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品芝麻官

1994年由王晶執導的香港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品芝麻官
Remove ads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簡稱《九品芝麻官》(英語:Hail the Judge),是1994年的香港喜劇電影,由王晶執導,周星馳主演。副標題「白面包青天」中的「白面」即「白臉」,原因是周星馳扮演北宋名臣包拯的後人包龍星。包龍星是一個小官,为了幫一名冤獄被判處死刑的女子伸冤,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敗了犯罪者與背後的惡勢力,告大白於天下。

事实速览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Hail the Judge, 基本资料 ...
Remove ads

劇情

清朝同治年間(劇中應為1874年),廣東人包龍星因不學無術,甚至不太識字(如把「庶民」讀成「蔗民」),無力科舉,其父包不同曾任縣令,望子成龍,於是出錢為他捐納九品候補知縣(故稱「芝麻官」,比喻其官卑職小),因其上司七品縣令陳百祥告病在家,因而由包龍星暫代縣令一職。

包龍星為宋代號稱青天大人的包龍圖(包拯)後裔,卻無包龍圖維護公義的精神,時常接受惡人的賄賂而誣害善良,以至於人人喊打。有一次,包龍星應邀參加當地仕紳戚家婚宴,原來是患有嚴重肺癆的戚家二少爺為了沖喜,娶了美女秦蓮,是為「戚秦氏」,誰知京師六扇門第一捕頭雷豹(花名「豹子頭」),追捕江洋大盜時途經此地,豹子頭自恃武藝高強,在途中毆打無辜的百姓,大鬧戚家喜酒勒索財物,包龍星假意奉承豹子頭,說要召大量酒女,花酒招待,却設了一個陷阱把欺負百姓的捕頭豹子頭逮捕,而一夕翻身,成為人人尊敬的好官。

水師提督常昆之子常威,與姚婉君(又稱「戚姚氏」,常威的表妹,戚秦氏的婆婆)私通,在喜宴中,常威看見戚秦氏美艷動人,於是色心大起,開始覬覦戚秦氏。三個月後,常威闖入戚家,將正在禮佛的戚秦氏迷姦。戚秦氏卻醒轉,抵死反抗、逃走,常威一怒之下殺了戚家一十三口,僅有戚秦氏倖免,包龍星與衙役們飲酒夜歸時捉了常威,將常威拘禁於縣府大牢。

常家聘來的廣東四大狀師之一的方唐鏡,方唐鏡奸險巧詐,請包龍星網開一面,讓「常威的祖母」到獄中面會,其實卻是帶著常昆到獄中,與常威串通滅証,將這樁滅門血案嫁禍給有孕在身的戚秦氏,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把原告打成了被告,也陷害了包龍星,使其拿了大量白銀,因收賄罪身陷囹圄。包龍星的侄子兼師爺包有為,派人幫助包龍星逃獄,包龍星結識了雜技團的吳廣得、吳好緹兩兄妹,混入雜技團,不久有為也入了團,包龍星跟吳好緹談起戀愛,並在雜技團庇護之下,到了京師。

包龍星試圖投靠父親昔日的生死之交刑部尚書花公,誰知花公不僅不念舊情,還與常昆勾結,惡整了包龍星叔侄一頓,使他們在京城無以為生;兩人到廟口販賣紙錢線香,又遭到常昆、花公派人迫害,包有為因為去領取救濟物資而淪為街民,包龍星則因在妓院「鳳來樓」吃霸王餐,被老鴇三姑迫著成為端茶跑腿的侍應生,祖傳的「青天秘笈」也在爭執中被燒毀。

包龍星某日工作時看到三姑與另一家妓院的老鴇「烈火奶奶」吵架,受到啟發,奮發練就三寸不爛之舌。鳳來樓當家藝妓如煙向包龍星尋求安慰時惹怒了三姑,三姑因而與包龍星吵架慘敗;接下來包龍星又跟所有附近的婆婆媽媽大吵一番,榮登鳳來樓吵架王。

某日如煙與包龍星閒聊,孰料豹子頭、同治帝協理大臣先後前來鳳來樓找如煙,同治帝利用鬥獸棋原理,命地位最低的包龍星出手。包龍星憑口才成功趕走協理大臣後,揚言要洩漏皇帝嫖妓的事,皇帝只好准許其告御状,並封他為八府巡按(臺灣版配音作八府巡撫),原先與包敵對的豹子頭也被皇帝敕封為包龍星的副官,加入了包龍星陣營。上諭命包龍星為欽差大臣重審此案,尚書花公、提督常昆、縣令陳百祥會審。

在公堂上,雖然包龍星成功推翻了方唐鏡勾結衙門所作的種種偽證,但常昆找來了內務府總管李連英趕來旁聽,還帶來了老佛爺賜予的黃馬褂讓常威穿上,使得包龍星無法對常威拷打取供。在李連英威逼要盡快結案之下,包龍星急中生智,借「滴血認親」的把戲套出了常威的口供。常威劫持李連英,想要逃離公堂,但豹子頭格鬥中打倒了常威,把常威推至虎頭鍘上就地正法,戚秦氏終於沈冤得雪。至於常昆、花公及陳百祥三名官員也因為包庇常威而被革職,遊街示眾。

雖然包龍星一戰成名,但卻隨即辭官,以戚秦氏給予的戚家家傳壯陽藥秘方,借「印度神丹」之名大作推銷,大發利市,並迎娶昔日幫助過自己的雜技團千金吳好緹與鳳來樓藝妓如煙,大享齊人之福,兩位嬌妻還同時懷孕,雙喜臨門。正當眾人慶賀時,恬親王到場並宣布同治帝駕崩,包龍星詢問死因,恬親王尷尬地低聲回答「花柳病」,包龍星嚇得把從皇帝身上撿到的龍內褲丟開,也讓在場眾人嚇得一哄而散。

Remove ads

演員表

主要人物

更多信息 演員, 粵語配音 ...

其他人物

包家

更多信息 演員, 粵語配音 ...
Remove ads

戚家

更多信息 演員, 粵語配音 ...

朝廷/其他人物

更多信息 演員, 粵語配音 ...
Remove ads

用典與改編

本片雖然為搞笑名作,卻致敬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野史或小說情節,例如《包公案》,劇情元素還採納了《王景隆會蘇三》、《俞鸿图案》、《竇娥冤》、《楊乃武案》等傳奇,甚至是《天龙八部》,此劇也在其中用了左宗棠載澂周邦彥李師師養由基等名人的小故事或野史,劇中出現的人物同治帝李連英方唐鏡也是真有其人。

  • 本劇主角包龍星的父親「包不同」,取材自《天龙八部》小說中的人物名。
  • 劇中包不同自言當過貪官,綽號「攣都拗得直,死都詏返生(彎了能弄直,死了能救活)」,因此包龍星的十二個哥哥無一能活。此句出自廣東俗語,形容人口才了得,甚至能顛倒是非。後來包龍星當上鳳來樓跑堂後苦練口才,電影透過畫面體現此句。
  • 剧中蔡少芬饰演的如烟跟包龙星对话中的「我空虚,我寂寞,我冻」取自于林忆莲1986年歌曲《放纵》歌词。
  • 劇中的兇手常威,人稱常公子,並有高官父亲水师提督常昆撐腰;出自《清稗類鈔左宗棠擔任駱秉章幕賓時,大力主張,斬殺一位富裕而四處行賄的殺人犯「常公子」[1]
  • 劇中的狀師方唐鏡,本名潘鑒,為清朝末年的廣東四大狀師之一,其打官司的技巧很強,但其為人荒唐,花名為「荒唐鏡」。
  • 劇中,豹子頭追殺江洋大盜,大盜們得寸進尺,要求豹子頭不用刀、不用手、不用腳,豹子頭只好用獅吼功。這取材於古代傳奇的《一箭救楚》,是楚國養由基鬬椒決鬥時,躲其射箭的故事。
  • 劇中,同治帝說因「六月飛霜」,代表案件有冤情;六月飛霜為《竇娥冤》的經典劇情,而竇娥之所以枉死於官府,也是因為被誣告毒殺親人。
  • 劇中,同治帝到飄香院嫖妓,豹子頭、包龍星躲在床下。這取材出自《貴耳集宋代周邦彥李師師時,道君皇帝亦來光顧,周邦彥只好躲在床下的野史[2]
  • 包龍星被皇帝賞識,由妓院中被提拔,成為一品官八府巡撫兼欽差大臣,為女主角伸冤;《王景隆會蘇三》劇中,王景隆離開妓院後,苦讀考取進士,成為八府巡按,並為女主角伸冤;實際上按清朝官制:八府巡撫為從二品、欽差大臣無品級但代表皇帝執行事務、尚書從一品、九門提督從一品、內務府總管正二品(按祖制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此職本不由太監出任,惟李蓮英以總管太監之職獲封正二品)、縣令 正七品。
  • 劇中包龍星為了恫嚇証人,讓包有為扮演因作偽証腰斬為兩截的藥店掌櫃,臨死前血書了個「慘」字。傳聞中,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十二日河南學臺俞鴻圖因科舉舞弊雍正帝腰斬,俞鴻圖用手指蘸血在地上連續寫了七個「慘」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事後雍正帝惻然不忍,宣布廢除腰斬之刑[3]
  • 本劇中提到明朝崇禎帝賜包家尚方寶劍,包龍星說此劍可以「上斬昏君,下斬讒臣」。事實上,明朝的尚方寶劍是一種由皇帝頒贈給高階軍官的信物,僅能斬監司藩司臬司等)以及副將以下官員,更別說斬皇帝了[4]
  • 本劇中,李蓮英被稱為「內務總管五品官」,在公堂上飛揚跋扈,欺壓八府巡按包龍星。事實上李蓮英以總管太監之職獲慈禧封正二品,而且李蓮英為人恭敬謹慎,絕少得罪大臣,更不作威作福。
  • 劇中,李蓮英被稱為「公公」,而且年齡看上去已經60-70歲了,事實上同治帝在位至駕崩的時候,李蓮英還不到30歲。
  • 本劇中,李蓮英說,大清開國以來,從未有甚麼尚方寶劍。但劇中年代是同治年間,據《清史稿》計,雖說沒有「尚方寶劍」這個名字,當時起碼已有六次賜類似尚方寶劍的刀劍之紀錄了,包括乾隆平定兩金川時賜遏必隆刀給傅恆、討伐太平軍時賜遏必隆刀給賽尚阿、後轉賜徐廣縉,討伐太平軍時賜銳捷刀、訥庫尼素刀、神雀刀予惠親王綿愉、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以及欽差大臣勝保
  • 劇中,方唐鏡誣賴戚秦氏因通姦事發而謀殺夫家全家,並屈打成招,包龍星叔侄怒告御狀;事實上,同治年間有極其相近的案件,楊乃武與葛畢氏被指控為通姦殺夫,兩人被嚴刑拷打而認罪,險些被處死,楊家親屬歷經七次重審最後上告御狀,驚動兩宮太后下旨再度重審光緒年間終還清白,其中的仵作驗屍、藥鋪賣砒霜、指派欽差大臣重審等都出現在電影裡。
  • 野史中,同治帝由於時常與貝勒載澂嫖妓,而得了花柳病梅毒),最後病重駕崩。與本劇中同治帝死因相同。
Remove ads

版本区别

  • 香港粤语原声版本,未修复的dvd版本内容对白无删减。但后来发行蓝光BD删减了 片头的清官等片段 奈飞的片源就是引用香港蓝光BD
  • 韩国原声版本 ,发行的蓝光BD 未删减
  • 台灣国语配音版本,為了因應諧音的笑梗,「吴广得」變成「莫再蒋」,「吴好缇」變成「莫再缇」,「巡按」變成「巡撫」[5],並有删改部分粵語粗話内容。另外包龍星在妓院罵戰得勝後的鏡頭亦拍了兩個版本,當中懸於樑上的牌匾分別為「嗌交王」和「吵架王」(後製的版本則統一使用了國語版本的鏡頭,因而僅有「吵架王」牌匾,並去除了粵語粗話動畫配字以及三姑外援被罵至吐血的鏡頭)。
  • 中國大陸電視臺版本,根据台灣国语配音版刪減部份內容,把許多罵人的粗話对白修改得更文雅。另外把多數出現的歷史人物都改為虛構人物或者隱藏其名,如「明朝崇禎皇帝」改為「前朝大同皇帝」;「李連英公公」改為「李維新公公」;「老佛爷」也改成「聖母皇太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