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战公约

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公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战公约
Remove ads

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亦称《巴黎非战公约》(英語:Pact of Paris)或《凯洛格–白里安公约》(英語:Kellogg–Briand Pact),是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署一项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雖然在條約簽署後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大型戰爭中公约並没有起到遏止效果,但是该项公约是人类第一次放弃战争作为国家的外交政策。

事实速览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 General Treaty for Renunciation of War as an Instrument of National Policy, 簽署日 ...

该公约由法國外交部部長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于1927年发起,目的是法美联手抑制德国的力量。最初的签字国有15个,分别是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捷克日本印度。1929年7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至1934年5月签字国共达64个。凯洛格本人因此倡议而获得192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1929年12月,中东路事件期间,美国、英国、法国曾谴责苏联违反《非战公约》。

Remove ads

文本

两条正文文本非常简短,第三条规定了签署、交存与生效方式:[1]

第一条

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庄严宣告,各国谴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废弃战争作为各国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

第二条

各缔约国同意,各国之间若发生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争端或冲突,只能以和平方式加以处理或解决。

簽署國

Thumb
簽字國
更多信息 簽署國, 備註 ...
Remove ads

影響

由於欠缺強制執行機制,非戰公約的主要目標後來無法充分實踐,但終究取得部分爭議性的成功[2],類似的條款後來被廣泛納入1945年《聯合國憲章》和其他條約中[3],並為危害和平罪的理念提供法律基礎,成為1946年紐倫堡法庭東京國際軍事法庭審判與定罪戰犯的引用法源[4][5]

此後國際間宣戰案例因之少見[6],但以其他不宣而戰的衝突形式規避約文的狀況亦增多,而使戰時與平時法律之界線愈難區分,如九一八事變、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等[7]

非戰公約開啟以國家間戰爭作為國際體系結構動力衰退的特點的歷史新紀元,重塑世界版圖、催化人權運動、使經濟制裁成為執法工具,並引發在日常生活中監管世界各層面的國際組織數量爆炸式增長,影響波及全球[8]

图片

參見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