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京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京鏜(1138年—1200年),字仲遠,晚號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登進士第,以敢言和能幹受到孝宗賞識。淳熙十四年(1187),太上皇高宗駕崩,第二年孝宗派京鏜為報謝使出使金國,金國招待飲宴上故意奏鼓樂,京鏜提出因居國喪,要求免樂,言「頭可取,而樂不可聞!」,其氣節和膽色傳為佳話。紹熙三年七月,瀘州兵變[1],四川制置使京鏜從潼川府調兵討伐,吳挺趁機彈劾京鏜擅自調兵,朝廷下令追查。後慶元二年拜右丞相,六年進左丞相,封翼國公,位極人臣。居無何,以年老請免相,薨,贈太保,諡文忠。後以監察禦史倪千里言,改諡莊定

其詞作出眾,著作有詩集七卷、詞集《松坡居士樂府》二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