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依世代劃分的主力戰車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主力戰車常以「代」作分類,但其依據依照各國的定義而有所不同,也從未有過明確的定義。

1983年,洛爾夫·海爾梅斯提出三個戰車代以及三種「過渡」代,後者包括了大部分的升級版戰車[1]。第一世代主力戰車由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車的基礎發展而來,或深受其影響,特別是T-34豹式戰車[2]。第二代戰車為備有核生化防護機制、紅外線夜戰設備、穩定控制的主砲和機械化的火控系統[2]。第三代戰車則被定為使用熱像儀、數位火控系統和特製(複合)裝甲[2]。此为较为普遍接受的划代划分,下表也将以该标准划分。

第一代

第一代主力戰車為中型戰車的設計,或由二戰的中戰車轉型為主力戰車的結果。

更多信息 名稱, 服役年 ...
Remove ads

第二代

第二代主力戰車增強了夜戰與核生化防護能力以及专属绿光夜视仪,大部分此世代的西方主力戰車裝備105公釐的皇家兵工廠L7戰車砲

更多信息 名稱, 服役年 ...
Remove ads

第三代

第三代主力戰車通常擁有數位化火控系統(具体表现包括热成像仪、上下垂稳火控、车长独立周视镜等)與更先進的複合式裝甲。

Thumb
各地使用的主力戰車
  豹2
  PT-91
  T-90
  96式 - 99式
  90式 - 10式
更多信息 名稱, 服役年 ...

“下一代”

许多国家都将自己研制的下一代主战坦克称为第四代主战坦克,尽管第四代主战坦克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技术指标标准。但以目前新研制的主力坦克的表现出来的趋势,真正的“第四代主战坦克”除了在防护性、火力与机动性等方面有所提升外,还应普及自动装弹机、无人炮塔[6]、防护更强的乘员舱、主动防护系统(尤其是针对无人机和巡飞弹的防护)、虚拟现实传感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甚至是新能源动力系统[7]。故此该列表下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实际性能差异甚至大于先前几代坦克的跨代差异。较早服役的日本10式和韩国K2,尽管比之前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有了重大进步,但它们并没有完全体现真正的第四代设计所期望的根本性架构转变,比如并没有像中国的ZTZ-100主战坦克那样配备360°传感器、主动防护系统、无人炮塔、混合动力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和反无人机武器等重要革新技术[8][9]

以下是被本国称为“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坦克列表,及其对应的技术指标:

更多信息 名称, 制造年 ...
Remove ads

研製中的主力戰車

下列為處於研製狀態而尚未服役的主力戰車:

脚注

  1. 指口径超过125毫米的主炮

相關條目

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