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有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实践及经验的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Remove ads

中国是全世界较早产生体系化教育的地方,自有信史之时,便有官府设立学校教养人民的记录;但直到清代末期,中國才開始出現現代教育方式的學校。

事实速览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
更多信息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区研究生佔人口比例排行 ...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百分比分布(抽样比:千分之0.820)

  研究生(0.60%)
  大学本科(6.04%)
  大学专科(7.37%)
  普通高中(13.04%)
  中专技校(4.51%)
  初中(37.76%)
  小学(25.27%)
  未上过学(5.40%)
更多信息 教育名称, 等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由中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教育厅或教育委员会,下级机构设立教育局,以管理地方教育事务。2023年,中国大陆共计有14.35万所小学、5.23万所初级中学、1.54万所高级中学、7085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1275所普通本科学校和1547所高职(专科)院校[5]。截至2010年,15歲以上人口中有94%接受過教育訓練、而得以識字[6];相比之下,1950年只有20%的民眾曾接受過教育[7]

中国大陆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教育资源缺乏地区采用应试教育,只有少数发达地区采用素质教育[8][9]。生均教育支出因地区有所差異。2010年,北京市投資的每人教育總額達人民幣20,023元,但教育投资较落后的省份貴州省只有人民幣3,204元[9]。中国大陆公立中小学實行依戶籍學區入學的政策,部分优质学校附近的房价因而暴涨[10]

现在,中國大陆許多高等学校朝向國際化發展[11],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等[12]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模式参照蘇聯發展,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普及凯洛夫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高等教育方面则將原先的綜合性大學進行拆分。由於建国之初需要大量的工業技術人才,故創建了大量的理工科學院。20世纪50年代初,中國大陆開展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掃盲運動的高潮一直持續到50年代末。[13]高考制度于1955年正式設立。

改革开放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频繁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教育行业出现了过度发展,在校学生人数相比前一年增加了1.9倍,而新成立学校的品质则多不可恭维,以至于需要整顿[14]。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導致全國所有學校進入停課狀態,大學入學考試被取消;知識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數被下放進行體力勞動,有些則遭到殘酷對待,財產被沒收,被批為「臭老九」等,[15]许多人被迫停止繼續教育,沒有接受教育的人喪失了機會,對中國大陆的人口素質和教育事业造成了嚴重的破壞。1960-1970年代,毛泽东发动了上山下乡运动,组织了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到農村勞動和定居;1970年代末開始,大部分知青陸續回到城市。[16]邓小平认为,文革造成大多学生习惯了“文革”时瞎捣乱的习气:无政府主义猖獗,大家不守纪律,以为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就是英雄,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17]

1977年高考恢复,当时的考生的平均年齡最大、錄取率最低。[18]1990年代後期以来,中國大陆開始實行大學擴招政策,虽然更多的人得到了前往大学学习的机会,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渐恶化:许多人选择报考研究生,更多的人则选择从事不对口的工作,甚至于找不到工作[19]。为了改善未来机会,许多学生争取考取更好的高等院校,甚至出国留学

1986年开始,中国大陆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包含6年小學和3年初中(个别地区为5年小学和4年初中),學生年齡在6歲至15歲之間[20]。2010年,約有82.5%的學生會選擇繼續為期3年的高中教育[21]高考是進入大多數高等教育機構的先決條件。2010年,27%的高中畢業生會繼續接受本科教育[22]。在此之上,亦设置有研究生教育。另外政府還設立中等和高等职业學校,提供學生職業教育內容[23]

进入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进素质教育。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8]。此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亦陆续启动。但是如今改革仍未有明显的成效,现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24]

截至2012年,中国大陆約有93%民众接受過中學教育[25]。2005年,中國大陆各級政府便籌划经费以減免農村地區孩童的學雜費[26]。2006年,政府承諾九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並提供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課本和學費等補助[27]。這使得政府每年教育預算從2003年的不到500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实际支出6590.7亿美元。[28][29]。2018年举行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在校生作为整体于阅读、数学和科学領域上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除中国大陆外几乎都是全国或整个政治实体参评)[30]。发达地区學生在學習成果評估上獲得極高成績[31]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双减政策[32]。根据习近平的指示,教育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所有的民营教培公司转型,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33]

由於習近平推行的雙減政策嚴重打擊中國私人教育行業,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在2024年逐步放寬對私人輔導機構的監管,以此增加就業機會減低失業率[34][35]

Remove ads

各层次教育

學前教育

中國大陆的學前教育一般從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一般分为小班(3-4周歲)、中班(4-5周歲)、大班(5-6周歲)三个阶段。在有的幼兒園和小學中還辦有“學前班”,為不滿6周歲的兒童進行適應學校生活的教育。在幼兒園生活包括一日三餐,遊戲為主;學前班類似學校上課,但時間短,有許多戶外活動。

2021年5月,涉及幼儿园與小學衔接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發佈。[36]

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这一体制下,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家长则有让子女接受这种教育的义务。

2017年起,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一律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俗称“两免一补”。[37]但各个学校可能依据实际情况,收取作业本费、校服费、军训费、伙食费、寄宿制学校住宿费等。[38]

对于义务教育的分段,在教育模式上可以初步分为三段:一至三年级为小学基础阶段,四至六年级为小学拓展阶段,七至九年级为初级中学阶段,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程度皆不同,需要有区别的对待、实施教育;学制上,绝大多数地区实施“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地区实施“五四制”;另有一些地区开始推行“九年一贯制”。[39]下文以“六三制”对中国大陆义务教育做一简述。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0]开始执行。其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均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41]。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等任务群。[42]

近年来,不少人提议实施小学至高中的12年甚至以上的义务教育。[43]

更多信息 学习领域, 科目 ...


更多信息 科目, 一年级 ...
更多信息 科目, 1年级 ...
Remove ads

小学阶段教育

Thumb
桂林市小學學童

在小学阶段,學生通常要學習的課程為:道德与法治、语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

绝大多数小学生,进入小学便集体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佩戴红领巾,少年先锋队入队年龄与小学入学年龄一致(年满14周岁即集体退出中国少年先锋队,但部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佩戴团徽)。2005年以前,入队与入学年龄并不一致(相差1岁),于是衍生出绿领巾

小学升入初中

小学学业完成以后,学生需要升入初中。早期,小学升入初中采取择校制度。现在择校考试制度基本被废除,代之以“按區劃分”[44][45],即按照學生的户籍來指派初中,也就是說學生户籍劃分在相应初中片区内,就被指派升入该学校。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仍然存在,如果户籍片区的对口初中质量不理想,很多家长转向希望购得优质学校的片区内的房产,即学区房[46]

部分地区将同一区域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分派给多所初级中学。或者某片区大量的小学毕业生未能进入该片区少数的优质初中,这时往往采用电脑派位法,將學生通過隨機派位的方式指派到其他学校就读。[47]

初中阶段教育

Thumb
一群穿著校服的中國中學生
Thumb
中學早會

在初中階段,學生按規定需要學習的課程為:道德与法治、语、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历史、地理、生物学、體育與健康、信息技术、音樂、美術。部分地区的学校可開設日語或俄語班级,这些班级可用其他外语取代英語課程。

1990年代開始,初中取消畢業考試。學生只要在初中三年內沒有任何處分或撤銷所有處分即可畢業(不同地区的毕业规定可能不同)。

初中教育阶段还设有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职业初级中学,但为了保持义务教育的统一性,该层次的教育已经名存实亡,截至2019年仅剩4所职业初中[5]

初中升入高中(中考)

學生在九年級(初中三年級)將面臨升入高中的考試,即“中考”。

1980年代,初中畢業考試和中考是一体的。也就是說如果中考分數不及格,那就將面臨無法畢業的結果,即使得到高中錄取也將被以“初中肄業”為由而無法進入高中,退回學籍檔案,俗稱“退檔”。

中考成绩决定学生是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普通高中(高中)还是踏入社会。考生可以报考省内中专。报考普通高中的情况有所不同,考生只能报考自己考籍所属县、区内的高中或者具有全市招生权力的高中。有些省份出现了一些“超级高中”,可以招收省内其他地市的优秀生,被称为“越界掐尖”。(各地招生办法不统一)

省市重点高中入学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重点高中往往集中了区域内最好的教育资源, 教学设施和师资非一般高中可比翼,高考升入本科的概率非常高。学生只要考上重点高中,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入读本科高等学校(俗称大学)。目前各地中考科目并不统一,是各地根据情况而定。

Remove ads

高中阶段教育

注释

扩展阅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