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兆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兆佳,大紫荊勳賢,GBS,JP(英語:Lau Siu-kai,1947年6月7日—),廣東東莞人,學者,現任中國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2002年至2012年)。
Remove ads
背景
劉兆佳是香港培英中學(小學部,1959年小六[2])和聖保羅書院校友(1966年中五、1968年中七,與韓連山及傅浩堅為同屆同學[3][4]),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社會學及經濟學,獲社會科學學士(一級榮譽)銜,1975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港後於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擔任社會學講師,1983年升為高級講師。1987年擢升為教授,1990年晉身講座教授。1978年開始兼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兼任香港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擢升為主任,1990年起兼任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1994至2002年則兼任社會學系主任[5]。2007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旋即獲委任為榮休社會學講座教授[6]。
政治生涯
除教學及研究外,劉兆佳一直積極參政,於1993年獲中央政府委任為港事顧問,同年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任為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委會委員,1996年接續獲委任為香港特區籌委會委員,2003年起獲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2002年至2012年出任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
劉兆佳加入政府前經常在報章撰文,對香港政制發展發表意見,對政府及政策作出批評,但2002年加入政府後,劉兆佳表示在集體負責制下,以維護政府的權威和政策,就公開發言對自己設下「四不」政策,即不評論北京政策、不評論其他個別官員言論、不與政府唱對台戲及不反對特區政府政策[7]。其言論作風的轉變,為部份學者所詬病[8]。劉兆佳初加入政府時曾表示只是短期參與,原大學教職務停薪留職[9],三年任期完結後會返回香港中文大學任教[8],2005年延任兩年至當屆政府任期完結[10],2007年繼續留任新屆政府[11],同年正式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2012年隨當屆政府任期完結離任。
Remove ads
研究領域
香港政制發展、香港社會變遷、比較政治、社會指數和中國政治發展。
社會學研究作品
Remove ads
個人評價
對於劉兆佳是學者、智囊抑或傳聲筒,在反修例運動初期,他提及過的「國家聲譽問題」相信是指中國領導人的顏面受損。評論指他身為香港知名學者,是長期向中央打報告的智囊,無疑要對中共領導層誤判形勢負上責任。[12]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評論:「他只是打着學者教授之名,所作的推測都只是政治立場,反映的都只是當權者的願望。不少帶着教授學者身份的紅色肥貓,越來越肆無忌憚地、也恬不知恥地以『書生之見』作包裝,實際上只是在扮演李蓮英的角色。」[13]
軼事
2003年,劉兆佳預測七一遊行只有3萬人參加,最終參加人數超過50萬人。[14]
2011年4月,身任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的劉兆佳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有關泌尿科的手術,並休假兩周,政府新聞稿對外稱他「接受一項預防性手術」[15]。
劉兆佳在2018年回應中國政府通過修憲取消領導人任期限制,他表示通過刪除國家主席只能連任一次的限制,是希望提升國家主席在外交時的地位,強化習近平的核心地位。不過他認為該項修訂並非最重要,因為中國政治架構中最重要的職位並非國家主席,而是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16]
劉兆佳患有嚴重口吃,說話時有明顯不自主地重複發音及句子停頓位置不當等問題。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