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傀儡政權

从属国的一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傀儡政权(英語:Puppet state),又譯傀儡国傀儡國家傀儡政府偽政府,指的是表面上宣稱自己獨立,但實際上卻受到外國嚴重干涉的政權,它無法對自己的外交、資源、人口、內政做出決定,需要仰賴宗主國的指揮才敢行動,屬於從屬國的一類[1]

傀儡政权是一个特定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中产生的词汇,通常指某个政权,因为外国势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国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导致其法统“非法”。这种观点认为: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另外,一些小國内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因此,某強國影響下的弱國不一定就是傀儡政權。[原創研究?]

傀儡政权一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不少处于内战,或者有外国势力插手的战争中的政治实体,都互相指责对方是某一外国势力的“傀儡政权”,其軍隊為「偽軍」,己方则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苏联的傀儡政權、1975年越南统一前的越南共和国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傀儡政權。大韩民国政府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1990年两德统一前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也是如此。[原創研究?]

Remove ads

特點

「傀儡政權」有三個元素組成:

  1. 傀儡政權:一個被他国军事占领的国家,被控制的政府,各種代表國家完整的政治象徵(貶義詞:政治花瓶)都有被保留,但這些政治象徵不足夠證明其自主性,国际法不承认被军事占领的傀儡国家合法性[2][3][4]
  2. 主人政權:控制國家,必須是主權國,或由單一主權國控制的政治集團,它不想立即吞併傀儡國,但希望最終吞併,或希望以不吞併達到勢力控制的效果。這個主人有能力令傀儡政府倒台,有時甚至威脅使用武力,即使傀儡政權的意識形態與主人政權相近也動武。[5]
  3. 受害人:沒有受害人下,「傀儡」一詞就無意思,成為自願。受害人須是被傀儡政府宣稱有權被統治,主張傀儡政府非民選產生,或其他理由否定其外在或內在合法性,而在未有傀儡政府前他是享受合法政府的統治,因此受害。

國家與政權不應只因為有以下情況而視為傀儡政府或傀儡國家,包括:

  • 一些國家由于物質短缺,或基於政府觀點(依執政黨的粗略意識形態而言,不是依執政者的利益而言)考慮,在外交上經常支持某一個國。
  • 傀儡國家的「主人」是一個由多個國家組織的大集團,當中可能有一個國家較有優勢,但其他成員也有相當的制衡作用,不見得一國獨大。
  • 一些國家在經濟上疑似被其他自由國家的財團控制,而那些財團並非國營或是國家特許壟斷,亦不像是政府的傀儡。
  • 一些爭取獨立的國家,而獨立領袖或主流派系並未表示或暗示,說漏嘴,或可理解為,有關獨立國會最終會依附他國或成為他國的一部分。
  • 基於事實需要而被託管的地方,他們都有真實的民主選舉,「主人」甚少干預其內政,但施加影響力。
  • 「主人」只有名義上的權力,例如法國總統在名義上是安道爾其中一個元首,但只是象徵元首,而安道爾不是法國的傀儡。

國家與政權不應只因為有以下情況而否定它是傀儡,但可作參考,包括:

  • 擁有只算是政治花瓶性質的國家機器
  • 擁有短期的民主選舉歷史,而且從未有過政黨輪替,選舉結果又極度壓倒性(或受外國操控),或可能只是政治花瓶。
  • 擁有相當經濟實力。
  • 皇室繼承權紛爭。
  • 未曾有民族主義普及教育的國家。
Remove ads

過去存在的政權

更多信息 國家, 支配國 ...
更多信息 國家, 支配國 ...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國家, 支配國 ...
更多信息 國家, 支配國 ...
更多信息 國家, 支配國 ...

現代被認爲的政權

更多信息 國家, 背後國家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