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凱·尼爾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凱·尼爾森
Remove ads

凱·拉斯穆斯·尼爾森(德語:Kay Rasmus Nielsen,1886年3月12日—1957年6月21日)是一名丹麥插畫家,被認為是20世紀初期「插畫黃金時代英语Illustration#The_"Golden_Age"」中的代表性畫家之一,這一時期始於丹尼爾·比爾赫英语Daniel Vierge等人透過發展印刷技術,使得繪畫與插畫得以便利地複製發行。[1]除了在插畫領域的成就外,尼爾森以其為迪士尼的創作貢獻聞名,特別是為動畫電影《幻想曲》所繪製的故事草圖與插圖。[2]

事实速览 凱·尼爾森, 出生 ...
Remove ads

經歷

早年經歷

凱·尼爾森出生於哥本哈根的藝術世家,父母皆為演員。其父馬蒂努斯·尼爾森(Martinus Nielsen)曾擔任達格馬劇院(Dagmarteater)總監,而其母奧達·尼爾森英语Oda Nielsen則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女演員之一,活躍於丹麥皇家劇院及達格馬劇院演出。[3]

1904年至1911年間,尼爾森在巴黎朱利安學院科拉羅西學院英语Académie_Colarossi學習藝術。[4]1911年,他移居英國,並在1916年前一直居住於當地。他的首個英國插畫委託來自霍德與斯托頓出版社(Hodder & Stoughton),負責為亞瑟·奎勒-庫奇英语Arthur_Quiller-Couch爵士改寫的童話集《粉妝與裙襬》(In Powder and Crinoline)繪製插圖,該書於1913年出版,其中包含24幅彩色插圖,該書於1913年出版,其中包含24幅彩色插圖。

同年,《倫敦新聞畫報》亦委託尼爾森為夏尔·佩罗的童話故事創作四幅插畫,分別為《睡美人》、《穿靴子的猫》、《灰姑娘》與《藍鬍子》。這些插畫刊登於該報 1913年的聖誕特刊。

Remove ads

藝術生涯

1914 年,尼爾森為童話集《太陽東升,月亮西落英语East of the Sun and West of the Moon》創作了25幅彩色插畫及21幅以上的單色插圖。他為 《粉妝與裙擺》 和 《太陽東升,月亮西落》 繪製的彩色插畫採用了四色印刷工藝,而當時許多插畫家仍使用傳統的三色印刷。此外,尼爾森在同年也創作了至少三幅描繪聖女貞德生平的插畫,這些作品在 1920年代出版時,被配以《法夫的修士》(The Monk of Fife)等相關的文字。

多佛尔地區繪製風景畫時,尼爾森結識了「蛋彩畫家協會」(The Society of Tempera Painters),學習到了新的繪畫技巧,並縮短了創作時間。1917年,尼爾森前往紐約舉辦個人作品展,隨後返回丹麥,與約翰內斯·鮑爾森英语Johannes Poulsen合作,為哥本哈根皇家丹麥劇院繪製舞台佈景。同時,他也致力於為阿拉伯學者阿瑟·克里斯滕森(Professor Arthur Christensen)翻譯的《一千零一夜》繪製大量插圖。尼爾森曾表示,這些插圖將成為他在一戰期間暫停書籍插畫創作後的回歸之作,並計劃同時推出丹麥語、英語及法語版本。然而,該計劃最終未能實現,這批插圖在他去世多年後才為世人所知。

1920 年代,尼爾森重返哥本哈根的劇場界,設計舞台佈景及戲服。在此期間,他迎娶了年僅22歲的烏拉·普萊斯-施密特(Ulla Pless-Schmidt),後者是富商醫生之女。[5][6]

在完成戲劇工作後,尼爾森重返書籍插畫領域,並於1924年出版《安徒生童話》,其中包含12幅彩色插畫及40餘幅單色插圖。彩色插畫的邊框設計融合了正式和非正式兩種風格,後者以“千花裝飾”(mille fleur)風格繪製。1925年,他為《糖果屋與其他格林童話》(Hansel and Gretel, and Other Stories by the Brothers Grimm)創作了12幅彩色插畫及 20 餘幅單色插圖。此後他沉寂五年,直到1930年為《紅色魔法》(Red Magic)繪製了8幅彩色插畫及50餘幅單色插圖,這也是他最後一本全面參與插畫創作的作品。

迪士尼時期

1939年,尼爾森前往加利福尼亞州進入好萊塢工作。迪士尼動畫師喬·格蘭特華特·迪士尼推薦了他,使其得以加入華特迪士尼公司[7][8]尼爾森參與了《幻想曲》(Fantasia)的「荒山之夜」與「聖母頌」兩個片段。[9]在迪士尼工作期間,他因獨特的概念藝術風格廣受讚譽,並為多部動畫電影提供視覺設計,包括一部以安徒生童話為基礎的合集電影,其中包括《小美人魚》的早期設想。然而,這部電影直到50餘年後才最終得以製作。[10][3][11][12]

尼爾森在迪士尼工作了四年後,但因其風格被認為「過於黑暗」而遭解僱。1950年代,他曾短暫回歸為《睡美人》貢獻設計。尼爾森的藝術風格對迪士尼的視覺發展影響深遠,並被認為對2013年電影《冰雪奇缘》的視覺設計有所啟發。

晚年與逝世

失去工作的尼爾森曾一度返回丹麥,發現他的作品在家鄉失去了市場需求。據悉,尼爾森的晚年生活貧困潦倒,最後的作品主要為洛杉磯當地學校和教堂的委託作品。其中,他曾在洛杉矶第一公理会教堂王禮拜堂(Wong Chapel)繪製了《诗篇第23篇》插畫。此外,他也為洛杉磯中央初級中學(Central Junior High School, Los Angeles)創作了壁畫 《第一個春天》(The First Spring)。

由於嗜煙成癮[6],尼爾森晚年飽受慢性咳嗽折磨,最後於1957年6月21日去世,享壽71歲。他的葬禮在王禮拜堂、他的壁畫之下舉行。一年後,他的妻子烏拉也因病去世。[13]

烏拉在因糖尿病去世前,將尼爾森的遺作贈予藝術家兼建築師弗雷德里克·蒙霍夫英语Frederick_Monhoff。蒙霍夫試圖將這些作品捐贈給博物館,但無論是美國或丹麥的機構當時都拒絕接受。[14]

Remove ads

作品目錄

  • 《粉妝與裙子》(In Powder and Crinoline)(霍德與斯托頓出版社,倫敦,1913年)
  • 太陽東升,月亮西落英语East of the Sun and West of the Moon》(霍德與斯托頓出版社,倫敦,1914年)
  • 亞瑟·奎勒-庫奇英语Arthur_Quiller-Couch十二個跳舞的公主英语The_Twelve_Dancing_Princesses》(多蘭出版社,紐約,1923年)(《粉妝與裙擺》 再版)
  • 安徒生童話》(霍德與斯托頓出版社,倫敦,1924年)
  • 《糖果屋與其他格林童話》(霍德與斯托頓出版社,倫敦,1925年)
  • 威爾森(R. Wilson)《紅色魔法》(Red Magic)(凱普出版社,倫敦,1930年)
Remove ads

電影作品

另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