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麥加利地震烈度表(英語:Mercalli intensity scale)是一個用來量度地震烈度的單位,也就是說用來量化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源自和應用於十度的罗西–福雷尔地震烈度表,由義大利火山學家朱塞佩·麥加利在1883年及1902年修訂。後來多次被多位地理學家、地震學家和物理學家修訂,成為今天的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麥加利地震烈度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至12度。5度或以上才會造成破壞,烈度會因觀測地點的不同而異。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5日) |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現在於美國、南韓、香港等地都有採用。並以“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為基礎延伸出、由印度、各前蘇聯加盟國、以色列等地採用的MSK烈度;繼而再衍生歐洲採用的EMS烈度,以及中國大陸的烈度標準。
Remove ads
烈度
Remove ads
與其他震度的關係
时任福建省地震局局长、地震学者金星团队的研究指出,日本(日本气象厅计测烈度)、美国(基于ShakeMap标准计算的麦加利地震烈度)、中国大陆(中国地震烈度表)三种不同的烈度标准可以统一地换算为由有效峰值加速度Am表示的关系,具体如下[1]:
參考資料
- 信息來自 The Severity of an earthquake pamphlet of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website of the U.S.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in Golden, Colorado.
參看
- 芮氏地震規模
- 板塊活動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