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刺尾鯛級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刺尾鯛級潛艇(英語:Tang-class)是美國海軍於戰後首批建造的潛艇(項目代號SCB 2)。與前輩不同,刺尾鯛級融合了德國海軍的XXI級潛艇的設計,使其航速更高,同時接受了水下推進能力改進計畫改裝,因此水下性能也更加優秀。然而隨著1954年核動力潛艇開始服役,傳統動力潛艇的潛艇很快便被取代,而後出售給友軍。
是美國海軍在二戰後首批立項設計(依據SCB 2計劃)並建造的潛艇系列。該級別融合了德國XXI型U艇的高航速特性與美軍艦隊級潛艇的經典設計,其水下性能透過「艦隊潛艇增進潛航性能計劃」(GUPPY)的改裝大幅超越前代艦艇。然而隨著1954年後核動力潛艇陸續服役,該級別很快被超越。此級別共計建造六艘同型艦
Remove ads
發展
相較於其餘潛水艇,由於刺尾鯛級採用與丁鱥級、巴勞鱵級相同的高張力鋼材(HTS,降伏強度42,000 psi/290 MPa),因此潛深從400英尺(120米)提升至700英尺(210米),也使刺尾鯛級能進入更深層海域躲避聲納偵測,並在中深度水域實施更安全的機動戰術。[2]
刺尾鯛級的引擎原先計畫採用通用汽車的EMD 16-338 輕量化緊湊型高速薄餅引擎,該引擎有別於傳統潛艇使用的水平曲軸柴油引擎,採用垂直曲軸設計,汽缸呈輻射狀排列猶如星型引擎。工程師原本規劃在單一引擎室配置4具這種高131⁄2-英尺 (4.1-米)、4-英尺 (1.2-米)、重8噸的引擎,從而縮減整艘潛艇的艙間配置,並能縮短艦長,進而提升潛艇的水下機動性。刺尾鯛級另配備四組緊湊型Guppy規格126芯鉛酸電池組,以確保維持高水下航速。刺尾鯛級原計劃航速能達25 kn(46 km/h),並計畫預留XVII級潛艇過氧化氫絕氣推進渦輪機和核動力的空間,然而卻因為體積不足而作罷。[3][4]
然而服役後卻發現新型的發動機不如預期,新型的設計導致維護的困難,並且時常發生機油滲入發電機的問題,因此海軍隨即決定將發動機改回傳統發動機。為容納新的發動機,因此將艦長增長約9英尺左右。魚雷發射管亦經重新設計:6具艦首發射管改採氣動活塞噴射泵,透過滑閥將水柱推注至魚雷後方實施推進,取代過往的脈衝空氣推進設計。而艦尾的4具傳統發射管則簡化為2具較短型號,既無法裝載較長的反艦魚雷,亦不具主動發射功能,僅專用於發射Mk 27型魚雷和Mk 37型魚雷。
而後海軍又於1967年對刺尾鯛級的其中四艘進行升級,將艦體延長15英尺(4.6公尺)。此改裝主要為容納BQG-4水下推進能力改進計畫,該系統在艦體上部增設三座高聳的聲納罩,並配備新型射控裝備以支援Mk 45型魚雷的作戰運用。經過升級後的刺尾鯛級作戰能力已與GUPPY III改裝型潛艇相當。[1][5]
而後美國海軍於1970年代中期開始將刺尾鯛級退役並出售給土耳其海軍與義大利海軍。而後土耳其海軍將兩艘再次退役後的刺尾鯛級潛艇作為博物館艦展示於伊茲密爾因奇拉爾蒂海事博物館和伊茲密特的科加厄利博物館艦隊。[6]
Remove ads
同級艦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