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则天文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则天文字
Remove ads

则天文字则天新字,也称武后新字,是中国历史武周皇帝武则天所创造的新汉字的总称,在今天看来属于异体字范畴。按照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六书来划分,这些字都属于象形会意字。

概述

武则天代唐為周,除了改服易帜、频繁改元、变更职官名称外,迷信文字具有統治思想的力量,所以发明了一些全新的文字,替代原有的文字,以除旧佈新、建立權威,后世称为「则天文字」。

则天文字不純粹憑空创造,也有依托古字而改,例如「天」被改成了「则天文字之“天”手写」,就是利用了「天」字的篆书表明武则天效法古代先贤,有「法古」之意;但更多的是全新創造,强调了她发动的是一场革命(参看武周革命),不但在政治上革了李唐王朝的命,在文化上也要革命,所以要「自我作古」,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來源請求]

关于则天文字究竟有多少个,由于武则天命人所作的、收录有所有则天文字的《字海》已经失传,因此历来众说纷纭,有12个、16个、17个、18个、19个和21个等之说,而目前有记载的则天文字则有30个(參見下方文字列表一節)。因为有些单字的新写法有两种,或者因为印刷、手写不同而产生错误,形成变体字,按原字则算1个字,按新字则算2个字或更多,所以造成了统计的不同。

则天文字在全中国僅通行十五年,虽然字并不是很多,但都是常用字,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文物鉴定上也常常以则天文字的出现视为武周时期的一个特有现象[1]。随着女皇帝的退位,神龙元年二月初四甲寅日(705年3月3日)[2]唐中宗国号大唐,武周王朝告终,原字恢复,则天文字虽未被立刻废止,但由于书写困难,渐渐被人们淡忘,最终停止使用。然而,由于武则天的影响力,則天文字不但在中國本土流傳開來,還傳到国外去。

Remove ads

发展

Thumb
大周女皇帝武曌

创制与颁行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这套文字并不是武则天本人亲自发明,而是授意其表外甥宗秦客所造。

起初颁布通行的则天文字只有12个,即:

更多信息 照, 天 ...

其中「则天文字之“载”正字(𡕀)」、「则天文字之“初”(𡔈)」二字合成了新年号「载初」的全新字形。武则天以临朝稱制的大唐皇太后身份颁布的《改元载初敕》中说:

从此,武氏名字由武媚改为武曌,而为了避讳,把诏书(诏发音同照和曌)改为制书。同时,废帝庐陵王(即唐中宗李哲)的长子李重照(曌同照)为了避祖母武曌的名讳,改名李重润。同年正月初八丁亥日(689年12月25日),则天文字正式颁布通行。

而《旧唐书·艺文志》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武后(即武则天)著字海百卷,创造了不少新字,所以叫“武后新字”或“则天文字”。

传播与新增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圣母神皇[4]武曌的洛阳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和尚献上为《大云经》所作的注解(即《大云经疏》),神皇便将则天文字援引入内,将经和经疏内的原字换成新字,并在全国各地颁布发行。《大云经》中有「弥勒降生」、「女子为王」的内容,《大云经疏》更注解说,神皇武曌即弥勒菩萨降生,当以女身取代李唐王朝,成为女皇帝和全天下之主。《大云经》和《大云经疏》是武曌利用佛教为其称帝做舆论准备的重要工具,在全国广为流传,则天文字也随之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载初元年九月初九壬午重阳节(690年10月16日),神皇武曌称帝,改元天授。在天授年间,又出现了「授」字的则天文字——「则天文字之“授”二(𥠢)」,而本来「天」字已经改为则天文字——「则天文字之“天”一(𠀑)」了,这样年号中的两个字都成了则天文字;改元证圣后,又把「证」、「圣」二字改为「则天文字之“证”(𤪉)」、「则天文字之“圣”(𨲢)」,也都成了则天文字;证圣元年(695年)六月后,出现了「圀」字取代原来的「国」字;圣历年间(698年),又出现了「则天文字之“人”(𤯔)」字取代原来的「人」字。这样,加上原来的十二个则天文字,总共便有十七个则天文字。至于其他四个则天文字,有学者认为是以讹传讹,也有学者认为确有其事。

Remove ads

使用与废止

则天文字在武则天称帝期间的十五年(690年—705年)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多石刻碑帖佛经等都有则天文字的身影,现存的武周时期的碑刻墓志铭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唐中宗复辟后,曾一度颁布制书,将所有制度都恢复到已故父皇唐高宗永淳以前,则天文字当然也停止不用了。但是不久,武三思等前武周皇族就展开反击,勾结韋皇后上官婉儿,将发动五王政变推翻女皇的张柬之等五位重臣(即五王)悉数诬告杀害,使武氏家族再次控制了大唐的朝廷,而且权势比武则天在世时更盛。这时,时任左补阙权若讷上奏中宗,称则天文字仍是武则天的伟大创举,让它们保存下来可以体现出皇帝对已故母后的孝心。看到奏报后,中宗特地颁布制书予以嘉奖权若讷,并保留了母后所造的则天文字[5]。以后一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十月,才再次颁布诏书,废除则天文字,一律改用本字[6]。这样,则天文字在武则天逝世后,实际又沿用了132年,总共通行了近150年。

但是由于武则天的影响很大,她所创造的新字也流传甚广,群臣的奏章和天下的书籍都使用新字,大家对于新字的使用已经习惯,并非一纸诏书可以革除的,因此在正式废除新字以后,仍有不少书籍使用新字,又过了百余年后才销声匿迹。宋代以后,已经没有人使用则天文字了,以至于宋代人对于它们的演变发展过程也知之甚少。

Remove ads

文字列表

更多信息 原字, 新字 ...
Remove ads

日月当空“曌”

“曌”作为则天文字中最出名的一个,其意义在千百年来一直指武则天一人,成为了女皇帝的标志之一,然而对于它的来历,则众说纷纭[39]

  • 日月当空为曌:最普遍的说法。
  • 改照为曌:有学者指出,武则天本名武照,所以后来改为同音字“曌”,但此说缺乏根据,虽然“曌”的原字就是“照”,但没有证据表明武则天本名为武照。
  • 明空为曌:有学者指出,武则天本名武约,明空,或者本名就叫武明空[40],或者她出家法号明空,所以后来把“明”、“空”二字合在一起成为“曌”字,此说较为合理,且有证据,但终是一家之言。
  • 日月子女为明:有学者追究日、月的来历,发现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儿子唐睿宗和小女儿太平公主与其名“曌”上半部的“明”有关。因为唐睿宗本名李旭轮,后改名李旦,都和“日”有关;而太平公主名李令月[41]与月有关(但是太平公主是否名为令月亦有争议);“日”、“月”合而为“明”。但这也是一家之说,更有人用此说反证太平公主名令月。
  • 其他: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中描绘术士明清远(以历史上的真人明崇俨为原型)将“曌”字献给当时还是唐高宗皇后的武则天,暗示助其称帝[42]
Remove ads

更改“国”字的传说

据《朝野佥载》所载,天授年间,已经成为女皇帝的武则天喜欢改造旧字成为新字,但又多有忌讳。有一个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人叫寻如意,向女皇呈上了一封信,上面写到:“‘國’字里面是‘或’,而‘或’是天下大乱的象征[a]。请在‘囗’中安上陛下的姓‘武’字来镇住它。”女皇大喜,发下制书立即执行,即改“國”为“”。过了一个多月,又有一人向女皇呈上一封信,上面说:“‘武’退在‘囗’中,与‘囚’没什么差别,非常不吉利。”女皇大惊,立即追归制书,又把“囗”中的“武”改为“八方”,即为“”。但是这么一改仍然没解决根本问题。后来,中宗复辟,果然把武则天幽禁在上阳宫,而“上阳”二字就是“照临八方”的意思,武则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究逃不出被囚禁的命运,成为后人的笑柄[43]

这则传说虽然很动听逼真,但却没有多少根据,因为据考证,“”字的出现是在证圣年间,而不是在天授年间[17]

应用举例

注意:粗体字代表原字和则天文字的比较。

  • 册金轮神皇帝(𠀑冊金輪𨲢神皇帝):则天文字之“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是武则天的尊号之一,此写法见于武则天亲书的《升仙太子碑》。
注:证圣是武则天的年号之一。
注:天授是武则天的年号之一。
  • 君臣天地𠁈𢘑𠀑埊):则天文字之“君臣佳天地”
注:这句话见于五代詹敦仁《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

影响

Thumb
《升仙太子碑》局部

虽然唐王朝的诏书通告天下废除则天文字,但实际上这些文字仍然在各地使用,流传很广,说明武则天的统治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河西走廊(在今甘肃省)和西域(今天的新疆中亚)等边境地区,大约沿用了二百多年(则天文字在全国通行15年不到),比如在敦煌,就发现了大量以则天文字撰写的佛经,其中就包括早已失传的《大云经》和《大云经疏》,为学者们研究则天文字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韩国,甚至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如江户时代大名和主修《大日本史》的著名历史学家德川光国徳川光國)就根据则天文字中的“圀”字改名为“德川光圀”,因為他認為「國」字裡的「或」字「惑」,不吉,所以要改名。而为德川光圀剃度也因此改名为本圀寺。这样,“圀”字便成为日本最有名的则天文字。

则天时期的碑刻传世很多,最有名的是她亲笔书写的《升仙太子碑》,被誉为“千古美文”,其中就有很多则天文字;如右图该碑的拓片局部所示,其中“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当时的尊号)中的“则天文字之“天”手写”(则天文字之“天”字)、“”(则天文字之“圣”字)二字就是则天文字。而收藏有大量唐代墓志石刻的千唐志斋石刻也刻载了许多则天文字,是汇集则天文字的宝库。

武则天以后,南汉的开国君主刘岩也学她改字,创造了「Yǎn」字,意为“飞龙在天”,并作为自己的名字。该字現常類推简化为“䶮”字[44]

在近代东亚各国進行漢字整理以來,大部分则天文字已极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然而1980年代后,在中国大陆以曌、龑等字取名的现象又有所增加。

Unicode 3.1新增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收录了大部分则天文字,而其中的“〇”早已作为标点符号单独收录于Unicode 1.0里面的中日韩符号和标点区块。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