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凤仪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凤仪门
Remove ads

凤仪门俗称下西门,是平遥城墙的六座城门之一,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古城街道。门内为西大街。已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事实速览 平遥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凤仪门的命名与西门外有凤凰来朝的神话有关。下西门内侧,曾建有凤凰栖台。

历史

凤仪门系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平遥城墙时开辟。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路经平遥,补修重筑四面大城楼。城楼高16米,宽五间14米,进深四间10米。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平遥进一步完善城防工程,补筑东西北门,至咸丰六年(1856年)完成。

明清时期,凤仪门是平遥古城的交通干道。民国时期,汽车站、火车站均设在下西门外(1934年南同蒲铁路建成通车,1935年平(遥)一汾(阳)铁路通车),凤仪门的交通地位又有所上升。

至1948年,平遥城墙的六座城楼已全部破损拆毁,荡然无存。

建筑

凤仪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外围有一圈瓮城,南侧开小门,与城门呈90°夹角。瓮城条石街道上车辙印记颇深。

保护

1965年5月24日公布为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修复

1997年-1998年,修复下西门(凤仪门),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