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于2025年3月21日在北京成立,将继续纂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持编写近20年未通过审查的《清史》[1]。成立大会提出要“造就一支党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清史研究国家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正确历史观,把握清史研究话语权。
背景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编修《清史》,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持,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领衔。《清史》书稿动用2000多人,共计106册3200万字,在2018年上交中共中央审核,后被交由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审读,至今仍未通过,传是因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史观不突出,受“国外新清史影响过大”。美国兴起的新清史学派重视非汉语档案,强调清朝的满洲特征,甚至认为中国只是清国的一部分,挑战了中国官方“大一统”、“中国认同”及“汉化”等叙事。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2019年发文批评“将国外历史虚无主义在清史研究领域的理论变种引入国内”[2]。[1][3][4][5]
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副院长[6]、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国强在2025年第1期《清史研究》撰文表示:“近代以来,我们的清史研究深受‘西方中心主义’影响,用西方的理论、概念和观念来分析、研究、阅释清史问题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证明,用西方理论模式,不仅建构不出中国自主的清史研究知识体系,相反,充斥着傲慢与偏见的‘西方中心主义’,导引出西方人对清史的一系列曲解、误读甚至贬损,清代历史被肆意英裂,清代疆域被恶意解构,清代国家治理被任意扭曲。”[7]
Remove ads
建立
2025年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清史专家高翔出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5家机构的35位学者参会。会议表示成立清史研究中心的目的是“牢牢把握清史研究国际话语权,传播正确历史观,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清史研究知识体系,努力打造清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造就一支党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清史研究国家队,推动我国清史研究走深走实。”会议还提出,清史研究中心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领清史研究正确发展方向”,传承“以史经世”传统,“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9]
评价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