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僑興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僑興路(英語:Kiu Hing Road)是香港元朗區最長的交通道路之一,位於十八鄉大棠西面部份,建於1960年代末。僑興路北接大棠路,起點位於大棠村村口,經過黃泥墩村後沿元朗明渠向元朗市中心延伸,在馬田壆北接公庵路和大樹下東路終結。
歷史
僑興路建於1960年末,通車時只是指由大棠村至黃泥墩村的一段雙線雙程的工程道路。該路段在1970年代初開放予村民使用,於1978年命名為僑興路。
1960年代中,元朗明渠工程將原山貝河河道改道,建成一條由元朗市中心延伸至大棠的明渠,明渠在大棠的一端分支到公庵山和黃泥墩村。明渠兩旁的平行工程道路於1970年代中開放予村民使用,便利十八鄉居民。東邊雙線雙程的道路名為公庵路;西邊的道路只有單線雙程,非常狹窄而且沒有預留行人路,開放後一直未有命名。僑興路沿路沒有公共交通,過往居民除了可到黃泥墩村乘搭K66巴士或過橋到公庵路乘搭39號專綫小巴外,亦有不少居民選擇騎單車沿僑興路進出元朗市。
2002年,該條未命名道路始被命名為僑興路。2006年,十八鄉路落成後,馬田壆一段僑興路被改作只可南行,其餘路段不准掛接車輛進入。由於十八鄉人口和工場、貨倉數目急增,單線雙程的僑興路早已飽和,因十八鄉路交界道路規劃不善和對頭車拒絕讓車而經常擠塞。[1]
Remove ads
近年發展

事件
- 2019年,一輛私家車沿僑興路往大棠方向行駛,在木橋頭村外從後撞到兩位騎單車的男子。其中一名傷者當場死亡,另一名傷者昏迷院治理。意外後,私家車司機離開現場,潛逃半天後被捕。
途經地點
交匯道路
參見
附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