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達政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達政宗
Remove ads

伊达政宗((日语:伊達 政宗だて まさむね Date Masamune[3][4][5],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是出羽国(今山形县)与陆奥国(今宫城县福岛县)的一位武将战国大名奥羽伊达氏第17代当主。后人称其为独眼龙教皇国称其为陆奥国国王安土桃山时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作为近世大名日语近世大名,他是江户时代仙台藩(涵盖现今宫城县岩手县南部)的初代藩主。元服后字藤次郎。名政宗(与中兴之祖第九代家督伊达政宗同名)即厚望藤次郎政宗能再兴先祖霸业。官位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从、越前守、右近卫权少將、陆奥守、权中纳言,死后赠从二位。为大名佐竹义宣的表兄。

事实速览 伊达政宗, 伊达宗家第17代当主 ...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Remove ads

生涯

Thumb
位于青叶山公园日语青葉山公園的伊达政宗骑马铜像全景,基座高约4米

出生到初阵

永禄10年8月3日(1567年9月5日[1],伊达政宗出生于出羽国馆山城日语館山城 (出羽国),是伊达氏第16代当主伊达辉宗正室——最上义守之女义姬最上义光之妹)所生的嫡长子。幼名为御币(梵天)。[6]关于出生地,通说为馆山城,但也有学说认为是米泽城[7]

幼年时期,他患上了疱疮(天花),因此失去了右眼,成为独眼。[8]

元龟3年(1572年),辉宗聘请临济宗虎哉宗乙禅师为5岁的梵天丸的老师。天正3年(1575年),辉宗让神职之子片仓景纲(通称小十郎)担任梵天丸的侍童。小十郎在当时是梵天丸最亲近的人,日后更是政宗不可或缺的得力军师兼心腹。

天正5年(1577年)11月15日,政宗举行元服仪式,改名为“伊达藤次郎政宗”。其“政宗”是父亲辉宗借用室町时代伊达氏第9代当主、被誉为伊达家中兴之祖日语中興の祖大膳大夫政宗之名而命名。为了与这位前代政宗区分,政宗常被称为“藤次郎政宗”。虽然梵天丸曾拒绝使用此名,但最终在父亲的强令下接受了。史料中也有写作“正宗”的记载,但那是误记或为了区分而写错的。伊达家原本有从足利将军处获赐1字的传统[a](政宗的名字预定是要取室町将军幕府15代将军足利义昭的昭字,定名为昭宗。),但政宗元服时并未向当时被织田信长驱逐出京的足利义昭请求赐字。

天正7年(1579年)10月,仙道三春城日语三春城田村清显(陆奥田村氏传说乃古代远征奧羽的坂上田村麻吕后代)提出婚事之议,商定了迎娶日期、行程警备等事宜。当年冬季,年仅13岁的政宗迎娶了清显之女、当时11岁的爱姬(めごひめ)为正室。她与政宗一样,曾祖父伊达稙宗。婚礼在伊达郡梁川城日语梁川城举行交接仪式,由伊达成实远藤基信等人护送,避开积雪深厚的板谷峠日语板谷峠,经由小坂峠日语小坂峠七之宿日语七ヶ宿二井宿峠日语二井宿峠,最终抵达米泽城完成入嫁。[9]

天正9年(1581年)(另有一说为天正10年,但大多作9年)5月上旬,15岁的政宗由片仓景纲伊达成实陪同在与邻近战国大名相马氏日语相馬氏的战斗中,于伊具郡首次出阵,完成了他的初阵。政宗先下大森城,再破金津城。没几天后伊达军又攻破丸森城与金山城,但两家并未分出胜负(伊达氏自此之后,东面战线的主要交战对手直至天正18年都是相马氏)。此外,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便代替父亲辉宗负责与田村氏日语田村氏芦名氏的外交事务。芦名盛隆在对相马氏的战斗中派遣援军,正是由于政宗的斡旋促成的。[10]

Remove ads

继承家督到折上原之战

Thumb
伊达政宗的马印(右)
Thumb
伊达政宗的马印(左)

天正12年(1584年),辉宗決定退位家督之位并让政宗继任家督,让政宗早点继任家督之位,凝聚家臣人心,并以隐居身分在政宗背后作为政宗派强大的后盾,以避免发生像曾祖父稙宗与祖父晴宗时的內乱天文之乱。10月,因父亲伊达辉宗隐居,政宗继承了家督[11],成为伊达家第17代当主,并以米泽城为根据地,与其父相同。当时,政宗以自己年幼为由提出辞让,但在家族成员和重臣的劝说下接受了家督继承。(《贞山公治家记录》卷一)[12]此外,根据仙台藩的官方记录《伊达治家记录》,家督继承发生在10月6日至22日之间。现存史料也显示,辉宗以当主身份发布的最后一份文书日期为10月5日[13],而政宗以当主身份发布的首份文书日期为10月23日,并有记载称这是对辉宗隐退消息传至其弟石川昭光后所作的回应。[14]到了2023年山形大学名誉教授松尾刚次重新审视了天正12年某月12日写给最上义光的书状内容,认为家督继承应发生在10月12日,或至少在10月12日之前。[15][16]松尾指出,该书状中提及了当主专权事项中的军事指挥权,并在文末提到与天童氏日语天童氏的战斗。此外,该书状所用的花押属于家督继承前的形式,文中也有可解读为“尚未继承家督”的内容,并提及对白鸟长久的杀害,因此过去曾被认为是6月12日的文书。[16]

关于这次当主交替,小林清治日语小林清治认为,是因为10月6日会津的芦名盛隆被家臣暗杀,辉宗曾与盛隆的养父芦名盛氏交换过一封书信,提出等自己的次子小次郎长大后让他成为盛氏的养子。[17]因此,辉宗计划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小次郎成为芦名家的当主,而不是让刚于9月出生的盛隆遗子芦名龟王丸(又称龟若,小林称其为“龟若丸”,其母为辉宗的妹妹彦姫日语彦姫,是辉宗的亲外甥)继承家督。然而,常陆的佐竹义重对此表示反对,并向芦名家内部发出支持龟王丸继承家督的书信[18],导致小次郎入嗣的计划失败。小林认为,这一事件成为辉宗决定隐退以及政宗最终与芦名氏断绝同盟的导火索。[19]对此,垣内和孝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政宗在刚继承家督时,仍有意修复与芦名氏的关系。辉宗之所以隐退,并非单纯因芦名家的家督继承问题,而是看到邻国当主突然死亡所引发的混乱,为了避免类似危机,在自己仍健在时决定进行当主交替。[20]

小滨城日语小浜城 (陸奥国)大内定纲二本松城畠山义继结盟,脱离了田村氏的统治。大内氏寻求芦名氏的支援,而田村氏则转而请求伊达氏的援助。

在这种局势下,芦名盛隆与畠山义继向辉宗父子提出促成田村氏与大内氏之间的和解。[21]另一方面,早在家督继承之前就参与芦名氏外交事务的辉宗,也试图在芦名氏、岩城氏与田村氏之间进行调停,促成和解。[22]然而,前者的提议被作为田村氏女婿的政宗拒绝;后者则因盛隆去世后芦名氏方面未予接受而未能实现。最终,伊达氏与田村氏、芦名氏与大内氏之间的和解未能达成,导致伊达氏与芦名氏之间长期维持的同盟关系宣告终结。

天正13年(1585年)5月,伊达政宗进攻芦名氏领地桧原;到了8月,又率兵攻入大内氏领地小手森城日语小手森城,并以此作为对邻近诸国的震慑,进行了“抚斩”(即不分敌我地残杀),将城中所有人屠杀殆尽。目睹大内定纲的败亡后,畠山义继于10月提出和议请求。在辉宗的斡旋下,义继仅被允许保留五个村庄作为二本松领地。然而,天正13年10月8日(1585年11月29日),辉宗在送别前来致谢的义继时遭到其绑架(粟之巢之变)。当时正在外出鹰猎的政宗紧急返回[23],追击义继,并开枪射击,最终将义继与辉宗一同杀害,现场无人幸免。关于此事件,有一说当时政宗未在场,现场指挥火枪队由伊达成实决定。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政宗鹰猎时的随从部队“莫名其妙地”携带了火枪,因此这可能是政宗蓄意弑父的阴谋。[24]

随后,在举行了初七日法会后,伊达政宗以“为辉宗复仇”之名包围了二本松城。11月17日,为了救援二本松城,芦名义广、常陆的佐竹义重为首的奥羽南部大名,如堂兄岩城常隆岩城亲隆之子)、四叔石川昭光,白川义亲、相马盛胤、姑丈二阶堂盛义伊达阿南丈夫)等反伊达的军队集结的约三万南奥州诸侯联军在安达郡的人取桥与伊达军展开激战。伊达军反抗进军时遭遇暴风雪的不利天气。在寡不敌众且风雪阻挡的不利局势下,指挥的政宗也投入一般的白刃战斗。但是义重本营由于深入敌军,忽视了军队后方的稳定,受到反佐竹的江户重通趁机入侵,同时政宗联络北条氏派军攻击佐竹领,巧妙化解了危机。正面战场上,在73岁老臣鬼庭左月斋担任殿军奋力抵抗下,其本人力战而死,伊达军成功撤退。佐竹军于次日撤兵(人取桥之战)。

此外,在这一年的3月,正亲町天皇为了重建因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而毁坏的延历寺根本中堂等建筑,向伊达政宗提出以捐款换取授予“美作守”官职的请求。然而,由于当时政宗所处地区局势紧张,难以提供援助,因此在同年闰8月,政宗正式向前来会面的青莲院使者通知辞退“美作守”之职(不过,考虑到自稙宗以来伊达氏历代当主一直自称“左京大夫”,可能认为“美作守”官位较低而不愿接受)。[25]然而,当时的天皇纶旨口宣案日语口宣在作为中介的青莲院中被搁置,直到政宗去世80多年后的享保7年(1722年),才由青莲院转交给仙台藩主伊达吉村。因此,这项官职授予在《治家记录》等后世史料中被当作史实记载(享保时期的伊达家与青莲院都认为政宗不可能拒绝天皇的敕令,误以为因战乱未能传达)。[26]

天正14年(1586年)4月,伊达政宗亲自出征,包围二本松城,畠山氏以当主国王丸为中心拼死抵抗。到了7月,在相马义胤的斡旋下,伊达氏与芦名氏达成和议,国王丸将二本松城交出,随后流亡至会津的芦名氏麾下。由此,二本松畠山氏实际上灭亡。之后,政宗与佐竹氏及其他南奥州诸侯推进和议,一度恢复了和平。然而,到了11月,芦名龟若丸年仅三岁便突然去世,佐竹义重便推举自己的儿子义广为芦名氏的新当主。义重事前虽取得了白河结城氏、岩城氏等的同意,却未向被认为可能支持其弟小次郎的政宗发出任何通告。政宗认为这是佐竹氏意图排除伊达氏的表现,遂决定与佐竹氏全面对抗。[27]

天正15年(1587年)12月,关白丰臣秀吉向关东与奥羽的诸大名,特别是关东的北条氏与奥州的伊达氏,发布了“惣无事令”(禁止私战令)。然而,伊达政宗无视秀吉的命令,继续进行战争。

天正16年(1588年)2月,伊达政宗介入北方大崎氏日语大崎氏家中的内乱,派遣一万兵力进行进攻,但因黑川晴氏的背叛以及大崎方的顽强抵抗而遭遇失败。政宗的伯父最上义光对其愈发不满,站在其姻亲大崎氏一方参战,并攻陷了伊达领内多个地区(大崎合战)。与此同时,芦名氏与相马氏趁大崎合战之机进攻伊达领南部,攻陷苗代田城日语苗代田城郡山合战日语郡山合戦)。不过,在南方战线中,伊达成实成功策反大内定纲;而北方战线则因政宗之母义姬的恳求,于5月与最上氏达成停战,从而得以重整态势。7月,伊达氏与最上氏、芦名氏达成和议,政宗成功脱离困境,并确保了其妻爱姬的娘家田村氏的领地(田村仕置日语田村仕置)。9月,政宗通过金山宗洗日语金山宗洗向丰臣秀吉表达了归顺之意[28],秀吉则要求政宗于天正17年前半年前往京都朝见。[29]

天正17年(1589年)2月26日,伊达政宗因坠马导致左腿骨折,开始疗养。[b]趁此空隙,到了4月,岩城常隆开始进攻田村领地,相马义胤也响应出兵。政宗伤愈后于5月终于出征,得知芦名方的片平亲纲日语片平親綱(大内定纲之弟)归顺后,立即转向进军会津。5月至6月间,政宗与会津芦名义广展开激战,两军相遇于磐梯山麓的折上原,富田隆实率领仅仅十骑突入政宗本阵,被政宗亲信的家臣阻拦。随着富田队的崩溃,芦名方面也乱了阵脚。纷纷败逃,义广率领亲信家臣四百余骑冲进政宗的本阵。但是没有突破政宗方面坚固的防御、义广只身败走(折上原之战)。此战,芦名主力二千士兵损失殆尽,战败的义广放弃黑川城,逃回其本家佐竹氏,政宗在6月11日、轻而易举地进入了黑川城,至此芦名氏作为战国大名彻底灭亡。芦名氏世代占据的会津·大沼·河沼·耶麻四郡、安积郡一部分、下野国盐谷郡一部分、越后国蒲原郡一部分,如此广大地域都被政宗占领。与此同时,原本因遵守“惣无事令”而对奥州干涉态度消极的佐竹氏阵营中的结城义亲日语小峰義親、石川昭光、岩城常隆等人陆续转投伊达政宗,归附于其麾下;仍在抵抗的二阶堂氏日语二階堂氏等也被政宗消灭。政宗随后将自己的本据从米泽城迁至黑川城。丰臣秀吉认为政宗违背了归顺与“惣无事令”的承诺,并明确表示若政宗不从会津撤兵,将派兵进攻奥羽地区。[31]

当时,伊达政宗统治着现今福岛县中通地方与会津地方、山形县置赐地方,以及宫城县的南部,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一流规模的领地。此外,前述的白河结城氏日语白河結城氏等南陆奥的诸豪族,以及统治现今宫城县北部与岩手县部分地区的大崎氏与葛西氏日语葛西氏,也都处于政宗的势力范围之内。[c]

Remove ads

小田原合战与丰臣政权时期

天正17年11月,由于后北条氏入侵真田领地,丰臣氏决定进行征讨。政宗因为自其父辉宗时代起便与后北条氏保持同盟关系,因此在最后关头仍犹豫不决,不知是应与秀吉开战,还是应前往小田原参战。

在秀吉围攻小田原(小田原之战)期间的天正18年(1590年)5月,丰臣家臣浅野长政催促政宗参战。因片仓景纲的提醒,政宗于5月9日从会津出发,途经米泽、小国,再经由同盟国上杉景胜的领地——越后国、信浓国、甲斐国,最终抵达小田原。考虑到秀吉动员的大军规模,政宗决定归顺秀吉,政宗将自己和其部队全身白色装束上阵,以表示甘愿受罚以及忠诚和谢罪。秀吉以杖代刀的方式来处罚政宗,并且宽恕他的罪过。虽然秀吉没收了会津领地,约30万石的领地,但仍保留了伊达家的本领地——约72万石的俸禄。[d]据说,当时面对前田利家等人因迟到而前来质问,政宗提出希望接受千利休的茶道指导,此举令秀吉等人赞叹不已。据传,这一行为是政宗了解秀吉喜好奢华的性格而刻意为之。政宗归顺秀吉不久,北条氏政氏直父子也向秀吉投降。随后,秀吉在宇都宫城实施了奥州仕置宇都宫仕置日语宇都宮仕置),由此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然而,政宗失去了会津等地,仅保留陆奥、出羽两国中的13郡,约72万石的领地,因此将根据地从黑川城迁回米泽城。此外,据说政宗还在宇都宫与其宗家日语宗家中村时长日语中村時長[e]进行了会面。

翌年天正19年(1591年),政宗与蒲生氏乡一同平定了葛西大崎一揆,但政宗本人煽动一揆的事实却被揭露。事情起因于氏乡获得了一封据称是政宗写给一揆势力的书信。此外,京都也流传着一些传闻:政宗送往京都作为人质的夫人是冒名顶替者;一揆势力据守的城堡上悬挂着政宗的旗与帜。这些传言最终传到了秀吉耳中。政宗被召唤上洛,政宗再次身穿白色装束,并背负金色十字架去见秀吉,向秀吉辩解称煽动一揆的书信是伪造的,最终获得原谅。但作为惩罚,他失去了原本的本据地——包括长井日语置賜郡信夫日语信夫郡伊达在内的六郡,改而被赐予因一揆而荒废的葛西、大崎十三郡,领地也从米泽城的72万石减少至58万石。因此,他对原大崎氏的本城岩出泽城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并将其改名为岩出山城日语岩出山城,同时将本据地从米泽城迁至岩出山城。

当时,政宗被秀吉赐予“羽柴”姓氏,并被任命为侍从。由于其本据地岩出山城原为大崎氏的本城,因此政宗被称为“羽柴大崎侍从”。[35][36]

文禄2年(1593年),政宗随丰臣秀吉出征朝鲜(文禄之役)。出征时,政宗为伊达家的部队特别定制了极为华丽豪奢的战斗装束,在前往京都的途中便引起了街头巷尾的议论。据记载,他率领的军势约为3,000人或1,500人。当其他部队经过时,京都的居民通常只是静静观望,但面对伊达军队那华美的军装,竟也发出了欢呼声。据传,自此以后,人们便开始称呼那些喜好华丽穿着、擅长打扮的人为“伊达者(だてもの)”。[f]朝鲜半岛,日本军队于与明朝进行和平交涉期间,在朝鲜南部沿岸进行筑城工程。尽管政宗原本被免除参与该工程,他却拒绝接受秀吉提供的军粮,积极参与其中,表现活跃。但他并未参加后来的“庆长之役”。

文禄4年(1595年),关白丰臣秀次因被秀吉怀疑有谋反之意而被迫切腹。与秀次关系亲近的政宗也因此陷入紧张局势。当时,政宗母系的表亲——最上义光之女驹姬,刚刚上京准备成为秀次的侧室,却与秀次的妻儿一同遭到处决。政宗也被秀吉怀疑与谋反有关,几乎被命令转封至伊予国。幸得家臣汤目景康日语湯目景康中岛宗求日语中島宗求的直接申诉,最终获得赦免。不过,政宗仍被迫签署一项由在京的十九位重臣联合署名的誓约:若今后再被怀疑有叛意,必须立即隐退,并将家督之位交由兵五郎(即秀宗)继承。

秀吉去世后,政宗与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违背了作为天下人的秀吉的遗言,于庆长4年(1599年)促成了政宗长女五郎八姬与家康第六子松平忠辉的婚约。同时家康也将他的女儿与政宗的儿子联姻。

根据现存的基本史料,有一种观点认为,包括家康与政宗在内的诸大名之间的婚姻关系,虽形式上违反了法度,但作为私婚,并不能就其正当性进行评判。此事最终以不予处罚的和解方式收场,也反映出当时尚未建立起明确的法律体系,无法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例如无法明确继承秀吉意志的权威存在。因此,将家康的婚姻问题视为非法私婚的通说,显得片面且缺乏客观性。[37]

Remove ads

关原之战与最上阵

在丰臣秀吉去世后的庆长5年(1600年),德川家康发起了讨伐会津上杉景胜的军事行动,伊达政宗随军参战,并于7月25日夺回了由登坂胜乃日语登坂勝乃守卫的白石城。然而,趁家康离开畿内之机,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等人以毛利辉元为总大将,举兵反对家康。此时家康已北上至下野国小山(今栃木县),于是迅速折返西方应对叛乱。翌月,家康向政宗发出一封书状(现藏于仙台市博物馆,俗称“百万石的御墨付”),允许其自行收复在岩出山转封时被没收、现为上杉领地的旧领六郡共49万石。这一举措是因为政宗频繁向家康控诉南部利直的领地——和贺、稗贯、闭伊三地与西军勾结,意图获得进攻许可。家康通过给予“御墨付”,引导政宗集中力量对抗上杉氏。

同年9月,关原之战爆发。西军方面,由上杉家的重臣直江兼续指挥的部队入侵了东军最上氏的领地(庆长出羽合战)。作为东军一方的伊达政宗,接到最上氏的求援后,派遣由其叔父留守政景指挥的三千兵力前往支援。9月25日,茂庭纲元成功攻克了上杉领地刈田郡的汤原城日语湯原城[g]

关原之战以德川方胜利告终,西军的上杉重臣直江兼续也被最上义光击败,逃回米泽。随后,伊达政宗亲自率兵,为夺回伊达郡与信夫郡,越过国见峠日语国見峠 (宮城県・福島県)向南进军,并于10月6日与福岛城日语福島城本庄繁长的军队发生冲突。在宫代表的野战中,政宗军击败了由繁长之子大宝寺义胜率领、执行威力侦察任务的上杉军。然而,在随后的福岛城包围战中,由于繁长防守严密,攻城失败;加之上杉军的别动队切断了补给线,政宗被迫于次日撤退至北目城日语北目城。这场战斗后来被后世军记作品称为“松川之战日语松川の戦い”。

此后,政宗曾多次出兵试图攻克福岛城,直到翌年春天为止,但始终未能挽回初战的失败。在原本的旧领六郡中,最终仅成功夺回陆奥国刈田郡的2万石。此外,政宗煽动了南部领内由和贺忠亲发动的一场一揆(岩崎一揆),并命令白石宗直日语白石宗直等人率领四千兵力侵入南部领地支援忠亲。此事虽最终未被追究,但政宗所期望的追加奖赏全部遭到拒绝,领地被定为60万石。后来,他在近江国常陆国获得了两个小规模的飞地,加增2万石,合计为62万石。[h]

Remove ads

仙台开府与庆长遣欧使节

Thumb
伊达政宗于1613年致教宗保禄五世的拉丁文书信

关原之战后,伊达政宗获得德川家康的许可,于庆长6年(1601年)将居城迁至仙台,并开始建设城堡及城下町。由此,以伊达政宗为藩祖的仙台藩正式成立。伊达家的石高为62万,在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加贺藩前田家(102万石)[39]、越后福岛(后来的高田)藩的越后少将家(75万石)、福井藩越前松平家日语越前松平家(67万石)以及大坂的丰臣宗家(65万石)。在岛津氏(61万石)控制琉球王国、大坂夏之阵后丰臣家灭亡、松平忠辉被改易、以及1623年松平忠直失势、福井藩重新编制之后,伊达家成为仅次于加贺与萨摩的全国第三大藩。此外,政宗还被德川幕府赐予“松平”姓,称号为“松平陆奥守”。[40]

仙台城是一座山城,利用天然地形进行防御;然而,由于仙台城下町是从零开始全面开发,因此动员了累计达一百万人参与的大规模工程。在藩内治理方面,设立了48处馆舍,并安排家臣驻守管理。

伊达政宗计划与西班牙帝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共主邦联)开展通商(太平洋贸易),于庆长18年(1613年)在仙台领内,在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派遣的使节塞巴斯蒂安·比斯卡伊诺日语セバスティアン・ビスカイノ的协助下,建造了军舰圣胡安·包蒂斯塔号日语サン・ファン・バウティスタ号”(盖伦帆船)。政宗是当时日本全国诸大名中唯一一位获得德川家康许可,得以“借用”日本外交权的人。他任命曾在丰臣秀吉文禄・庆长之役中表现活跃的家臣支仓常长,以及方济各会传教士路易斯·索特洛日语ルイス・ソテロ为外交使节,率领约180人的使节团,前往天主教会盟主腓力三世的殖民地墨西哥新西班牙)、西班牙本土,以及罗马教皇保禄五世所在的罗马庆长遣欧使节)。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派遣政治外交使节前往欧洲。同时,支仓常长也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横渡太平洋大西洋的日本人。这次访问历时7年,也使仙台成为奥州地区的经济g中心。

自庆长8年(1603年)起,政宗与幕府重臣的交往日益频繁。接近幕臣也是其情报收集的一部分,他在赠送各类礼品方面颇费心思,并积极参与酒宴、歌会、茶会、观看能剧等活动。[41]

此外,在庆长12年(1607年),德川家康的第五女——市姬与伊达政宗的嫡长子伊达忠宗订立婚约。然而,市姬于庆长15年(1610年)早逝,政宗随后便让忠宗与家康的外孙女——振姬(池田辉政的次女,其母为家康的次女督姬)订立婚约。

在庆长18年(1613年),政宗因高田城的修建事务身处越后国,他写信给妻子爱姬。在这封信中,他以佛教的无常观为基础,谈及春秋的季节感、自然界的草木、花鸟风月等内容,充满诗意与哲理。信中引用了《枕草子》和《徒然草》,并以《源氏物语》“花宴”一章中的一句作结,文字格调高雅。由此可见,两人不仅关系并非疏远,反而是传达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42]

Remove ads

大阪之阵

在庆长19年(1614年)的大坂冬之阵(大坂之役)中,伊达政宗作为大和口方面军布阵参战。和议达成后,伊达军负责填埋外护城河的工程。同年12月,政宗从将军德川秀忠处获得伊予国宇和郡的领地,后来由其庶长子伊达秀宗建立了宇和岛藩。翌年,庆长20年(1615年)的大坂夏之阵中,政宗参与了道明寺之战,与后藤基次等人交战。据说基次在遭到伊达家家臣片仓重长的攻击后受伤,自刃身亡。大和方面军在道明寺口的战略要地小松山击溃了后藤队,并推进至誉田村,但在此遭到真田信繁(幸村)的反击,被迫后退。对此,先锋大将水野胜成多次请求政宗对真田军发动反攻,但政宗以弹药不足和士兵伤亡为由一再拒绝,最终亲自前往胜成的军营,正式回绝了请求。结果,信繁得以从容返回大坂城。据《北川觉书日语北川覚書》记载,信繁讽刺道:“虽有百万关东兵,竟无一人堪称男子。”[43][44]

此外,在誉田村的战斗中,政宗的部队误伤了水野家的三名家臣,并夺走了水野家的战马。对此,水野胜成设下伏兵,斩杀了政宗军的士兵,夺回了战马。然而,政宗对此并未提出任何异议。[45]

根据收录于萨摩藩史料《萨藩旧记杂录》的一份由萨摩藩驻上方留守居役向本国提交的报告书[i],在5月7日的天王寺之战中,伊达政宗率军进攻船场口,误将正在与明石全登队交战的水野胜成部下——神保相茂所率的270人部队当作敌军进行攻击。相茂战死,神保队仅剩7骑幸存。因此,政宗在上方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46]神保的遗臣们通过水野胜成向政宗提出抗议,但政宗却态度强硬地回应:“神保队被明石队击溃,为了防止我军被卷入混乱,不得不将其处理。伊达家的军法中并无敌我之分。”

这一传闻自事件发生后便引发了种种兴趣与猜测。在讲谈本《难波战记》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政宗军不分青红皂白地向正在休息的神保队发动了枪击;也有观点认为是因嫉妒其战功而故意进行的误杀。不过,并无记录显示政宗因此事件受到任何责难。而在近两百年后的宽政年间编纂的《宽政重修诸家谱》中记载:“骑马武士三十二人、杂兵二百九十三人一同战死,相茂亦奋战而亡。”[47]

战后,真田信繁的次子真田守信,以及长宗我部盛亲的妹妹阿古姬日语阿古姬与其子柴田朝意日语柴田朝意等人,皆归顺并仕于伊达家。此外,作为战功的奖赏,政宗于闰6月被任命为正四位下参议[48]

元和元年9月(1615年),政宗的女婿松平忠辉遭到德川家康的忿怒。人们推测政宗也可能会被召唤问责。到了元和2年(1616年)1月至2月间,细川忠兴已私下命令其子细川忠利做好战争准备。[49]英国商馆馆长理查·考克斯也记载称,忠辉可能会在家康与政宗的支持下引发战争;而毛利辉元则向本国报告了将军秀忠可能出兵奥州的传闻。[50]据伊达家传世的《木村宇右卫门觉书日语木村宇右衛門覚書》记载,家康病重后开始说政宗的坏话,并命令秀忠准备出兵奥州。政宗听闻此事,也开始准备应战。然而另一方面,家康又表达了希望与政宗会面的意愿。政宗遂于2月22日前往骏府城与家康会谈。会谈中,家康表示忠辉曾诬告政宗与大坂方勾结。会谈结束后,家康解除了对政宗的怀疑,并嘱托他保护秀忠。后来,秀忠辞去将军之职后,将此事告知政宗,并遗命政宗辅佐家光[51]

同年4月,德川家康去世后,松平忠辉被改易(剥夺领地与官职),而嫁给忠辉的政宗长女五郎八姬也因此离婚,返回娘家。然而到了8月左右,关于追讨政宗的传闻再次在朝中流传。[52]

Remove ads

晚年

Thumb
小室达日语小室達作(初代)伊达政宗骑马像(仙台市・仙台城本丸、1940年5月撮影)

政局稳定之后,伊达政宗专注于领地的开发,整修了后来被称为“贞山堀日语貞山運河”的运河。他还整理并开拓了北上川水系的流域,使之成为延续至今的粮仓地带。因此,仙台藩在名义石高为62万石的基础上,实际农业产量达到了相当于74万5千石(根据宽永年间的总检地)。在文化方面,他积极引入上方(京都、大坂一带)的文化,邀请技师与工匠,融合桃山文化的庄严华丽与北国的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留下了如国宝大崎八幡宫瑞岩寺,以及盐灶神社陆奥国分寺药师堂等建筑遗产。此外,他还邀请居住在近江的技师川村孙兵卫日语川村重吉,在北上川河口修建了石卷港日语石巻港。由此建立起通过北上川水运将从石卷港海运至江户的体制。自宽永9年(1632年)起,仙台米开始出口至江户,最盛时期甚至被《烟霞绮谈》记载为“如今江户三分之一的米皆为奥州米”。

在元和6年(1620年)的和灵骚动日语和霊騒動中,政宗与已成为宇和岛藩主的庶长子秀宗发生对立,事态甚至波及幕府,一度发展到政宗向幕府提出归还宇和岛藩的地步,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政宗一直效忠至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期。宽永12年(1635年),家光颁布参勤交代制度,并宣称“今后将以家臣之礼对待诸大名”。政宗随即率先上前表示:“若有违命之人,请命令政宗前去讨伐。”此举令众人无法反驳。家光因此在政宗离城时赐予他十挺火绳枪作为护身之用。[53]到了家光执政时期,曾亲历战场的战国武将大名大多已去世,而政宗虽年事已高,仍坚持前往江户参勤,忠心不懈。因此家光亲切地称他为“伊达的老爹大人”,对他十分敬重。据说有时家光还会请求政宗讲述与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往事及战国时代的战斗回忆。

政宗一向注重健康,但到了宽永11年(1634年)左右,他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和吞咽困难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宽永13年(1636年)4月18日,他前往母亲的菩提寺——保春院参拜,随后在午后巡游了城下周边的北山、经之峰、茂崎山等山岭。在经之峰,他驻足片刻,向身旁的奥山常良表示,希望死后能葬于此地,并以手杖指示了具体位置。[54]两天后的4月20日,政宗启程前往江户履行参勤交代义务,途中病情突然恶化。在郡山住宿时,他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并伴有呕吐,已无法进食。到了4月28日抵达江户时,他已处于绝食状态,腹部也出现肿胀。尽管病重,政宗仍坚持参府。5月21日,将军德川家光亲自前往伊达家的上屋敷日语江戸藩邸探望政宗。政宗沐浴整装以迎接家光,但在会见结束、返回内室时,他不得不依靠手杖多次停歇前行。[53]

政宗于5月24日卯时(上午6点)去世,享年70岁(实岁68)。[2]据称死因是因食道贲门癌引发的癌性腹膜炎。[55]他临终时展现出“伊达男”之名所象征的气概,甚至不愿让妻子与子女看到自己的死容。5月26日,幕府批准其嫡长子伊达忠宗继承遗领。政宗的遗体以束带礼服装殓入木棺,为防腐而填入水银、石灰与盐,并以轿舆载送,按照其生前的大名行列仪式,于6月3日返回仙台。殉死者包括家臣石田将监等15人[56],以及陪臣5人[56]。在江户,为期7天;在京都,为期3天,禁止捕捉鱼鸟与演奏音乐,以示哀悼。[56]据说他在去世前一天曾低语:“我这曾驰骋战场之人,竟会死在榻榻米上……”

辞世之句是:“以无垢之心月为前导,照亮浮世之暗而行。”[2]

Remove ads

人物逸话

“独眼龙”的由来

伊达政宗被称为“独眼龙”的绰号,可追溯至江户时代后期儒学者赖山阳所作的一首汉诗。[57]在赖山阳去世后,于天保12年(1841年)出版的《山阳遗稿》中,收录了十五首“咏史绝句”,其中有一首便以政宗为题。据传该诗创作于天保元年(1830年)。

横槊英風独此公

肉生髀裏斂軍鋒

中原若未収雲雨

河北渾帰独眼龍

槊を横たふる英風独りこの公
肉髀裏に生じて軍鋒をおさむ
中原もしいまだ雲雨収まらずんば
河北すべて帰せん独眼龍
(出典)
伊藤靄谿注釈『山陽遺稿詩注釈』書藝界、1985年
頼成一・伊藤吉三訳注『頼山陽詩抄』岩波書店〈岩波文庫〉、1944年

“独眼龙”原本是中国唐朝末期割据一方的军阀首领之一——李克用的绰号,他被誉为当时最强的军事统帅之一。例如在《资治通鉴》第255卷中记载:“诸将皆畏之。克用一目微眇,时人谓之独眼龙。”不过,“眇”这个汉字既可以表示“单眼失明”,也可以指“一只眼睛比另一只小”,因此李克用究竟是哪种情况并不明确。将独眼的伊达政宗比作李克用,是赖山阳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比喻与艺术构思。

起句中的“槊”是“ほこ(矛)”,即长矛。它源自一个传说:魏武帝曹操赤壁之战前,于军营中将武器夹于腋下赋诗。北宋文人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釃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赞颂曹操为一代英雄。而在日本,被认为能与曹操相匹敌、兼具文武才能的英雄,唯有伊达政宗。

第二句(承句)是借用了三国志英雄刘备“髀肉之叹”的典故,意指即便是像政宗这样的英雄,在和平到来之后也收起兵马,感叹自己身体因久未征战而变得迟钝。

转句中的“中原”是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唐朝的首都长安与副都洛阳,自古王朝、王朝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在当时,这片地区处于李克用终生宿敌——军阀朱全忠的统治之下。朱全忠后来篡夺唐朝皇位,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后梁。在这首诗中,“中原”作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象征着日本的近畿地方。“云雨”则是战乱的隐喻,同时也暗含“龙现身时踏云而行、带来风雨”的意象。

结句中的“河北”并非指今日中国的河北省,而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暗示李克用的根据地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位于中原之北。在这首诗中,“河北”象征的是日本的东北地方。赖山阳借此表达:如果中原的战乱没有那么快平息——也就是说,织田信长羽柴秀吉的统一事业没有如此迅速推进——那么整个东北地区本应落入政宗的掌控之下。山阳因此感叹政宗“生得太晚”,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Remove ads

眼带的由来

Thumb
伊达政宗肖像画(由狩野安信日语狩野安信绘制,藏于仙台市博物馆)。根据政宗的遗言,画中他被描绘为双眼睁开的状态。

在政宗的肖像画中,他因天花失明的右眼呈现白浊并睁开,而健康的左眼则睁得更大。也有一些肖像画根据政宗生前的意愿,将右眼描绘为黑色。此外,政宗认为:“即使是因病所失,失去父母所赐的一只眼睛也是不孝。”因此,在他去世后所制作的木像或画像中,通常会将右眼画得稍小,但仍保留双眼。

作为著名的独眼像之一,有一尊伊达政宗像秘藏于松岛瑞岩寺。这尊像是在承应元年(1652年),即政宗逝世17周年之际,由其夫人阳德院因担忧真容失传,特命京都的佛像工匠制作,并安置于瑞岩寺之中。[58]

在通俗印象中,伊达政宗常被描绘为佩戴眼罩,这也成为了他的象征之一。然而实际上,当时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政宗曾遮盖右眼的情形。[59]演员在饰演政宗时以刀镡形状的眼罩遮住右眼的做法,最早可追溯至1942年的电影《独眼龙政宗》。[60]而在1959年的电影《独眼龙政宗》中,则设定为政宗因被丰臣秀吉派出的刺客射中右眼而身受重伤。

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没有遮盖右眼的作品[j],但在创作中,刀镡形状的眼罩已成为政宗的标志性象征。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真田丸》在重视时代考证的同时,因“看不出是谁”这一考虑,采用了白色绷带作为折衷方案。[61]

Remove ads

政宗的转生传说

关于伊达政宗是独眼行者——满海日语徳星寺 (古河市)#歴史上人的转世这一传说,早在他生前的庆长末年,最迟在庆长19年(1614年)时就已广为人知。[62]

与弟弟的纷争

在江户时代,由伊达政宗的曾孙、仙台藩第4代藩主伊达纲村所编纂的《伊达治家记录》中记载:在参加小田原征伐之前,政宗曾遭到其母义姬的毒杀企图,而义姬则是受到其兄最上义光的唆使。政宗没有惩处母亲,而是斩杀了弟弟伊达小次郎,义姬因此逃回娘家。这一说法长期被视为通说。然而实际上,义姬在那之后仍留在伊达家,并在政宗出兵朝鲜期间与政宗保持着亲密的书信往来。根据第一手史料,义姬突然返回山形城娘家是在四年之后的事。[63]关于这起“毒杀未遂事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政宗为清除反对派而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演出。

对德川家的忠诚

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前往京都二条城时,赐予了伊达政宗紫色马缰——这是连御三家都未被允许使用的殊荣。政宗卧病期间,家光不仅安排医生,还命令江户城内的寺社为其祈祷康复。在政宗去世前三天,家光亲自前来探望。政宗去世后,家光的哀痛甚至超过了其父秀忠去世时的悲伤,江户为此禁杀生与娱乐七日,京都则三日。

宽永5年(1628年)3月12日,政宗在仙台藩的江户宅邸款待德川秀忠。当时政宗亲自将膳食端到秀忠面前,秀忠的近臣内藤正重日语内藤正重却提出“请伊达殿先行毒见”。对此,政宗愤怒地回应道(据《政宗公御名语集日语政宗公御名語集》记载):“外记(正重)竟说出如此无礼之言。像政宗这样的人亲自奉膳于将军大人,怎会在膳中下毒?若真要下毒,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即便是十年前,我也绝不会用毒这种卑劣手段。以日本诸神为证,我从未有以毒害将军之念。若真有意谋反,也必是亲自率兵冲阵而战。”也就是说,政宗严厉斥责正重,强调即使在十年前德川幕府尚未稳固之时,他也不会选择毒杀这种卑鄙手段,而是会以武士之道、堂堂正正地交战。

在欧洲的声望

在与西班牙进行军事同盟谈判时,支仓常长曾对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表示:“政宗拥有强大的势力,且勇武非凡,众人皆认为他有资格成为皇帝。”此外,支仓常长还觐见了罗马教皇。日本人在这一时代能与教皇会面,是日本外交史上值得特别书写的成就。

而在庆长遣欧使节曾短暂停留的西班牙科里亚·德尔·里奥及其周边地区,至今仍有约800名居民以“哈蓬”(Hapón,意为“日本”)为姓氏,据说他们可能是当年使节团中武士的后裔。[64]

统一天下的野心

Thumb
柳原义达日语柳原義達所作《伊达政宗公平和像》(拍摄于2010年10月,大崎市岩出山城日语岩出山城

据军记作品《东奥老子夜话》记载,伊达政宗曾设想若与幕府军为争夺天下而开战的情况,并进行了名为“仙台御阵之御触附御内试”的图上演习,也就是战略制定,以备与幕府军决战。具体而言,他计划人为决堤名取川,使仙台平原变成水泽地带,迫使幕府军避水而向青叶山(仙台城所在)、邻近的大念寺山与八木山移动,从而诱敌进入山地展开山岳战。政宗还打算以奥州米流通积累的丰厚资金为后盾,将浪人编组为雇佣兵,组织化作战,待幕府军疲惫之际追击至江户,最终取得胜利。

  • 元和二年大坂御陣落去以後。仙台出馬之由にて御陣触御座候。此時貞山(政宗)様御内試に。御家中の妻子人しち御取なされ。さて仙台川日语仙台川を藤塚閑上辺にてせき留藤塚へ番勢を被指置。御裏林より砂押へ御馬を被出。砂押御鉄砲薬蔵の南の山。にか峯に御旗を被立。御対陣可被成との御内試にて。其節ひしと御裏林よりかの地へ。御出御見分被遊候。
    (仙台川(現在の名取川日语名取川)を堰き止めて仙台南部を水浸しにして幕府軍の進軍を阻止し、さらに狭隘地に幕府軍を誘い込んで迎撃する一方で、一揆衆を幕府軍後方で扇動し、後方を撹乱するつもりだった)
  • 大軍を御引受。御境目之御一戦。万一御おくれの刻。右に書付御内試之通。横川筋へ御馬を被入候節。御定かかりの地と申候。自然御運命尽夫も不被為叶時節に候はば。御最期之場と思召にて、瑞巌寺御菩提所に御取立被成候よし。
    (政宗は幕府軍に敗れた場合は、松島瑞巌寺にて自害するつもりだった)
    — 『東奥老子夜話』より抜粋

自明治时代以来,关于庆长遣欧使节的派遣,时常有观点认为这是与西班牙联手策划推翻幕府的阴谋;也有说法将其与大久保长安事件日语大久保長安事件联系起来,认为政宗参与了颠覆幕府的阴谋。[65]

信仰

在师父——临济宗妙心寺派高僧虎哉宗乙的影响下,伊达政宗不仅成为妙心寺塔头蟠桃院日语蟠桃院大檀越,还在虎哉的建议下重建了松岛的圆福寺,并改名为瑞岩圆福禅寺(即瑞岩寺)。该寺在伊达氏的庇护下,在整个江户时代持续繁荣。政宗曾在大仙寺祈愿战胜,战后果然得胜,因此将寺号改为“全胜寺”。[66]后来,其后代纲宗又因养母振姬之名,将其改称为“孝胜寺日语孝勝寺”。

兴趣

伊达政宗兴趣广泛,进入太平盛世后更加沉迷于这些爱好,晚年几乎没有一天是虚度的。因此,后世也将他评价为一位文化人

料理

最初,伊达政宗专注于兵粮日语兵糧的开发,岩出山的名产——冻豆腐日语高野豆腐与纳豆,便是在他的研究下诞生的。为仙台城筑城时能自制味噌,他在城内修建了“御盐味噌仓”,并从筑紫国召来工匠,这被认为是仙台味噌日语仙台味噌的起源。[67][68][69]

战国时代结束后,兵粮的需求减少,政宗便将重心转向追求美食日语食通,持续钻研料理。

在《政宗公御名语集》中,留下了他对料理的见解:“所谓款待,是指不露痕迹地端出应季之物,由主人亲自下厨款待宾客。”这句名言不分日式、西式或中式,深深打动了后世众多厨师。如今,不仅伊达家御用酿造所为母体的宫城调理制果专门学校将其作为校训,服部营养专门学校日语服部栄養専門学校等也引用了这句话。

此外,政宗也非常嗜。他曾邀请由柳生宗矩介绍的酿酒匠人,在仙台城内建造了酿酒所(御酒屋)。[70]然而他本人酒量并不佳,曾因宿醉而爽约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会面(当时他假称生病),也曾在将军德川家光面前醉酒入睡,留下不少与酒有关的趣闻轶事。

艺事

伊达政宗自幼学习能剧,并深深沉迷其中。他不仅让身边的奥小姓拜太鼓名人为师,自己也曾在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光面前亲自击鼓表演。他还给予演员俸禄,据说晚年用于能乐的开销每年高达三万石。他曾努力避免能乐师喜多七太夫长能日语喜多七太夫長能被闭门谢客,但也曾因演员表现不佳而将其召回重新演出,引发一些纷争。

在秀吉于吉野举办的歌会上,众武将各自吟咏诗歌,其中政宗最为精通和歌,并留下了五首亲笔作品。[71]关于他的诗才,作家司马辽太郎在短篇小说《马上少年过》中评价道:“在历史上著名武将之中,其诗才可与古代中国的曹操相媲美;而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却未能体现其诗心,这也是两人共同的特点。”

政宗也热衷于茶道,曾师从古田织部,是一位茶人。晚年常参与将军秀忠与家光的茶会。

他亦喜好香道,并留下了亲笔的闻香记录。[72]

此外,他精通汉诗,尤其是晚年所作的《醉余口号》最为著名。

馬上少年過 世平白髪多 残躯天所赦 不楽是如何 (書き下し文)馬上少年過ぐ 世平らかにして白髪多し 残躯天の赦す所 楽しまずんば是いかん/楽しまずして是を如何にせん

前三句可以理解为:“年轻时曾骑马驰骋战场,如今天下太平,自己也渐生白发,虽仍有上天赐予的余生。”然而最后一句则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一是“楽しまずんば是いかん”,意为“若不享受此生,又该如何”; 另一种是“楽しまずして是を如何にせん”,意为“若无法感到快乐,这是为何”。政宗可能有意让这句诗具备双重含义,因此也成为他留下的一个重要谜团。

美术

伊达政宗喜爱桃山文化,其审美影响可见于建筑与甲胄(如“仙台胴”)的设计中。

在书法方面,他常亲笔书写,而非依赖祐笔日语右筆(代笔者)。除了官方文书,他还留下了大量亲笔信件,包括对家臣的通知、礼状以及个人兴趣的记录等,这些文稿至今仍保存于世。[72][73][74][75]他的花押为“鹡鸰”形,但在眼部刺有针孔。他曾指出,一封被指煽动一揆的密信所用花押没有针孔,因此是伪造的,最终使丰臣秀吉承认该信为假。由于政宗书法造诣高深,他会根据对象不同使用不同的花押,具体情况仍不明。在他首次与秀吉会面后写给家臣的信中,还曾因花押写错而亲自更正。[71]

在绘画方面,截至2022年,确认有两幅被认为是政宗亲笔的作品[76]

  • 《达摩图》:据1933年出版的东北遗物展览会图录记载,原藏于清岳生家伊庭氏,由大槻茂雄(大槻文彦日语大槻文彦的养子)出品。[76]该画曾于1928年在仙台市展出,之后失踪,直到2022年时隔约90年才重新发现[76]

关于日本刀,政宗收藏了多把名刀,如“烛台切光忠”、“大俱利伽罗广光日语大倶利伽羅広光”、“鎺国行日语鎺国行”、“黑坊切景秀日语黒ん坊切景秀”等。他还让家臣刀工日语刀工——初代仙台国包日语初代仙台国包[78]师从越中守正俊日语越中守正俊,致力于刀剑技艺的提升。这些刀不仅是艺术品,更被视为伊达家的象征或献礼之物,具有政治意义。[79]

养生之道

伊达政宗每天早晨按照前一晚告知值宿僧人的时间起床。即使提前醒来,也会一直躺在床上,直到被告知时间为止。[80]反过来,如果他指定“七ツ”(约为清晨四点)起床却起不来,也会临时更改指示,比如说“再过半刻后叫醒我”或“让我睡到明六ツ”(约为早上六点)等。这样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他对家臣的体贴,也反映出他根据自身状态灵活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勉强早起以优先恢复体力。由此可见,政宗的严谨并非僵化,而是灵活而有度。[81]

他是烟草爱好者,每天在起床后、中午、睡前都会规律地吸烟三次。其遗物中保留有他常用的烟管日语煙管(キセル)。

伊达政宗五常训

自明治时代以来,流传着一套被称为“伊达政宗遗训”的俗说。

这些训言在幕末至明治时期曾被归于水户光圀林子平等人物名下,而作为伊达政宗的遗训,其最早出现在明治27年(1894年)出版的《好古丛志》第三编第八卷漫录《仙台黄门政宗卿遗训》中。然而,据称在与伊达氏相关的史料中,并未发现能作为其真实出处的依据。[82]

与浅野长政的关系

伊达氏自政宗之父伊达辉宗在世时起,便通过富田一白丰臣政权保持联系。自天正18年(1590年)参与小田原征伐之后,主要由浅野长政担任联络窗口。至文禄2年(1593年),长政正式成为伊达家的取次日语取次 (豊臣政権)(中介官)。[36]然而,政宗对长政极为不满,甚至留下了一封被认为是“绝交信”的书状。该信据推测写于文禄5年(1596年)8月14日,内容指出因长政在朝鲜出兵及丰臣秀次事件中的态度,以及他与政宗不和的蒲生氏郷、木村吉清等人关系密切,政宗认为双方不再需要互相拜访或通过对方进行联络。[83]

这封信由伊达家保存,考虑到当时信件文稿常留在发信人手中,因此一般认为该信确实曾送达长政手中。[84][85]然而,历史学者堀越祐一日语堀越祐一指出,“取次”是由丰臣政权任命的职务,政宗无权解除;而政宗当时已被丰臣政权视为危险人物,若真发出绝交信,风险极高,因此他认为这封信并未真正送出。[86]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户幕府成立后,政宗与长政之间仍有书信往来,至少在这一时期,两人并未处于“绝交”状态。[87]

其他

  • 据伊达政宗的直系后裔伊达邦宗日语伊達邦宗所著的《伊达家史丛谈》记载,明治天皇曾评价政宗道:“他不仅修习武将之道,亦通晓学问,并关心海外事务,曾命其出使交涉。所谓文武双全的武将,正是政宗也。”
  • 据传是在文禄之役中带回的梅树,至今仍存于仙台市的宫城刑务所日语宮城刑務所内(若林城遗址),并被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称为“古城的朝鲜梅日语古城の朝鮮ウメ”。
  • 经之峰历史公园的“卧龙梅”,是在昭和54年(1979年)重建瑞凤殿时,从若林城遗址移植而来的。据传,伊达政宗曾拜访在大悲愿寺日语大悲願寺修行的弟弟秀雄(为该寺13代住持海誉的弟子),当时他非常喜爱寺院庭院中的白萩,并表示希望得到一株。作为交换,他将卧龙梅赠予大悲愿寺。在一封书信中写道:“虽事后才提及,仍依时节奉上一件小袖。以上。特遣飞脚传达。前次拜访,得以会面,深感欣慰。虽无心之言,然贵寺庭中白萩极为出色,愿得一株。前日未能言明便告辞,若能赐予,将不胜感激。尚祈后续音讯。谨启。松平陆奥守 八月二十一日 花押 于彼岸寺同宿中。”
  • 明和7年(1770年),仙台藩士饭田道时所著的军事记述《伊达秘鉴》中提到,伊达政宗麾下曾有一个名为“黑胫巾组”的忍者集团,专门从事离间与煽动工作。该集团相关人物的姓名多借用了伊达家实际存在的家臣名字,但在一等史料中,并未发现“黑脛巾组”这一名称或类似组织的记载。
  • 有一种名为“梵天丸茄子”的小型茄子品种,以政宗的幼名“梵天丸”命名。该品种由米泽市农业协同组合主导,以窪田茄子与仙台长茄子杂交培育而成。据说它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品质优良,腌制后会呈现出鲜艳的青色。在米泽,当地人常在夏季种植这种茄子,已成为一道夏日风物诗。
  • 2018年当选为世界小姐日本代表的伊达佳内子日语伊達佳内子,是伊达政宗的直系第21代后裔(在血统上则是加藤光泰的父系子孙)。[88]
  • 他拥有前后较长、类似高加索人种的头骨特征。[89]
  • 由于政宗撰写了大量书状,至今仍保存有约2000件之多。[90]
  • 在2022年1月至2月14日期间,于岛根县立古代出云历史博物馆日语島根県立古代出雲歴史博物館举办的一场以猫为主题的小型特别展中,首次公开了一封伊达政宗写给江户幕府传令官野野村四郎右卫门日语野々村四郎右衛門的书信。在信中,政宗对对方赠送的小猫大加赞赏,并表达了谢意。[91]在现存的政宗书信中,这是唯一一封提及猫的文献。[90]
  • 据《常山纪谈日语常山紀談》中关于直江兼续的记载[92],在伏见城众多大名列席之时,伊达政宗从怀中取出金钱向众人展示。由于当时刚开始使用金属货币,因此被视为稀奇之物而受到称赞。政宗见兼续坐在末席,便将钱币递给他让其观赏,结果兼续将钱币放在扇子上,轻轻弹回。[93]
  • 据《常山纪谈》中“氏乡赦免伊达刺客”一节记载,伊达政宗曾派遣一名名叫清十郎的16岁少年,以小姓身份在蒲生氏乡的家臣处服役,实则从事间谍活动,伺机刺杀氏乡。氏乡当时是丰臣秀吉的家臣,被分封至政宗的旧领地。然而,清十郎寄给父亲的一封信在关所被查验,事情因此败露,清十郎遭到监禁。氏乡却被清十郎为完成主命而不惜性命的忠诚所感动,赞赏其忠勤,并赦免其罪,将其送还伊达家。[94]
  • 在仙台及其周边地区制作的“松川达磨”,出于对伊达政宗的尊重,从一开始就画上了双眼后进行销售。[95]
  • 曾发生“御落胤事件”。享保6年(1721年),国分庄七北田的一位名叫国分盛春(号川村玄砚)的医生,声称自己是盛重与国分盛廉日语国分盛廉之女所生男孩的后代——该女子曾侍奉盛廉之女,后成为伊达政宗的妾,所生之子据称同时拥有政宗与盛重的血统(即政宗的孙子、盛重的曾孙)。盛春出示了据称为证据的物品,并向仙台藩请求给予相应的供养。经过十余年的审议,藩最终认定其为冒充者,判处磔刑,其亲属也被流放至远地(据《伊达治家记录》记载)。
  • 在宫城县及仙台市,有一些设计元素采用了伊达政宗头盔前饰所使用的弦月图案作为意匠,例如宫城体育场的拱门,以及仙台市交通局2000系电车的车头前部。
  • 23岁的时候曾经因为被摔下马而导致骨折,于是前往小野川温泉日语小野川溫泉进行了温泉治疗。
  • 政宗与母亲义姬双方有亲情流露的书信往来。如义姬给政宗的赠诗,以及政宗对此的回赠礼物。再如政宗统一奥州期间,义姬多次亲自当面进入战场,对包围政宗的最上军劝说撤军以此保护政宗。
  • 对带有背叛意图的部下毫不留情。对于理念不合而离家的重臣伊达成实下达奉公构(仅次于切腹的严厉处分),甚至派屋代景赖攻打伊达成实居城且杀了成实全家老小与所有家臣;鬼庭纲元私自接受秀吉奖赏后也非常愤怒扬言杀了纲元,纲元因此出奔。后来家臣们看不下去,极力劝谏政宗放下身段请求他们回來。
  • 因得到德川家康的信任,被委托处理大小事务,被称之为“天下副将军”。
  • 有一日,3代幕府将军家光同时召见政宗和佐竹义宣,提问他们参与过的折上原之战的战事实況,胜方政宗对此话题表现雀跃,滔滔不绝。相反,败方的义宣全程无言以对,只能激动得咬紧牙关。
  • 1974年从政宗坟墓中发掘出其遗体作研究,身高估计为1米59[96],血型为B型。病理学上,政宗的左腓骨留有疑似天正17年(1589年)23岁时坠马时的骨折痕迹,口腔因牙周病之故仅剩下上下犬齿。由于遗骨的保存相当完整,政宗的容貌大体可以完整重建。
  • 政宗曾阅读《庄子》〈逍遥游〉侯有感而赋诗〈偶成〉(たまたまできた詩):
邪法迷邦唱不終 欲征蠻國未成功
圖南鵬翼何時奮 久待扶搖萬里風
(邪法邦を迷はして唱となへて終をはらず、蠻國ばんこくを征せんと欲ほっすれども未いまだ功を成さず。圖南となんの鵬翼ほうよく何いづれの時にか奮ふるはん、久しく待つ扶搖ふえう萬里の風。)
  • 亦有赋诗〈醉余口号〉:
馬上少年過 世平白髮多
殘軀天所赦 不樂是如何
(馬上少年過すぎ、世よ平たひらかにして白髮多し。殘軀ざんくは天の赦ゆるす所、樂しまざるは是これ如何いかん。)

官位履历

居城

伊达一族自古以来频繁迁移其本据地,而在政宗时代,由于领地扩张以及与丰臣、德川政权的关系,迁移次数最多。

  1. 米泽城(今山形县米泽市) - 永禄10年(1567年)至天正13年(1585年)
  2. 小滨城(今福岛县二本松市) - 天正13年(1585年)至天正14年(1586年)
  3. 米泽城 - 天正14年(1586年)至天正17年(1589年)
  4. 黑川城(今福岛县会津若松市) - 天正17年(1589年)至天正18年(1590年)
  5. 米泽城 - 天正18年(1590年)至天正19年(1591年)
  6. 岩出山城日语岩出山城(今宫城县大崎市) - 天正19年(1591年)至庆长5年(1601年)
  7. 仙台城(今宮城县仙台市青叶区) - 庆长5年(1601年)至宽永4年(1627年)
  8. 若林城(今宮城县仙台市若林区) - 宽永4年(1627年)至宽永13年(1636年)

系谱

  • 父:伊达辉宗
  • 母:最上义姬
  • 弟:伊达政道(史料上未记载,很可能并不存在)
  • 妹:千子姬(早夭)
  • 妹:某姬(早夭)
  • 弟:伊达秀雄

妻妾

儿子

  • 长子:伊达秀宗 - (1591年-1658年)母侧室新造之方,宇和岛藩初代藩主。
  • 次子:伊达忠宗 - (1599年-1658年)母正室田村爱,伊达家第十八代当主、仙台藩第2代藩主。
  • 三子:伊达宗清 - (1600年-1634年)母侧室新造之方,饭坂宗康养子。吉冈伊达家当主。
  • 四子:伊达宗泰日语伊達宗泰 - (1601年-1638年)母侧室塙氏,岩出山伊达家日语岩出山伊達家初代当主。
  • 五子:伊达宗纲日语伊達宗綱 (岩ヶ崎伊達家) - (1603年-1618年)母正室田村爱,岩崎伊达家初代当主。
  • 六子:伊达宗信 - (1603年-1627年)母侧室于山方,岩崎伊达家第2代当主。
  • 七子:伊达宗高日语伊達宗高 - (1607年-1626年)母侧室于山方,田手宗实养子。村田伊达家当主。
  • 八子:竹松丸日语伊達竹松丸 - (1609年-1615年)母正室田村爱,早夭,若没夭折,可能会继承母亲的田村宗家
  • 九子:伊达宗实日语伊達宗実 (亘理伊達家) - (1613年-1665年)母侧室弘子,伊达成实养子。一门・亘理伊达家第2代当主。
  • 十子:伊达宗胜 - (1621年-1679年)母侧室于胜女,一关藩主。

女儿

  • 长女:五郎八姬 - (1594年-1661年)母正室田村爱,松平忠辉妻、忠辉改易后离婚。
  • 次女:牟宇姫日语牟宇姫 - (1608年-1683年)母侧室于山方,石川宗敬日语石川宗敬妻。
  • 三女:岑姫日语岑姫 - (1616年-1635年)母侧室于胜女,伊达宗实日语伊達宗実 (涌谷伊達家)妻。
  • 四女:千菊姫日语千菊姫 - (1626年-1655年)母侧室妙伴,京极高国日语京極高国妻。

爱妾

  • 香之前日语香の前(高田治郎右卫门之女。原为丰臣秀吉的宠妾,后由秀吉赐予政宗,之后又转交给茂庭纲元[98]

家臣

伊达亲族

  • 伊达实元(三叔祖父、藤五郎、棲安斋、兵部大辅)祖父晴宗的三弟 。
  • 伊达成实(堂叔父、族弟、实元子、藤五郎、安房守)祖父晴宗三弟之子,辈分虽为政宗叔父,年龄小于政宗一岁。
  • 留守显宗(政景养父、藤五郎、相模守)父亲辉宗三弟之养父 留守氏第17代当主。
  • 留守政景(三叔父、伊达雪斋、上野介、初名伊达政景)父亲辉宗的三弟 留守氏第18代当主。
  • 亘理元宗(十二叔祖父、元安斋、兵库头)祖父晴宗的十二弟 亘理氏第17代当主。
  • 亘理重宗(元宗子、源五郎、美浓守)祖父晴宗十二弟之子 亘理氏第18代当主。
  • 石川昭光(四叔父、次郎、大和守、初名伊达亲宗)父亲辉宗的四弟 。
  • 国分盛重(五叔父、伊达彦九郎、初名伊达政重)父亲辉宗的五弟。
  • 岩城政隆(堂侄子、一族、长次郎)父亲辉宗的大哥之孙子。

侧近重臣

伊达三杰

伊达二十四将

  • 原田宗时(左马助)
  • 大条实赖日语大條実頼(越前守、萨摩守)
  • 中村盛时(八郎右卫门)
  • 大町定赖(三河守)
  • 伊东重信日语伊東重信(肥前守)
  • 黑木宗俊日语黑木宗俊(宗元、胤近、肥前守、中务丞)
  • 石田与纯日语石田與純(将监)
  • 远藤宗信(文七郎)
  • 石川实光(弥平、弥兵卫)
  • 斋藤永门(外记)
  • 津田景康日语湯目景康(汤目丰前守)
  • 富塚宗总(小平治)
  • 小山田赖定(筑前守)
  • 小田边胜成日语小田辺勝成(大学)
  • 小梁川盛宗(泥蟠斋、中务少辅)
  • 石母田宗赖日语石母田宗頼(大膳)

其他

别名

  • 伊达美作守
  • 伊达左京大夫
  • 羽柴伊达侍从
  • 羽柴长井侍从
  • 羽柴陆奥侍从
  • 羽柴侍从
  • 羽柴大崎侍从
  • 大崎侍从
  • 大崎少将
  • 羽柴越前守
  • 松平陆奥守
  • 仙台宰相
  • 仙台中纳言

其他还有独眼龙、仙台黄门等。

墓所与遗物

墓所

Thumb
瑞凤殿安置着伊达政宗的木像。平时殿门关闭,但在政宗的忌日(5月24日)等一年数次的特定日子会开放,届时可参拜木像。

政宗的墓所位于仙台市青叶区灵屋下的瑞凤殿。此外,其位牌分别安置在若林区荒町日语荒町 (仙台市)昌传庵日语昌傳庵松岛町瑞岩寺,以及京都府京都市妙心寺塔头蟠桃院。作为神明,他也被供奉于青叶区青叶町日语青葉町 (仙台市)青叶神社日语青葉神社。另外,如其他大名一样,其供养墓也设于高野山奥之院。

瑞凤殿由伊达忠宗于政宗去世后,于宽永14年(1637年)10月建立。昭和6年(1931年)被指定为旧国宝,但在昭和20年(1945年)因战火烧毁,现今的瑞凤殿是由仙台市于昭和54年(1979年)重建的。

在重建之前,于昭和49年(1974年)进行了发掘调查。通过对遗骨的学术研究,确认政宗身高为159.4厘米(当时属平均身高),并从遗发中判定其血型为B型。因牙周炎,上颚除左右犬齿外的牙齿几乎全部脱落。还发现左腓骨有骨折痕迹,推测为天正17年(1589年)在米泽落马时所致。[99]此外,确认了约30件陪葬品,包括太刀具足日语具足、施有莳绘砚箱日语硯箱铅笔、怀表兼指南针、怀镜、烟管日语煙管、银制吊坠、黄金制胸针(玫瑰经)等。[100]

遗物

  • 黑漆五枚胴铠甲(藏于仙台市博物馆):漆黑的铠甲头盔,前饰配有大型弦月图案。[101]

登场作品

小说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奥羽的两人》(讲谈社、松本清张著)
  • 《马上少年过》(新潮社司马辽太郎著)
  • 《武家盛衰记 伊达陆奥守政宗》(文艺春秋、南条范夫日语南條範夫著)
  • 《谨受》(收录于《战国武将传 东日本篇》,今村翔吾日语今村翔吾著)
读本类小说
  • 《伊达政宗 探访故事与史迹》(竹内勇太郎日语竹内勇太郎著)
  • 《伊达政宗 拨弄秀吉・家康的男人》(PHP研究所、長谷川勉日语長谷川つとむ著)
  • 《伊达政宗——鲜为人知的真实形象》(收录于《史传 伊达政宗》,小和田哲男日语小和田哲男著)
儿童向传记
  • 《驰骋战国的独眼龙 伊达政宗》(滨野卓也日语浜野卓也著)
  • 《风暴中的日本人 第14辑 伊达政宗》(松永义弘日语松永義弘著)
  • 《伊达政宗读本》(伊达政宗读本编辑委员会著)
其他
电影
剧集

动画
漫画
杂志
  • 《历史群像系列19 伊达政宗:独眼龙的野望与咆哮》(学研
  • 《历史群像系列【战国】精选 伊达政宗:炯眼独眼龙的雄才大略》(学研)
  • 《历史聚焦人物 伊达政宗:最后的战国大名,独眼龙的实力与野望》(世界文化社
  • 《缔造历史的先人们:周刊日本100人日语週刊日本の100人 第007期 伊达政宗》(DeAGOSTINI日语デアゴスティーニ・ジャパン
乐曲
  • 《御藩祖舞》(1935年、中山晋平作曲、西条八十作曲。此曲是为1935年“政宗公三百年祭”而创作,受仙台市长委托制作。然而由于歌词中出现“玉座”一词被认为不敬,仅演奏一次后即被禁演。该曲于2017年被复原。)[102][103]
游戏
舞台
  • 音乐剧《刀剑乱舞》鹤丸国永 & 大俱利伽罗 双骑出阵《春风桃李巵》
    2022年8月7日至9月4日在东京与大阪公演。 (伊达政宗 - 冈幸二郎日语岡幸二郎

脚注

注释

  1. 第12代当主・成宗足利義政の初名・義成、嫡男の第13代当主・尚宗義尚からの一字拝領であったが、義政からの一字拝領を受けた「伊達政宗」は存在しない。
  2. 1974年に政宗の遺骨を調査したときに左足腓骨の骨折跡が確認されている[30]
  3. 東北地方の戦国時代史研究家である小林清治は、政宗の勢力拡張について、平安後期に白河以北の地を席巻した奥州藤原氏の勢力に匹敵するものであると評した[32][33]。一方、同じく研究家の垣内和孝は政宗が家督を継ぐ直前の天正9年に発生した御代田合戦の結果、佐竹義重が会津・仙道・海道を地域統合した盟主としての地位を確立するとともに伊達氏の勢力と隣接していたことを指摘し、政宗の当初の意図は佐竹氏とその傘下の連合勢力の北上に立ち向かうものであったものが、彼の軍事的才能によって反攻に転じ、数年で政宗と義重の立場が入れ替わったと指摘している[34]。また、『重修真書太閤記』では「正宗終に二本松大崎一栗などを合わせ150万石余を知行しけるが」と記述されている。政宗の領土は面積的には、東北地方の1/3に留まる。しかし、太閤検地時に石高の高い東北地方南部を支配しているため、石高では高くなる。石高の言及はないが、政宗が奥羽の30余郡を支配したとの同様の記述は『氏郷記』にもある。
  4. 田村領也二本松領、二階堂領を含んでの72万石であり、政宗が相続した当時は当然田村氏・二本松氏・二階堂氏がそれぞれ統治していた。
  5. 慶長2年に書かれた宇都宮国綱家臣録の中村日向守の功に「後仙台伊達ト号ス陸奥守ノ先祖也」との但書が記載されており、中村城主であった時長が当時既に伊達家との縁戚関係にあった事が周知の事項であったと推察されている。
  6. 伊達男とは政宗が派手好みでばさらかぶきな振る舞いが多い事から苗字を取って伊達男となった、と思われる事が多いが、伊達政宗の数百年前から「男立て」(おとこだて。男らしくあるいは勇敢に振舞う、という意味だが、徐々に男らしさを演出する傾向が強くなっていく)という言葉があり、それが略されて「だて」となり、やがて「伊達」と結び付けられていった。
  7. 重臣・片倉景綱(小十郎)は、上杉・最上両軍の戦いを山形城が落城するまで傍観し、上杉勢が疲弊しきった所を討つべしと進言したが、母・義姫がいる山形城を見捨てるに忍びないと、政宗はこの策を受け入れなかったという説話がある。
  8. 慶長11年(1606年)3月3日、常陸国で1万石を加増された[38]
  9. 薩藩旧記雑録 後編巻四 1263号
  10. 河北新報で連載されている「独眼竜政宗」(千葉真弓著)など
  11. ただし、既述の通り、政宗はこの叙任を辞退している。
  12. この時点で、水戸徳川家当主・頼房加賀前田家当主・利常薩摩島津家家久と官位が並ぶ

参考文献

參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