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在家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家眾
Remove ads

在佛教中,在家眾,又稱在家僧伽(“僧伽”爲梵語集眾的意思)、居士信士善男信女等,一般以“居士”统称,指過著世俗家庭生活且自營生計的佛教徒,相對詞為以僧侶為主的出家眾。在家眾依性別,又分男在家眾優婆塞與女在家眾優婆夷。如以佛教受戒儀式來分別,皈依佛教且受持三皈五戒的非僧侶佛教徒才稱在家眾;不過,近現代後,受菩薩戒在家居士、或完全沒有受戒佛教徒、甚至包含信仰佛教的多教徒,也亦都可稱為在家眾,而受戒者也可冠以“持戒”二字,如“持戒優婆塞”義爲受三皈五戒之男在家眾。

中文世界情況

台灣

臺灣為例,根據在台成立的中國佛教會於1989年的統計,臺灣共有受戒的485,600在家眾,遠高於8,905位僧尼。90年代數據顯示,台灣佛教徒約476萬人,占全台總人數22.7%。通過這些短期出家、受八關齋戒,或禪修共修的人數可以得知,在家眾象徵的「居士佛教」逐漸興盛,甚至於超越了傳統以出家眾為主體的「僧團佛教」。

大陸

根據北京中國佛教協會統計,1994年中國大陸佛教徒約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8.3%。

其他國家或地區

  • 新加坡:有文章指出,新加坡佛教寺院有200多座,居士团体有10个左右,信仰南传汉传藏传佛教皆有。[1]

优婆塞

優婆塞(upāsaka),又譯烏婆塞伊蒲塞優婆婆柯鄔波索迦[2],意譯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善宿男善男信男信士,指业已皈依佛法僧三寶在家男性佛教信徒,如能遵守在家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稱持戒優婆塞[3],为四众或七众之一。在中国常称为居士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耶舍之父為首位優婆塞。

音義

希麟音义》五曰:“乌波塞迦,旧云优婆塞,新云邬波索迦。邬波,此云近。迦,此云事。索,即男声也。即近事男也。谓亲近承事三宝者故云。”。《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索迦,或言优波娑迦,近侍也,言优婆塞者,讹也。此云近善男,亦云近宿男,谓近三宝而住宿也,或言清信士、善宿男者,义译也。”

优婆夷

優婆夷(Upāsikā),又譯優婆私柯优婆斯优波赐迦邬婆斯迦邬波斯迦优波赐迦[4],中譯為女居士居士女清淨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5],即親近三寶、接受三归、施行善法的在家女子,為在家二众、四眾,或七眾之一。如能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稱持戒優婆夷

《巴利律藏大品》(Mahā-vagga),谓优婆夷始於智度耶舍之母,耶舍的母親皈依佛陀,成為佛教史上第一位優婆夷。《华严疏》六十二曰:“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即在俗之信女。

相關條目

引用和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