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华裔俄罗斯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华裔俄罗斯人(俄语:Китайцы-россияне[a])指具有华裔血统的俄罗斯国民。根据2010年的统计,华裔俄罗斯人有28,943人[1]。

历史
17世纪中期,俄罗斯沙皇国扩张至远东地区,与清朝接壤,中国与俄罗斯开始成为邻居。1858年~1860年,俄羅斯帝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從中國的內河變為中俄兩國的界河,也就此形成「割地為僑」——定居或務工、營生於被割讓地區的華人非自願地,是被轉變成「僑民」[3]。同時期關內人口膨脹疊加自然災害及戰亂,導致飢鴻遍野流民塞途,清政府為緩和社會矛盾及「移民實邊」的政治考慮 , 便於1860年宣佈將關東向流民開放,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流民通過關東涌向俄境,到遠東地區謀生[4]。據俄國方面1827年不完全統計,阿穆爾州的華工10年間增加3.25倍、烏蘇里地區增加26倍,形成了這一地區沒有一個不使用中國勞動力的業主。日俄戰爭期間,烏蘇里地區有相當多的華工回國,到1906年起回流直至1910年之間,新入俄境的華僑、華工達55萬人[5]。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從中國招募參戰華工20萬。加上早年由山東、河北等省自行奔赴阿穆爾、海濱邊疆的20萬華工,以及英國招募的歐戰華工,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帶服役,經受不了殘酷虐待,而經伊朗逃往俄國高加索地區的數萬人,當時在俄國的華工共50萬人[5]。
19世纪以來遠赴俄罗斯充当苦力的華人大部分集中在海参崴,聚集于百万街,直至斯大林命令华人在1936-1938年间强制迁移到中亚和新疆[6]。20世纪时,部分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人去苏联学习与工作。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人开始大规模涌向俄罗斯经商,这其中的少部分人留了下来并加入了俄罗斯国籍(主要在遠東地區)。
Remove ads
人口組成
清军入关後,除居住在東北腹地和「從龍入關」者外,黑龍江中下游為其主要聚集地,絕大部分是清派駐璦琿的八旗士兵後代,包括滿族八旗、漢軍八旗。19世紀末以前,由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管轄居住在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諸族羣,包括滿人、蒙古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索倫人)、達斡爾人、赫哲人(俄人稱戈爾德人),還有少部分尼夫赫人、庫頁人(庫頁島原住民)等少數族裔及漢人[3]。
在19世紀60年代至一戰爆發前,赴俄遠東地區的華工主要來自山東、東北三省以及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其中以山東人為最多[7]:93。
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蘇聯有華人約30萬,大部份來自新疆、陝西、甘肅、內蒙古。以民族排序,維吾爾族起碼有22萬人(主要在中亞),回族有5.3萬人,漢族1萬,還有一些中国哈萨克族、中国乌孜别克族、满族、中国蒙古族、中国塔吉克族[8]。
這些移民有幾大來源。
- 一,1858年俄罗斯帝国与大清帝国签订《瑷珲条约》后居住在外东北地区的中国人自动成为俄罗斯人,后来大多数在1900年庚子俄难中被屠杀。
- 二,同治新疆回亂引發左宗棠收復新疆,隨後1877-1884年白彥虎政權及其回族百姓逃至沙俄,計8,815人[8]。
- 三,清末貧苦農民和牧民,含漢族和維吾爾族,至1949年累計約10萬人[8]。
- 四,蘇聯成立前的內戰時出走至中華民國的「白俄僑民」(主要在新疆省霍城縣和黑龍江哈爾濱)於1950年代返回俄羅斯時,隨行的中國家眷至少8萬[8]。
- 五,1910年年代一戰華工(主要來自奉天、吉林、黑龍江、直隸、山東[9]),計30萬,在1937-38年蘇聯大清洗期間远东华人强制流配,死傷慘籍。
- 六,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不少中国人前往苏联学习、生活与工作,直到中苏交恶。
- 七,1962年中國三年大饑荒期間引發新疆居民外逃事件,計7萬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8]。
- 八,商人,數千人[8]。
Remove ads
著名华裔俄罗斯人
参见
備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