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川 (生物化学家)

华裔美国生化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川 (生物化学家)
Remove ads

何川(1972年2月25日)是一位華裔美國生化學家,現為芝加哥大學約翰·T·威爾森傑出講座教授(John T. Wil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並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知名於發現與闡明mRNA甲基化基因表現的調控機制[2]

事实速览 何川, 出生 ...

2023年,何川因對RNA修飾開創性的研究而獲頒該年度的沃爾夫化學獎[3]

Remove ads

早年教育

何川於1972年出生於文革期間的中國貴州清鎮,畢業於凯里第一中学[4],1994年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獲化學學士學位,2000年於麻省理工学院獲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斯蒂芬·利帕德。隨後他於哈佛大學格雷戈里·L·维尔丁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2002年獲芝加哥大學化學系聘為教授[5]

研究

2010年,何川提出mRNA上的可逆修飾可能和DNA蛋白質的修飾一樣可調控基因表現的假說[2]真核生物mRNA上的甲基化修飾N6-甲基腺苷(m6A)早在1974年就被發現,但其功能與機制均不明,2011年何川與實驗室成員發表了首個可將mRNA的m6A去甲基化的酵素FTO蛋白[6],2014年與2015年進一步發現YTHDF2YTHDF1蛋白可識別與結合mRNA上的m6A,並分別調控(促進)mRNA的降解與轉譯,闡明RNA甲基修飾對基因表現的調控機制[7][8],另外其實驗室也成功純化了將mRNA上的A甲基化成m6A的METTL3-METTL14英语METTL14複合體[9];2020年何川團隊發現m6A可促進許多染色體相關調控RNA(chromosome-associated regulatory RNA,carRNAs)的降解,進而透過改變染色體包裹的緊密程度而影響基因轉錄[10][11];2021年何川團隊發現在水稻轉入人類的FTO基因(m6A的去甲基酶)可大幅增加其產量[12][13]

除RNA修飾以外,何川實驗室也研究DNA甲基化,開發了對基因組中的5-羟甲基胞嘧啶(5hmc)進行測序的技術TAB-seq,以及可共價標記5hmc的hmC-Seal[14][15],並與其他實驗室合作發表DNA上N6-甲基脫氧腺苷在多種真核生物中調控基因表現的機制[16][17][18]

Remove ads

榮譽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