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俟利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俟利发(古突厥語:𐰃𐰠𐱅𐰋𐰼,羅馬化:Elteber/Eltäbär[1]),或作俟力發、俟利伐、俟匿伐、颉利发、希利發,[2]是柔然汗國、突厥汗国与可萨汗国授予铁勒部长的名号。他们对内自治,但要交税与從征。这名号最初來自柔然。[來源請求]
在可萨汗国中,伏尔加保加利亚、布尔塔斯人与北高加索匈人部长也有此头衔。这头衔是突厥汗國二十八等官中的第二十七等,異姓突厥酋长的最高頭銜。[來源請求]
契丹人称为夷离毕。
詞源
關於中文史料裡的「俟利發」,主流理論認為它對應的是各古突厥文碑銘,如鄂爾渾碑銘中的毗伽可汗碑、闕特勤碑上的「𐰃𐰠𐱅𐰋𐰼」(轉寫「eltäbär」),其中"el" 對應「俟利」,而"täbär"對應「發」。[3]
另一個理論則認為「俟利」對應"el"是正確的,但"täbär" 和「發」之間存在著發音和音節上的問題,「發」對應的應該是中文史料裡常寫作「發」、「匐」和「跋」等字的“𐰋𐰏”(转写"bäg"),也就是「俟利發」即為"elbäg"的音譯。[4]
北高加索匈人将“发”的声母弱化,与“利”的次入韵尾合音读作“俟缕脱”(转写“İlütwer”)。
參考文獻
- 羅新,〈柔然官制續考〉,《中華文史論叢》,第 85 輯(2007),頁 73-97、355。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