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金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金壽(1834年—1882年),字鐵生,湖北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同治元年壬戌科進士,名列榜眼。清朝末年的循吏、政治人物。
生平
咸豐五年,鄉試中舉。同治元年,登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初授翰林院編修。
同治九年,出任河南學政。還京充任國史館協修、起居注協修、功臣館纂修。
光緒二年,山西省饑荒,上儲糧平糶策。同年,出任日講起居注官。
光緒四年,京師地區發生旱災,編修何金壽援引漢代發生天災時會免除三公之職的說法,請責斥樞臣,諭交部議[1]。
擔任翰林院编修期間,何金寿曾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语,郭嵩焘被清廷申斥,郭氏的书稿毁版。
光緒五年,改任江蘇揚州府知府[2]。未出都,會崇厚與俄定約,敕下廷臣議。何金壽引西國上下議院例,請資眾論,折強敵。逾歲到官,錄築堤功,賜三品服。
光緒八年秋,禱雨中暍,病卒,貧不能歸葬。
評價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