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門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門庄為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旗山郡,庄名取自當地堡里名羅漢內門里簡化而來。今高雄市內門區。1934年時有人口10,145人。[1]
行政區劃
內門地區在清代屬羅漢內門里、羅漢外門里,在1897年5月隸屬於臺南縣蕃薯藔辨務署。1900年11月15日,內門地區分為蕃薯藔辨務署的「溝坪區、中埔區」[2]。1901年11月11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二十廳,羅漢外門里、羅漢內門里、隸屬於「蕃薯藔廳」。1904年2月16日,蕃薯藔廳施行街庄整併,並分為12區[3]。內門地區在此時期的劃分如下[4]:
- 觀音亭區
- 羅漢內門里:觀音亭庄、中埔庄、脚帛藔庄、東勢埔庄、木柵庄、內埔庄
- 溝坪區
- 羅漢外門里:萊仔坑庄、溝坪庄
1907年12月8日,阿里關支廳的「溝坪區」劃入蕃薯藔廳直轄[5]。1909年10月25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十二廳,蕃薯藔廳因此廢止,被併入阿緱廳。1910年1月18日,內門地區包含蕃薯藔支廳溝坪區、甲仙埔支廳觀音亭區[6]。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鄉澚之行政區廢除,街庄社改為大字,而上述街庄合併為高雄州旗山郡內門庄,轄域內分為轄域內分為觀音亭、中埔、腳帛寮、東勢埔、木柵、內埔、萊子坑、溝坪等8個大字[7]。
Remove ads
區、庄長
- 觀音亭區長
- 陳忠修:1910~1920年
- 溝坪區長
- 何發:1910~1930年
- 郭友:1914~1920年
- 內門庄長
- 陳清己:1920~1928年
- 何汪景義:1929~1938年
- 德丸增美:1939~1945年[8]
設施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