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尼泊爾邊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尼泊爾邊界是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的邊界,全長1389公里,以西北-東南方向喜馬拉雅山脈而行,包括世界最高山珠穆朗瑪峰[1]。此邊界隨時間不斷改變。1956年《中尼友好協議》和1960年《中尼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後,尼泊爾承認西藏為中國領土,並確認了中尼兩國的範圍[2][3]。

概覽

邊界由遠西省近亭加山口與印度的西端三角點開始[4]向東南到烏拉山口,轉向東北,並沿格爾納利河而行,在拉普齊山口轉向東南。之後再前往喜瑪拉雅山脈的山峰前進,包括珠穆朗瑪峰、馬卡魯峰及戈乃斯山,以及一系列山口[5],並以瓊桑峰的東端三角點結束[5]。
歷史
邊界範圍向來都是尼泊爾、印度和西藏等王國的邊緣地帶[5]。尼泊爾和西藏的跨境貿易已持續幾個世紀,包括羊毛、茶、香料及鹽[6][7]。雖然18至19世紀期間有許多尼泊爾和西藏的條約簽訂,該些條約對領土一般只作模楜處理而非劃定準確的邊界[5]。
1950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繼承了中尼邊界的混亂[8]。1960年3月21日簽訂了邊界條約,承認傳統習慣線並設立了聯合邊界小組以劃定更準確的邊界[5]。邊界劃定完成後,1961年10月5日簽訂最終《中尼邊界條約》[5]。邊界隨後以地上列柱劃定,最終議定書在1963年1月23日簽訂[5]。
雖然尼泊爾和中國沒有領土爭議,西部中尼印三角點在尼泊爾和印度則有領土爭議。2015年,尼泊爾國會拒絕中國與印度通過里普列克山口進行貿易的協議,稱其「違反尼泊爾對爭議地區的主權」[9]。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2015年訪華後,中印同意在里普列克山口開設貿易站,引來尼泊爾的反對[10][11]。尼泊爾期望與印度以外交途經解決爭端[12]。
Remove ads
跨境口岸
2012年,中尼兩國同意開放新的口岸至6個,其中3個為國際口岸,其餘3個只作雙邊貿易用途[13]。
中尼公路上的樟木镇與科達里口岸自1968年已開放使用[14]。2014年,在吉隆鎮的口岸開放商業用途,2017年再開放予外國人[6][15][16]。另外,中尼鐵路亦計劃通過此口岸過境。
其他口岸如靠近西端三角點的普蘭鎮口岸,雖交通不便,但已作為中尼貿易通道多年[17]。部分口岸非常重要,2008年中國收緊邊界管制期間,基瑪塘等村莊一度面臨食物短缺的地步[18]。歷史上曾有更多的口岸。木斯塘王國與西藏在科里山口的口岸曾是藏尼鹽貿路線,但1960年代因西藏游擊隊活躍而關閉,至今大部分時間仍然關閉,只在半年一度的跨境貿易展覽開放作有限度本地貿易[6]。
圖片
-
吉隆口岸
-
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誼橋
-
普蘭口岸的山口
參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