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丹桂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丹桂村(英語:Tan Kwai Tsuen)是香港新界元朗區洪水橋的一條鄉村,位於洪水橋南面,東面為大道村,西面為和平新村和鍾屋村,南面是元朗公路。丹桂村於1926年開村,是一條為非原居民村,隸屬於屏山鄉鄉事委員會。
歷史
1920年代前,丹桂村一帶是一片農田,田中有一個果園,位於屏山青山公路23咪、洪水坑(丹桂河)以東。1926年,新桂系智囊、國會議員王季文(王笠隱)從上海來港,購入果園及旁邊一塊地皮,築路建屋。數年後,新桂系軍閥被蔣中正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討伐,將領包括林隱青、楊鼎中、周雁濱等與家眷流亡香港,得知王氏的建村計劃後一同加入,在現今洪水橋一帶聚居。村名命名為丹桂村,有「丹心保桂」的意思。
丹桂村劃分成12個地段,各佔六畝,其中7座大宅群陸續在戰前建成,成為一個花園別墅區。被大宅群和荔枝樹環繞的長型小公園,南北兩端分別建有水塔和風車塔,能作發電。1930年年代中起,有部份桂籍業主重歸大陸政壇,將大宅轉讓予其他華商。在香港日治時期期間,丹桂村大宅被日軍佔用,傳聞小公園曾被用作刑場。[1][2]
戰後,不少國內難民遷入洪水橋和丹桂村一帶搭建寮屋聚居,周邊有很多小型工廠設立,亦有數個石礦場在公庵山西麓開設。英國皇家空軍工程部繼續徵用部份大宅作屏山機場興建工程的宿舍,機場計劃取消後被用作炮兵團軍營(Quarry Camp),在丹桂村周邊設多個圓筒型臨時建築物,直至1957年。[3]1950年代中,丹桂村有居民2,202人,共467戶, 以務農為主。
1976年,屯門理民府成立。丹桂村沿洪水坑一分為二,西面部份脫離元朗區,1978年自立成和平新村。隨著洪水橋的發展,丹桂村最初的大宅群自1980年代起已建成多個低密度私人屋苑。
Remove ads
- 丹桂村2號:由村長王季文擁有,劉熙眾、方振武家人曾居於此。1980年代末拆卸,1990年重建成玉桂園的一部份。
- 丹桂村4號:由廣西軍人夏威擁有,1937年後轉讓予東北商人吳氏,他再將大宅改建。1980年代末拆卸,1990年重建成玉桂園的一部份。
- 丹桂村5號:名為葉園別墅的西式平房,1973年重建成丹桂苑。
- 丹桂村6號:原名漢園,由廣西軍人兼銀行家龔氏擁有的西式平房,1930年代末出租予難民居住,早在戰前已有鬧鬼傳聞,後來大宅曾更名為昭錦,再改成為五金工場,直到大宅清拆。1984年重建成雅樂花園。
- 丹桂村8號:由廣西銀行家黃氏擁有。1980年代初拆卸,1986年重建成銀禧花園。
- 丹桂村10號:由浙江望族俞氏擁有的平房,1970年代成為李聯益籐廠的一部份,1995年重建成菁雅居。
- 丹桂村11號:由廣西人黃氏擁有的平房,他在稅關工作。1970年代成為李聯益籐廠的一部份,1995年重建成菁雅居。
- 丹桂村12號:村長王季文的大宅,後來是善基英文書院的校址,1990年代初拆卸,1995年重建成菁雅居。
Remove ads
現存建築


未來發展


2017年,政府計劃於元朗丹桂村配水庫附近一幅原為綠化地帶的約10公頃地皮用作發展公營房屋,將會分三期興建7幢公屋,提供6,720伙,於2030年起分階段落成。[8]
屋苑
- 丹桂花園
- 玉桂園
- 丹桂苑
- 雅樂花園
- 卓雅花園
- 銀禧花園
- 菁雅居
- 偉景園
- 丹桂軒
- 富豪.悅庭
- 尚築
- 珀爵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