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伯拉罕諸教
源於亞伯拉罕的諸宗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伯拉罕諸教,又稱亚伯拉罕宗教、亚伯拉罕一神諸教、天啟宗教、天啟諸教、閃族一神諸教、閃米特一神諸教、閃米特諸教等,指世界主要的三个有共同源头的一神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與东正教)、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如此称呼,皆因這三個宗教均給予圣经旧约中的亞伯拉罕(阿拉伯語譯作易卜拉欣)崇高的地位,且均发源于西亚沙漠地区,來源于閃米特人的原始宗教。廣義的沙漠宗教或閃米特宗教還包括當地或其族群中曾經存在的其他多神宗教,儘管現在通常直接用來指這三種一神教。

共通之处
三大宗教的教義整理、解說與推廣工作,都是根據神所派遣的大量使者與跟隨者(即經文中所說先知、使徒等)所帶來與整理的信息來建立,他們也進而推廣傳述其正統一神信仰的理念。可以說,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源自同古老的一神教──崇拜宇宙唯一的造物主,不同派別信奉者對祂有多個尊名,基督宗教與犹太教在中文名曰神、上帝、天主、耶和華或雅威,伊斯兰的穆斯林在中文則名曰真主、安拉。
根據三大宗教經書《聖經》(《新約》與《舊約》) 與《古蘭經》,亞伯拉罕(阿拉伯語音譯易卜拉欣)有兩個兒子:
- 以實瑪利:(阿拉伯語音譯易斯瑪儀)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撒立哈)的女僕夏甲(哈哲爾)生的兒子。穆斯林根據《古蘭經》認為他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圣经》中也认为其为阿拉伯人的祖先。
- 以撒:(阿拉伯語音譯易司哈格 )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之子。以撒又有兩子──雅各(阿拉伯語音譯葉爾孤白,後改名以色列);與以掃(後改名以東)。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認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們的祖先。他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信仰中,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蘭經》中則稱易卜拉辛為“眾人的師表”(2:124)。
儘管阿拉伯人也是閃米特人中的一支,然而,閃米特人的範圍很大,一般意義的阿拉伯民族真正形成的時間是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帝國前後。政治上,遊牧民族的形成與興起往往依靠君王或帝國的興起,如成吉思汗之於蒙古族。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的帝國並沒有保留至今,但有其信仰──伊斯蘭教歷久不衰。猶太教、基督教認為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認為是復興)的伊斯蘭教吸收了(穆斯林認為是更正)他們的部分神學內容。僅猶太教的《舊約聖經》記載猶太民族祖先的故事、歷史居多,而非普世神學,有別於與全世界人民為傳播對象的基督教、伊斯蘭教。
差异
歷史上於兩河流域一帶人們從事游牧生活,有部分人四處宣傳教義,並主要以口頭傳頌其所見所聞留世。但後期人類發展出城市文明後,這些共同累積的傳記、神諭等陸續被相关学者以文字記錄,彙編整合為創世紀經文一體,即舊約聖經中先祖亞伯拉罕與各子女的開頭部分。其中以摩西創建的犹太教派發展最為成功,其後在巴勒斯坦地區中為最早稱王,各大教會並開始吸收各部族信徒、與其他含多神教等争奪谁最正確無矛盾,這些領導人與其事件被稱為先知,著作有先知書。同時,這些以色列人所創立的犹太教依靠民族信仰優勢,勢力逐漸增大而陷入腐敗,然後被異族所擊敗,直到經過多年後出現耶穌。他被基督徒稱是彌賽亞,將犹太教視為階段性、任務已結束的封閉宗教,傳遞新約福音。基督教成為古犹太教的新兴教派,補充了神所教導耶穌的最新教義,編輯而成新約聖經,並將一神信仰推廣至外族人,在羅馬帝國的幫助下擴散到整個歐洲,成為了基督教世界。不過也因為基督教的修正傾向,繼續分裂至今成多個宗教教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另外伊斯兰教與基督教一樣,伊斯兰教被认为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之後,又在基督教的经典與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同樣的伊斯兰教经典古蘭經不被前兩者承認,但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也認為前二者誤會或更改了古老的一神教內容,前两者傳遞神諭的任务失敗了,他們便以穆汗默德為正確先知,神聖的最後宗教自居。而傳統上犹太教認為基督教改變了神的意思,至今不承認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這些從教義上變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同時帶來了政治上與文化上的三方對立,也造成了宗教戰爭等衝突。
Remove ads
猶太教认为亞伯拉罕與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真神(名曰雅威)。耶和华通过摩西,與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诫》,要天選之人希伯來人遵守约定,僅崇拜唯一真神耶和华,耶和华将保佑希伯來人。信仰上,猶太教僅承認《塔纳赫》,即希伯來聖經或稱希伯來手稿。
基督教,又稱基督宗教,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脱胎于公元一世纪前后,是一個新兴的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耶和華/雅威與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耶和华派祂的儿子耶穌作为彌賽亞(救世主),耶穌更無私地以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赎罪,故上帝不僅與以色列人訂約,而與全体人类订立“新约”,而耶和华/雅威(聖父)、耶穌(聖子)、聖靈/聖神為同一本體的三種顯現,是稱三位一體。
伊斯蘭教(在中國早期又稱回教)不接受聖子論,穆斯林理解的三位一体不同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按照穆罕默德理解的三位一体(圣母代替圣灵)認為基督宗教內的三位一体(聖父、聖子、聖靈)是错误的,他們僅承认獨一真主(名曰安拉)。他們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但僅有使者才被赐予一部经卷,亞丹(阿當)、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等僅是先知,而穆萨(摩西)、尔萨(耶稣)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先知」。
信仰上,穆斯林相信安拉給人類的啟示為口頭傳授,在抄寫的過程中內容現在(指的是約西元600年的世界)已經大部分失傳,只有承認其名沒有其內容,而較廣為人知的有四部:第一部叫做《讨拉特》,有指是舊約中的律法書;第二部叫做《宰蒲尔》,即舊約中的詩篇;第三部叫做《引支勒》,即新約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古蘭經》。伊斯蘭教认为“旧约”與“新约”《圣经》都是安拉赐予的经卷,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基本是同一核心內容,就是叫人信仰獨一真主,可是如要說是进行修正與补充的後卷的存在,那顯然是因為前面的经卷已被更改,伊斯蘭教认为《古蘭經》是安拉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眾經中最受保護的。
Remove ads
总结
大體來說,後者承認前者,但前者不承認後者。如基督宗教承認摩西、不承認穆罕默德;伊斯蘭教承認摩西及耶穌(雖然對耶穌的看法與基督宗教有異);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及穆罕默德。此外,基督宗教內(特別是新教)也因有不同教派,而對以下每一觀點也有不同觀點。
Remove ads
与其他宗教的冲突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14年6月) |
与其他宗教相比,亚伯拉罕诸教十分重視聚會與組織,因此均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特別是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福音的習俗,教徒把傳教作為一種使命、大使命,搭配慈善或是利誘手段拉攏信教,因而不少地区的原有宗教因此消失,并且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乏暴力與歧视性政策。也因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亚伯拉罕诸教之间以及与非亚伯拉罕诸教信仰者的冲突。
其他亚伯拉罕宗教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