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罗·利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罗·利科
Remove ads

让·保罗·古斯塔夫·利科(法語:Jean Paul Gustave Ricœur法語發音:[ʒɑ̃ pɔl ɡystav ʁikœʁ],1913年2月27日—2005年5月20日),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

事实速览 保罗·利科,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保羅·利科於1913年出生於法國的瓦朗斯[1]。他來自一個虔誠的胡格諾派家庭,胡格諾派是法國的宗教少數派。

他的父親在一戰期間於1915年在第二次香檳山戰役中失踪,直到1932年才找到遺體[2][3]。因此,保羅在父親去世後由祖父母和姑姑撫養長大。

保羅熱愛學習,由於家庭重視聖經研究,他從小就對哲學產生了興趣。他於1932年獲得雷恩大學的學士學位,並於1933到1934年在索邦大學學習哲學,受到了加布里埃爾·馬塞爾的影響[4]

在二戰期間,利科被徵召入伍,成為法國軍隊的士兵。在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期間,他被俘虜並在Oflag II-D集中營中度過了五年 [4]

戰爭過後,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並於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1956年,他成為索邦大學的一名教授,並於1960年發表了《有過失的人》和《惡的象徵》兩本作品。他的學術聲譽逐漸上升。德里達曾在1960年代早期擔任他的助手[5]

利科於1970年至1985年在芝加哥大學神學院任教,並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了《時間與敘事》三卷本,並於1985年至1986年發表了著名的吉福德講座。他晚年的作品跨足了不同國家的思想傳統,並在1999年獲得了巴尔赞奖

保羅·利科於2005年去世,享年92歲,被譽為20世紀哲學的重要代表之一。

利科曾致力于研究各种语言学和心理分析的解释理论。他属于诠释学现象学家胡塞尔加达默尔一支。保罗·利科的研究范畴属于欧陆哲学,但同时也涉及分析哲学让-吕克·南希是他的博士生。[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