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创客
社區對自己動手的技術追求感興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创客(英語:maker,台湾作自造者),是英文maker和hacker合成的混成詞,指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创客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创客社群或创客文化的载体被稱作创客空间(英語:makerspace)。
2012年,随着《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热卖,这一人群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创客的概念

创客文化具有技术主导、开源分享的理念,以酷、新为名誉共识。创客空间的初始理念是结合不同自创客的能量,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类似科技兴趣制作领域合作社。当今的创客空间更多类似于孵化器。
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英語:maker culture)是一种亚文化,是在大众文化当中产生的变种文化。亚文化通常植根于有独特兴趣且抱有执着信念的人群,创客正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酷爱科技、热衷亲自实践,并且坚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创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在其中糅合了技术元素。DIY文化则是朋克理念与反消费主义的结合,朋克理念通常代表了反叛、反权威、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等。由此诞生的创客文化兼有两者的部分特点,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的再利用。
创客特点的内涵
创客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为导向的主题上,例如电子、机械、机器人、3D打印等,也包括相关工具的熟练使用,如CNC、雷射切割机等,还包括传统的金属加工、木工及艺术创作,例如铸造、手工艺品等。创客善于挖掘新技术、鼓励创新与原型化,不单有想法,还有成型的作品,是“知行合一”的忠实实践者。创客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新东西,并加以创造性的使用。
创客通常有着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其中的一部分人倾向于用线索式的邮件(如邮件列表)来管理个人事务。创客有着较为固定的群体,彼此熟识且有稳定的线下聚会则是其活跃的舞台。创客在其中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同时尽可能的展示所有的技术细节。创客在交流中聆听建议获取启发,整合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创意是长处所在,所以通常的创客作品中有很多跨界的合作,许多都是艺术、工程、电子等领域的整合。创客热衷于追求事物的本源,对物理、化学、天文等自然学科抱有极为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原理性的真相,“拆解”也是乐趣的来源之一。駭客空間、创客空間以及TechShop等等都是创客经常聚集的线下场所。创客在这里举办工作坊带领新人进入社群,通过自由的黑客松来发挥创意、训练彼此的默契。走出户外的自造者嘉年華、火人祭是创客自我展示的盛大节日。
创客社群
创客的社群保持适度的开放,让来自于各领域的人在寻找到机会的同时,也保证社群本身的正常运转。创客不拒绝商业化,有些创客甚至精于此道。但同样很重要的一点是,社群在其中必须保持中立,以避免短视的行为将整个社群拖入利益纠葛的泥沼。
2010年代,中国知名的创客空间有上海的新车间[2]、北京创客空间[3]、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4][5]、TechSpace、SZDIY hackerspace[6]、Hong Kong Maker Club[7]。
自造者嘉年華
自造者嘉年華是为创客打造的国际平台,通过嘉年华的形式,期待创客們能在快乐的气氛中,分享作品並激發更多的創意。在台灣,泰電電業-馥林文化引進並舉辦台北創客嘉年華(英語:Maker Faire Taipei),自2013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累積總參觀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次。身為台灣連結創客教育與科技產業的最大平台,2017年更領先全球推出創客藝術展[8],表現台灣Maker融合深厚人文底蘊與趣味互動科技的創作實力。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