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森·米尔斯坦

乌克兰裔美国小提琴家 (1902–199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内森·米尔斯坦
Remove ads

内森·米尔斯坦(英語:Nathan Milstein、1904年1月13日—1992年12月21日),烏克蘭裔美国小提琴家,以其出色的巴赫演绎而闻名于世,有「小提琴贵族」之称,此外他的浪漫派曲目詮釋亦為人稱道。

事实速览 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 音乐家 ...

以任一個世代的標準來看,米尔斯坦的演奏生涯都是驚人的長,1986年7月17日在斯德哥爾摩是他最後的公開演出[註 1][1],當時已八十二歲的米尔斯坦仍維持其演出水準,對弦樂演奏者而言尤其不易。

米尔斯坦在演奏外也從事作曲、改編,他對於運音與句法尤其講究,經常花費許多時間鑽研演奏指法。

Remove ads

生平

1904年1月13日,米尔斯坦出生在俄羅斯帝國敖德薩(今乌克兰境內)一个犹太人家庭,在家中七名子女中排行第四。據說,由於目睹11歲的雅沙·海菲茨在演奏會上傑出的表現,米尔斯坦家的雙親決意栽培孩子成為一名小提琴家。7岁時,米尔斯坦師从彼得·史托里亞斯基英语Pyotr Stolyarsky学小提琴,11岁受入莱奥波德·奥尔邀請,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米尔斯坦回憶聖彼得堡的學習歷程[2]:84, 86[3]

每個希望能演奏得更好的小孩,都想同奧爾學習,他的天分既好,也是一名好老師。我一週會到音樂院兩回,每回上課都有四十至五十人的觀眾,教室裡有兩架鋼琴,一位鋼琴合作替我們伴奏。當奧爾因病無法到學校上課的時候,他就會要我到家裡去。

米尔斯坦亦曾师从比利时小提琴家欧仁·伊萨伊,但他認為自己從伊萨伊處所得甚少。他在自己的紀錄片中回憶道:「1926年,我開始同伊萨伊上課,但他並不怎麼注意我。我認為這樣也許更好,我畢竟必須為自己打算些。」[2]:86 [4]

1921年,米尔斯坦和在基辅演出的霍洛維茲兄妹相遇,两人的情誼自此展開[註 2][3],經常合作在苏联範圍內巡演,1925年一同到巴黎马德里、南美洲等地巡演[5]。1929年,在美国首演(與斯托科夫斯基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此后十年间他在在美加各地巡演。1943年入美国籍[6]

在1986年7月於斯德哥爾摩演出後,由於失足所造成的手部傷勢,迫使他結束了演奏生涯。1992年12月21日,米尔斯坦在倫敦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88岁[7]

Remove ads

獲獎與榮譽

評價

作品節選

商業錄音

  • 巴哈: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及组曲
  • 内森·米尔斯坦的艺术
  • 内森·米尔斯坦精选
  • 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柴科夫斯基和门德尔松 - 小提琴协奏曲
  •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 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 Paganiniana:小提琴演奏会 - 内森·米尔斯坦
  •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2,1004,1006
  • 内森·米尔斯坦: DG 与 EMI 唱片合集(35 CDs)

作曲

著作

  • 自传《从俄国到西方》,1990年
以第一人稱視角,談及諸多重要作曲家如格拉祖诺夫普羅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以及斯特拉文斯基,以及指揮家托斯卡尼尼、斯托科夫斯基等人。此外,書中也談及好友霍羅威茨,大提琴家皮亚季戈尔斯基,芭蕾舞者巴兰奇,以及其他的小提琴家如弗里茨·克莱斯勒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人。

個人生活

軼事

  • 身為奧爾事實上的閉門弟子,他在自己的回憶錄裡並未直接提及米尔斯坦,僅有「來自敖德薩的孩子⋯⋯」的記述[8][3]。另外,聖彼得堡音樂院的學生名冊中亦無米尔斯坦之名。
  • 米尔斯坦主要的用琴是1716年製的斯特拉迪瓦里「戈德曼」(Goldman),於1945年購入。他將這把琴命名為「瑪麗亞·特蕾莎」,分別紀念自己的妻女。

参考資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