南的緬甸東北部自治特區(果敢佤邦勐拉)以及泰國北部清萊府清邁府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話。越南北部部分地区也使用西南官話[12]越南老街省少数民族過去在语言不相通的情况下經常使用西南官話溝通[13]。以上東南亞的地區地理位置大多與雲南接近,直至現代也有戰爭原因導致西南官話擴散至東南亞,其中泰國清萊府美斯樂中華民國泰緬孤軍最後駐紮地,其中又以雲南軍人為主。

Thumb
位於泰國清萊府美斯樂中華民國泰緬孤軍紀念館

《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將西南官話分為成渝灌赤、黔北、昆貴、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鶴等十二片。其中音韻現象複雜的灌赤片又分為岷江仁富、雅棉、麗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為姚理、保潞兩個小片。

2012年出版的新版《中國語言地圖集》主要採用了李藍的研究成果,將西南官話方言分為西蜀片川黔片湖廣片川西片雲南片桂柳片6片。其中,川黔片分為黔中小片陜南小片成渝小片3小片;西蜀片分為岷赤小片雅甘小片江貢小片3小片;川西片分為康藏小片涼山小片2小片。雲南片分為滇中小片滇西小片滇南小片3小片;桂柳片分為湘南小片黔南小片桂北小片3小片;湖廣片分為鄂北小片鄂中小片鄂西小片湘西小片湘北小片懷玉小片黔東小片黎靖小片8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話分為6片22小片,大片數減少,小片增加。

Remove ads

音韻

聲調

西南官話古入聲未發生分化,整體保留或整體混入它調(主要混入陽平)。例如川黔片方言,入聲整體混入陽平;岷赤小片中整體保留了入聲,部分地區甚至還保留塞音韻尾;江貢小片入聲整體派入去聲;雅甘小片入聲整體派入陰平。

在湖廣片中,不乏去聲分陰陽的次方言,同時也有少部分入聲分陰陽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市,其方言中:古全濁入歸去聲(調值33),其餘歸陰入(調值24),但陰去卻歸入陽平(調值213),故此去聲實際上是陽去調(調值33)。

西南官話聲調調值大致可分為8個類型,各類型之間差異顯著。其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類型(陰平是最高調,陽平是最低調,上聲是次高降調,去聲是低降升調),即四川話的聲調類型,主要流行於四川盆地一帶以及毗鄰的貴州北部。這種聲調類型內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話最具代表性的聲調類型[14]

更多信息 類型, 分類 ...

考量入聲

西南官話中凡普通話讀陰、上、去而入派阳平地区的西南官話讀陽平的字都是古代入聲字(例外字玉)。凡不送氣的陽平字是古代入聲字。多数鼻音韻尾(陽聲韻)字都不是古代入聲字。凡ər音節的字不是古代入聲字。凡uai、uei韻母的字不是古入聲字(例外字蟀)。除靴瘸以外的yɛ韻母字是古代入聲字。凡普通話有元音韻尾而西南官話沒有的字是古代入聲字。除了西蜀片的樂山話的瘸和德江話的祛白讀韻母為io,凡方言中的io韻母字都是古代入聲字[15]

聲母

西南官話的聲母系統的內部差異較大。西南官話主流濁音清化,但部分地區仍然保留濁音,如四川遂寧攔江話。西南官話部分地區無尖團對立,但部分地區卻仍然保留尖團對立,如桂柳片部分、川黔片部分、滇西小片部分等。西南官話部分地區不分平舌音翹舌音,但也有部分地區完全區分平翹舌音,如江貢小片鄂中小片部分、川黔片部分、雲南片部分地區;西南官話部分地區不分fu和hu(甚至hu与f全混或h、f全混),但也有部分地區能夠全部區分;如成渝小片巴中通江南江等四縣市,岷赤小片下的夾江洪雅等幾縣市,黔南小片雲南片鄂中小片大部。西南官話很多地區不分n、l兩母,但桂柳片雲南片大部,湖廣片部分地區可以完全區分,西蜀片大部及川黔片川西片部分地區可在細音前區分(如年≠連,女≠旅。但郎=嚢,腦=老)。西南官話的聲母系統和贛語新湘語客家話粵語有一定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聲母),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南方官話。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