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电影译制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电影译制厂,全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译厂上译,中国唯一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厂,创办于1957年4月1日,隶属于上影集团,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初创期的翻译片组在上海市江西路福州路口的汉弥尔登大楼中,1950年6月,翻译片组迁至万航渡路618号(当时叫梵皇渡路,现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迁到永嘉路383号,在这里缔造了19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邱岳峰毕克李梓苏秀赵慎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尚华于鼎等众多的译制片演员都从这里塑造了大量的经典形象。

目前地址是上海市虹桥路广播大厦的19楼。上译厂共有四个录音棚。一般进口电影,发行商要为上译厂提供5盘国际声道,分别为原版电影(有对白、声效和音乐)、空白版电影、电影声效、背景音乐。译制工作包括翻译、初对、对口型、複对、配音、鉴定、补配、混录等多道严格完整的工序。平均一部电影的译製日期在20天左右。而配音环节只需要两、三天[1]

Remove ads

历史

1949年5月,上海电影界委派陈叙一率领导演周彦寇嘉弼及录音师陈锦荣等人前往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参观、学习译制工作流程。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12月29日,陈叙一等人返回上海,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正式筹建,办公地位于福州路与江西中路口处汉弥尔登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内。1950年2月,上海翻译片组建成,组长陈叙一。初期陆续加入的配音演员有姚念贻张同凝苏秀邱岳峰富润生胡庆汉杨文元尚华等,翻译有杨范陈涓肖章寇嘉弼岳路黎海生时汉威等,录音师有陈锦荣张福宝梁英俊金文江等。[2][3]

1950年,翻译片组译制了它的第一部作品——苏联电影《团的儿子[4],除此之外,1950年还译制了《乡村女教师》《米丘林》等10部苏联影片。[3]

1957年4月1日,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成立[5],翻译片组脱离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上海电影译制厂[4],首任厂长柯岗,次任陈叙一。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打斷中國電影文化事業的發展,1966年-1970年無翻譯作品。

1978年,上海电影译制厂引进翻译法国意大利合拍的《佐罗》(阿兰·德龙主演),轰动全国,至少7000万人观看影片。

Remove ads

经典作品

更多信息 名称, 导演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